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1 在历次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阅读试 题失分率最高 的是哪一个题? 2 谈一谈你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的思 路如何?是先看题,还是先看文本 ,还是题与文本结合 ? 文言语句翻译涵盖的知识:1 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 异义词。取法于课内,巩固积累于课外 n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组是(07):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 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 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 诘:追问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 丹取为言。 (2)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 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08年) A 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 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 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 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10分)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 ,故罪人斯戮。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09年)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10分)(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 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 一人而已。n2虚词:常用18个 n3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 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增-省略成分删-无法译出、不必译出词留-原句结构形式调-句式调整换-现代汉语句式4断句文言实词使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赵立奉璧来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 人皆得以隶使之。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徒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舍车而徒。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 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n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 成顾蟋蟀笼虚。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顷之三遗矢矣。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昭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诚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破 音 异 读 衣y 王wng 舍sh 雨y 妻q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应注意的五个方 面文言文翻译题,是一道全面 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题 目。语文成绩较好的考生,在 这个题上应该拿高分,乃至满 分。但事实上不少考生失分严 重,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 该掌握的东西没掌握,不该丢 的分却丢了。在读懂原文的前 提下,如果能够从以下几个方 面着手,稳扎稳打,就一定能 打胜仗。 一、遵循文言文翻译两原则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逐一对译, 不随意增减内容,力求做到字字落实。意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对一 些不能照字面直译的语句、句式及借代、 比喻、引申、互文等,可适当增减文字, 调整语序,改变句式。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段,段不离篇。二、文言翻译三标准:信、达、雅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及词 语的含义,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 ,不走样,不遗漏、不增加。达: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 达习惯,表意明确,语言顺畅,语气恰当 。雅:译文要体现原文作者的语言特色和 写作风格,文笔要优美、生动、简明,要 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三条标准中,“信”和“达”是必须达到的 要求,“雅”是高标准,高考题中的句子翻 译并不一定要达到,没达到也不会导致扣 分。但要尽可能向第三个标准靠拢。 三、遵守文言文翻译四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弄清结构。 2、按照顺序,逐字落实,译易存难。 3、把握语境,前瞻后顾,解决疑难。 4、重读全文,检查对照,规范译文。四、翻译八方法 1、留(原文保留):各类专用名词 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人名、 地名、物名、官名、爵名、国名、朝 代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职 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要保留。 2、换(古今词):用现代词语替换 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 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例1:吾本布衣,女亦黎民。(吾 我;布衣、黎民平民;女汝你 )3、补:文言文省略现象很常见,翻译 时要根据语境补出。 例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 人,如弃草弃。(苏洵六国论) 4、删: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 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也不必落实,只 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 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 些连词、起补足音节作用的词、表提顿 的词、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 去不译。(例:导案3页翻译1题)5、调: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如谓语前 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过来。 例3: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汝之 不惠甚矣!) 例4:沛公安在?(宾语前置:沛公在安? ) 例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 :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 例6:赵氏求救于齐。(状语后置:赵氏于 齐求救。)6、对(对译):把文言文里的单音词 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节词。 例7:古(古代)之(的)学(学习)者( 的人)必(必定)有(拥有)师(老师) 。 7、合(繁笔合简):有些语段为了表 达的需要,故意用繁笔,翻译时如果 没有特别的要求则只要译出意思即可 。 例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有统一天下的野 心。8、套:文言文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单 从字面上去理解,很容易出错,遇此 情况可以套用翻译。 例9: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耶?难道是吗 ?莫非是 吗?) 例10: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 ?与相比,谁更?) 例11: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 之欲无厌。(然则既然这样,那 么)五、避免文言文翻译八失误 失误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例12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 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误译:公元1084年6月丁丑那天,我从 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应译: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 安乘船到临汝去。(元丰七年的六月 并不等同于公元1084年的6月,因为前 者是农历,后者是公历)失误二:以今义当古义。 例1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误译:我们复社里那些行为在读书人 前面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应译为:我们复社里那些品行可作为 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失误三:该译的词语没有译出来。 例1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误译:所以现在的墓中,是五个人。 应译: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 的五个人。失误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1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误译:不爱护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 肥沃富饶的土地。 应为:不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 肥沃富饶的土地。 失误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1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误译: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也已经很 久了。 应译: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 了。(句中“也”表提顿,不译。)失误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失误七:使动、意动当普通动词 例20.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 鸿门。(鸿门宴) 误译:刘邦第二天早晨就跟着一百多人马 来见项王,到了鸿门 应译: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 见项王,到了鸿门。(从:使跟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