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 1020811 适用专业 : 法学学时数 : 72 学分数 : 4执笔者 : 戴燕 许正海 编写时间 :2004 年 8 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专业课程。是以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等学科为先修前提的法学学生的必修课程。学习刑事诉讼法使学生明确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价值,提高人权保障意识;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掌握刑事诉讼的一般程序性规定和法律针对某一诉讼行为上的具体规定,为将来从事司法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课程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第一编绪论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2 学时)(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概念,理解其与相邻部门法,尤其是与其它两大诉讼法的关系,掌握刑事诉讼法制定的目的、任务和作用。(二)、教学内容:重点 :刑事诉讼的特征难点 :刑事诉讼与其他诉讼程序的区别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 诉讼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的性质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积极意义1. 被告人所享有的防御性诉讼权利2. 被告人所享有的救济性诉讼权利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对象:1.刑事诉讼法律规范 2.刑事诉讼理论。3.刑事诉讼实务 4.古今中外的刑事诉讼制度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1. 惩罚犯罪与保证人权相结合 2. 司法公正 3. 控诉分离4. 控辩对等 5. 诉讼效率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2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发展的历史,理解各个历史时期刑事诉讼法的特点及其衰亡的原因,掌握它并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特点相比较。(二)、教学内容:重点:各个历史时期的刑事诉讼特点难点 :各个历史时期的刑事诉讼衰亡的原因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 各个历史阶段刑事诉讼法的沿革2. 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 古代刑事诉讼法 2. 国民革命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刑事诉讼法以及修改第二编 总论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2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原则和具体程序以及主体精神和内在的法律逻辑。理解刑事诉讼法制订的目的和根据,掌握刑事诉讼法制订的任务(二)、教学内容:重点: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难点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双重目的意义第一节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 1.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意义2.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根据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2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诉讼地位,理解其领导体制和组织体系,着重掌握当事人的概念、诉讼地位和权利义务,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概念、诉讼地位和权利义务。(二)、教学内容:重点:专门机关 难点:诉讼参与人第一节 专门机关1 人民法院 2 人民检察院3 公安机关4 国家安全机关5 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概述1. 诉讼参与人2. 被害人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4. 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告人第五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4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原则在刑事诉讼中始终贯彻使用,是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理解基本原则的意义,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各项原则。(二)、教学内容:重点 : 刑事诉讼原则在刑事诉讼中始终贯彻使用,各个诉讼原则在诉讼中的作用。难点 :未经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两审终审制陪审制的法律依据,教学内容、意义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述 1.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地概念和意义2.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第二节 侦察权、检查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第二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 法律依据及意义2. 独立行使职权的基本内容3. 正确理解和执行该原则第四节 依靠群众第五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六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七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第八节 人民检查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九节 各民族公民由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第十节 审判公开1. 审判公开原则基本要求2. 贯彻实行审判公开原则的意义第十一节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第十二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1. 该项法律依据及基本含义2. 贯彻实行该项原则意义第十三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第十四节 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五节 追究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章 管辖(3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管辖的概念、种类和意义;理解划分管辖的根据,着重掌握职能管辖、级别管辖、地区管辖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掌握专门管辖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管辖异议或管辖不明的处理。(二)、教学内容重点:划分管辖的根据,着重掌握职能管辖、级别管辖、地区管辖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难点 :管辖异议或管辖不明的处理第一节 管辖概述 1. 管辖的概念2. 确立管辖的原则第二节 立案管辖1. 公安2. 检察院3. 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第三节 审判管辖 1. 级别管辖 (1) 基层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2)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2. 地区管辖 (1) 犯罪地法院管辖(2) 被告人居住地管辖(3) 优先管辖和移送管辖(4) 指定管辖(5) 特殊情况的管辖3. 专门管辖第七章 回避(2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回避制度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回避的适用对象和理由;掌握回避的程序。