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命题规律高考命题规律2014 年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高考必备 卷 卷 卷 卷卷 卷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命题 角度 1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79 89命题 角度 2自然地理环境的 差异性101168 10111、3命题 角度 3区域地理环境的 变化及影响的分 析37, 24 分命题角度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4 全国89)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第 12 题。1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2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答案 1.B 2.C 解析第 1 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故 B 项正确。第 2 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耐寒的企鹅是南极洲的特 有动物,赤道地区本应分布喜暖的动物,企鹅在此处生存主要与该岛能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 有关,故 C 项正确。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2(2018 福建莆田 3 月质检)新疆罗布泊地区分布成群红柳沙包。红柳每年 4 月中旬发芽生长, 11 月落叶。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堆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 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下图)。据此完 成第 13 题。典型红柳沙包层状沉积结构 1 1.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秋季、冬季 D.冬季、春季 2 2.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 ) A.沙源丰富 红柳的特性 B.沙源丰富 地形阻挡 C.土层深厚 红柳的特性 D.土层深厚 地形阻挡 3 3.沙包中的沙层厚度、沙粒粒径与形成时的风速、空气湿度有明显对应关系的是( ) A.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小,沙层厚 B.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大,沙层薄 C.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大,沙层厚 D.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小,沙层薄 答案 1.C 2.A 3.D 解析第 1 题,根据题目,11 月落叶,北半球是秋冬季节。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秋季、冬季,C 项对。第 2 题,红柳沙包形成过程中,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 交替出现,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沙源丰富、红柳的特性(阻挡沙尘,形成沙堆,又 不断生长),A 项对。第 3 题,沙包中的沙层厚度、沙粒粒径与形成时的风速、空气湿度有明 显对应关系的是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小,沙层薄,D 项对。 (2018 浙江三钉教育模拟)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下图是某地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与气温关系统计曲线。据此完成第 45 题。34 4.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这反映出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可塑性D.临界性 5 5.气温 25 以上,该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量不再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 可能是( ) A.光照B.水分 C.热量D.CO2 答案 4.A 5.B 解析第 4 题,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说明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等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环境 的整体性。第 5 题,从图中信息看,气温在 25 以上时,植物的呼吸作用量明显增大,说明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却增长缓慢,是由于气温越高,土壤蒸 发越强,土壤水分呈现不足,植物吸收水分少而影响光合作用量增长。故其主要制约因素最 有可能是水分。 (2018 全国 100 所名校高三模拟)我国传统民居以砖、木建筑为主,而在我国东南沿海某海 岛上流传着“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谚,这里有一种奇特 的传统民居,以岛上特有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 当地人称之为石厝(如下图)。读图,完成第 67 题。6 6.该海岛( ) A.原始森林茂密B.属珊瑚岛 C.河流短小D.土壤肥沃 7 7.石厝“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泥石流B.防大风 C.防沙尘暴D.防地震 答案 6.C 7.B 解析第 6 题,该海岛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森林多为次生林;该海岛多花岗岩和火山岩,因此不属于珊瑚岛;该海岛位于东南沿海,降水较多,有短小河流发育。第 7 题,由材料“风沙满 地跑”可知,该海岛多大风,“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可以有效抵御大风天气。 (2018 山东青岛二中模拟)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图 1 是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旱、干旱)下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 2 是不同植被(森林、 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89 题。图 14图 28 8.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B.地形 C.降水D.成土母质 9 9.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B.甲与 C.乙与D.丙与 答案 8.A 9.D 解析第 8 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 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本题选择 A 项。第 9 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 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区次之,干旱区最 薄,图中丙的淋溶层厚度居中,属于半干旱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 地表的土壤中,向下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 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 2 中的。选 D 项。 (2018 福建厦门期末)孢粉是木本和草本植物的器官,能大量完好地保存在沉积层中。下图 示意从青海湖沉积层钻孔中获取的距今不同年代的孢粉浓度变化。研究人员通过与青海湖 流域外其他地区孢粉成分的对比,确定该钻孔获取的孢粉主要反映青海湖流域的植被数量与 构成。据此完成第 1011 题。1010.图中、分别代表由青海湖沉积层钻孔获取的( ) A.孢粉总浓度、木本孢粉浓度、草本孢粉浓度 B.草本孢粉浓度、孢粉总浓度、木本孢粉浓度 C.孢粉总浓度、草本孢粉浓度、木本孢粉浓度 D.木本孢粉浓度、孢粉总浓度、草本孢粉浓度 1111.距今 12 00010 000 年期间,青海湖流域( ) A.气候湿润,趋于温暖 B.气候干燥,趋于温暖5C.气候干燥,趋于寒冷 D.气候湿润,趋于寒冷 答案 10.C 11.B 解析第 10 题,从材料中可知,孢粉总浓度是木本孢粉浓度与草本孢粉浓度之和。图中数值最大,且大体相当于浓度和浓度之和,故曲线代表孢粉总浓度;根据图中横坐标变化 的时间尺度可知,此时青藏高原已经形成,青海湖流域以高寒气候为主,植被以草本植被为主,木 本植物相对较少,草本孢粉浓度大于木本孢粉浓度,故曲线代表草本孢粉浓度,曲线代表 木本孢粉浓度。第 11 题,读图,距今 12 00010 000 年期间,青海湖流域植物孢粉浓度低,说 明气候干燥,趋于温暖,B 项对。气候湿润,趋于寒冷的年代,孢粉浓度高。 (2018 广东揭阳二模)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 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 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第 1214 题。1212.该湖泊沼泽地( ) 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 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1313.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 ) 气温 湿度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A.B.C.D. 1414.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12.C 13.A 14.A 解析第 12 题,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厚度为 2.02.5 m,乙处厚度为2.53.0 m,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 项正确。第 13 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 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使有机层 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故 A 项正确。 第 14 题,由材料可知,形成有机土的因素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 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又是湿地,故有机土面积最大,A 项正确。命题角度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7 全国1、3)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 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 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 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第 12 题。61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答案 1.B 2.A 解析第 1 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时间“3 月 25 日”和关键词语“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理出 3 月 25 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 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选 B 项。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与材料不符,排除;常 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排除;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 征,可排除 D 项。第 2 题,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 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 (2016 全国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 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 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第 34 题。3 3.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4 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 3.A 4.C 解析第 3 题,由材料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四川西部山地东坡,海拔 4 000 米左右,由此(温度、土壤、水分条件)可以排除 B、C、D 三选项,故选 A 项。第 4 题,由材料可知,土壤水分 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由图可知,与磷高累积区 相比较,该山地 2 0003 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可推知该处地表径流量较大,土壤含水量较 低,气温较高(图中海拔也有明确显示);该处气温较高,生物生长量应该较高,利于磷的累积, 但因为气温、土壤含水量及地表径流的影响使该处磷的流失更多,因此磷的累积量较小,从7海拔更低处的磷累积量也可以看出这种情况,由此要注意分析某一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必须从 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综合分析。 (2016 全国1011)青藏高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