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六分子动理论三十六分子动理论 内能内能(45(45 分钟分钟 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1.(多选)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解析】选 A、C、E。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但是内能不一定大,选项 A 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若物体同时向外散热,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 B 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选项 C 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 D 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选项 E 正确。【加固训练】(多选)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为 r0时,分子间不存在引力和斥力B.分子间距小于 r0范围内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增大引力减小,分子力表现为斥力C.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分子直径 d 大小时可把分子当作球形处理D.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E.猛推木质推杆,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可看作是绝热变化【解析】选 A、B、E。当分子间距离为 r0时,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且大小相等,所以分子力整体的效果为 0,故 A 错误;分子间距小于 r0范围内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引力增大得慢,所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 B 错误;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油膜分子直径 d 大小时把它们当作球形处理,故C 正确;晶体具有点阵结构,食盐属于晶体,食盐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故D 正确;猛推木质推杆,外界对气体做正功,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此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仍然大于 r0,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仍然表现为引力,但是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 E 错误。- 2 -2.(多选)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铜的摩尔质量为 M0,密度为 (均为国际制单位),则( )A.1 个铜原子的质量是B.1 个铜原子的体积是C.1 kg 铜所含原子的数目是 NAD.1 m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解析】选 A、B、D。铜的摩尔质量即 NA个铜原子的质量,因此 1 个铜原子的质量是,故 A 正确;1 摩尔铜的体积为,故每个铜原子的体积为,故 B 正确;1 kg 铜的摩尔数为,则原子数目为NA,故 C 错误;1 个铜原子的体积是,则 1 m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故 D 正确。3.(多选)(2018唐山模拟)物体体积变化时,分子间距离会随之变化,分子势能也会发生变化。如图为分子势能 Ep与分子间距离 r 的关系曲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当 r=r1时,分子势能最小B.当 r=r2时,分子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C.当 rr2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D.在 r 由 r2变到 r1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做正功- 3 -E.在 r 由 r2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做负功【解析】选 B、C、E。当 r=r2时,分子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故A 错误,B 正确;当 rr2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C 正确;在 r 由 r2变到 r1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为斥力,该斥力做负功,D 错误;在 r 由 r2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为引力,引力做负功,E 正确。4.(2018西安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什么物质,只要它们的摩尔数相同就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C.1 g 氢气和 1 g 氧气含有的分子数相同,都是 6.021023个D.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解析】选 A。由于物体的分子数等于摩尔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乘积,所以只要它们的摩尔数相同就含有相同的分子数,A 正确;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的大小不一定相等,B 错误;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 1 g 氢气和 1 g 氧气含有的分子数不同,C 错误;布朗运动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人肉眼是看不到的,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是物体的机械运动,D 错误。5.(2018哈尔滨模拟)关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势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斥力减小B.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C.物体的体积减小时,内部分子势能一定减小D.一个物体在分子间显引力时分子势能一定比显斥力时分子势能要多【解析】选 B。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A 错误,B 正确;物体的体积减小时,内部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如 0 的冰熔化成 0 的水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C 错误;当 r=r0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D 错误。6.如图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0 和 100 )下的速率分布,由图可得信息正确的是( )A.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速率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B.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4 -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高D.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小【解析】选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不同温度下相同速率的分子所占比例不同,同一温度下,中等速率大的氧气分子数所占的比例大,A 正确;温度升高使得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B 错误;温度越高,一定速率范围内的氧气分子所占的比例有高有低,C 错误;温度升高使得速率较小的氧气分子所占的比例变小,D 错误。故选 A。7.