(二)、教学内容:重点 :回避的适用对象和理由;掌握回避的程序难点 :回避的适用对象和理由;掌握回避的程序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 1. 回避的概念2. 回避的意义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1. 回避的种类2. 回避的理由3. 回避的适用人员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1. 回避的提起 2. 回避的审查决定3. 对驳回申请的复议第八章 辩护与代理(3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辩护的概念和意义;着重理解辩护人的范围、责任和权利义务;掌握委托辩护、指定辩护和拒绝辩护;着重掌握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掌握代理的概念;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概念、范围及诉讼权利义务。(二)、教学内容重点:辩护的概念和意义;辩护人的范围、责任和权利义务;委托辩护、指定辩护和拒绝辩护;着重掌握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难点 :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第一节 辩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1. 辩护制度的概念2. 辩护制度的意义第二节 辩护制度的教学内容 1. 辩护的种类2. 辩护人的范围3. 辩护人的责任和作用4.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第三节 代理制度1. 自诉案件的代理2. 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3.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第九章 证据概述(10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证据制度的概念及其沿革,理解新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本质和特点;着重掌握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意义、证明对象、证明任务、证明责任、证据的种类;掌握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的原则和程序。(二)、教学内容:重点:各类证据的特点,在诉讼中起的作用,收集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难点:各项证据规则,沉默权的理解第一节 证据和证据制度 1. 证据的概念2. 证据的意义、特征3. 证据制度第二节 证据种类1. 法定分类和理论分类2. 物证、书证3. 证人证言、被害人的陈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4. 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5. 视听资料第三节 证据的理论分类 1. 原始与传来证据2. 有罪和无罪证据3. 言词和实物证据4. 直接和间接证据第十章 证明(3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诉讼证明的概念;着重理解证明对象的概念和范围;证明任务的概念和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任务;掌握证明责任的概念,我国刑事诉讼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二)、教学内容:重点:证明的概念难点:证据收集和运用第一节 证明的概述 1. 证明对象2. 证明对象的范围3. 证明要求4. 证明的责任与举证责任第二节 证据的收集和运用1. 收集证据2. 审查证据3. 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第十一章 强制措施(3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强制措施的概念、性质和作用;理解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概念、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程序;着重掌握拘留和逮捕的概念、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程序;掌握强制措施的撤销、变更和监督。(二)、教学内容重点:各项强制措施的适用标准,期限难点:强制措施的撤销、变更和监督第一节 概述 1. 强制措施的概念2. 强制措施的意义第二节 拘传 1. 拘传的概念、意义2. 拘传的程序3. 拘传的期限第三节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1. 取保候审的概念、条件2. 取保候审的程序3. 取保候审的期限4. 监视居住的概念、条件5. 监视居住的程序6. 监视居住的期限7.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区别第四节 拘留 1. 拘留概念2. 拘留意义、条件、程序第五节 逮捕 1. 逮捕概念2. 逮捕的意义、条件、程序第十二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2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条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范围;了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掌握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程序。(二)、教学内容:重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条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范围难点: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程序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条件和意义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第四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与审判程序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程序、时间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第十三章 期间、送达(2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诉讼中任何程序都必须要按照时间期限,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理解期间的计算方法,掌握送达的程序。(二)、教学内容:重点 :期间的计算方法,法定期间的概念难点:违反期间规定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一节 期间 1. 期间的概念、意义2. 期间的计算(1)期间的计算 (2)期间的重新计算 (3)期间计算的其它规定第二节 送达 1. 送达的概念、意义 2. 送达程序 送达程序的分类 第十四章 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2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中止和终止的特点及在诉讼中引起的法律后果。理解中止和终止的区分,掌握中止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二)、教学内容:重点 :中止和终止的特点及在诉讼中引起的法律后果难点:中止和终止的特点及在诉讼中引起的法律后果第一节 诉讼中止 1. 诉讼中止的概念2. 诉讼中止的意义、条件和程序第二节 诉讼终止1. 诉讼终止的概念2. 诉讼终止的意义、条件和程序第三编 分论第十五章 立案(2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立案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立案的材料来源;着重掌握立案和不予立案的条件;掌握立案的程序。(二)、教学内容:重点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程序难点:立案的程序,立案阶段与立案决定的联系和区别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第十六章 侦查(3 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生,使学生了解侦查的概念、任务;理解侦查工作的原则,各种侦查活动的程序,着重掌握侦查终结的概念、条件和程序;掌握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