(多选)(2018郑州模拟)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 F 与分子间距离 r 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 r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rr0阶段,F 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B.在 rr0阶段,F 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C.在 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在 r=r0时,分子势能为零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解析】选 A、C、E。由图象可知,分子间距离为 r0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分子间的距离为平衡距离,C 正确;r0是分子的平衡距离,r 大于平衡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F 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故 A 正确;当 r 小于 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F 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增加,故 B 错误;当 r 等于 r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故 D 错误;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分子力做功,只有分子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故 E 正确。8.(多选)分子力比重力、引力等要复杂得多,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图示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象,用 r0表示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平衡时的分子间距,设 r时,Ep=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 r=r0时,分子力为零,Ep=0B.当 r=r0时,分子力为零,Ep为最小- 5 -C.当 r0r10r0时,Ep随着 r 的增大而增大D.当 r0r10r0时,Ep随着 r 的增大而减小E.当 rr0时,Ep随着 r 的减小而增大【解析】选 B、C、E。由 Ep-r 图象可知,r=r0时,Ep最小但不为零,再结合 F-r 图象知此时分子力为 0,则 A错误,B 正确;结合 F-r 图象可知,在 r0r10r0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间距增大过程中,分子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则 C 正确,D 错误;结合 F-r 图象可知,在 rr0内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间距减小过程中,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则 E 正确。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20 分)9.(8 分)(2018潍坊模拟)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某同学按如下操作:a.在量筒中滴入一滴已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出其体积;b.在装有水、撒适量痱子粉的浅盘中滴入一滴已配制好的溶液,使薄膜形状稳定;c.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膜形状描绘在玻璃板上;d.将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1)其中有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 (2)已知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体积占比为 k,N 滴油酸溶液体积为 V,一滴油酸溶液形成油膜的面积为 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 【解析】(1)要测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即在量筒中滴入 N 滴油酸酒精溶液,测出其体积为 V,则一滴该溶液的体积为 V1=,故有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a。(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 V0=,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形成的油膜面积为 S,那么油酸分子直径为 d=。答案:(1)a (2)10.(12 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1)该实验中的理想化假设是( )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C.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6 -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2)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 )A.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B.对油酸溶液起到稀释作用C.有助于测量一滴油酸的体积D.有助于油酸的颜色更透明便于识别(3)某老师为本实验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实验室配备的器材有:面积为 0.22 m2的蒸发皿、滴管、量筒(50滴溶液滴入量筒体积约为 1 毫升)、纯油酸和无水酒精若干。已知分子直径数量级为 10-10 m,则该老师配制的油酸酒精溶液浓度(油酸与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比)至多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计算分子直径是根据体积与面积之比,所以需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故选 A、B、D。(2)实验中使用到油膜酒精溶液,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对油酸起到稀释作用,酒精稀释油酸是为了进一步减小油酸的面密度,使油酸分子尽可能的少在竖直方向上重叠,更能保证其形成单层分子油膜,也就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3)根据题意可得=0.22,解得 x=0.001 1,所以千分比为 1.1。答案:(1)A、B、D (2)B (3)1.1三、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32 分。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11.(15 分)(2018石家庄模拟)很多轿车为了改善夜间行驶时的照明问题,在车灯的设计上选择了氙气灯,因为氙气灯灯光的亮度是普通灯灯光亮度的 3 倍,但是耗电量仅是普通灯的一半,氙气灯使用寿命则是普通灯的 5 倍,很多车主会选择含有氙气灯的汽车,若氙气充入灯头后的容积 V=1.6 L,氙气密度 =6.0 kg/m3。已知氙气摩尔质量 M=0.131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 NA=61023 mol-1。试估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灯头中氙气分子的总个数 N。(2)灯头中氙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解析】(1)设氙气的物质的量为 n,则 n=,氙气分子的总数- 7 -N=NA41022个。(2)每个分子所占的空间为 V0=设分子间平均距离为 a,则有 V0=a3,即 a=310-9 m。答案:(1)41022(个) (2)310-9 m【加固训练】已知 CO2的摩尔质量为 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1)在常温常压下 CO2气体的密度为 ,求在该状态下容器内体积为 V 的 CO2气体含有的分子个数。(2)第(1)问中常温常压下容器内体积为 V 的 CO2气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