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均数平均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实际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2、在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3、初步感受求平均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联系同学实际,培养同学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同学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同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昨天的作业,张康、朱星宇、施逸婷做得最好。今天老师带来些铅笔想奖给他们。 (三人上台领奖,并告诉同学各自得到的铅笔的支数。 )板书:张康11 支、朱星宇 7 支、施逸婷 6 支。你们觉得公平吗?怎样才干公平?同学讨论,指名汇报。(从 1 张康手中拿 2 支给施逸婷,再从张康手中拿 1 支给朱星宇。这样每人都是 8 支。 )很好。谁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移多补少法” 。 )(先把三个人的铅笔全合起来有 24 支,再平均分给这 3 个人,这样每个人都是 8 支。这种方法也很好!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 )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这三个人铅笔的支数相等,都是 8。教师指出:这里的“8”就是“11、7、6”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昨天蔡裕杰同学的作业也很有进步,现在我想也奖给他铅笔,怎样才干让他们四个人得到的铅笔支数相等?(同学上台演示,每人得到 6 支。 )提问:这里的“6”就是“11、7、6、0”这四个数的什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你觉得什么是平均数?小结:已知几个大小不等的数,在总和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把多的移给少的或者先把它们合起来再平均分,使它们成为几个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实际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2、在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3、初步感受求平均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联系同学实际,培养同学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同学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同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昨天的作业,张康、朱星宇、施逸婷做得最好。今天老师带来些铅笔想奖给他们。 (三人上台领奖,并告诉同学各自得到的铅笔的支数。 )板书:张康11 支、朱星宇 7 支、施逸婷 6 支。你们觉得公平吗?怎样才干公平?同学讨论,指名汇报。(从 1 张康手中拿 2 支给施逸婷,再从张康手中拿 1 支给朱星宇。这样每人都是 8 支。 )很好。谁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移多补少法” 。 )(先把三个人的铅笔全合起来有 24 支,再平均分给这 3 个人,这样每个人都是 8 支。这种方法也很好!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 )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这三个人铅笔的支数相等,都是 8。教师指出:这里的“8”就是“11、7、6”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昨天蔡裕杰同学的作业也很有进步,现在我想也奖给他铅笔,怎样才干让他们四个人得到的铅笔支数相等?(同学上台演示,每人得到 6 支。 )提问:这里的“6”就是“11、7、6、0”这四个数的什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你觉得什么是平均数?小结:已知几个大小不等的数,在总和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把多的移给少的或者先把它们合起来再平均分,使它们成为几个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实际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2、在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3、初步感受求平均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联系同学实际,培养同学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同学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同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昨天的作业,张康、朱星宇、施逸婷做得最好。今天老师带来些铅笔想奖给他们。 (三人上台领奖,并告诉同学各自得到的铅笔的支数。 )板书:张康11 支、朱星宇 7 支、施逸婷 6 支。你们觉得公平吗?怎样才干公平?同学讨论,指名汇报。(从 1 张康手中拿 2 支给施逸婷,再从张康手中拿 1 支给朱星宇。这样每人都是 8 支。 )很好。谁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移多补少法” 。 )(先把三个人的铅笔全合起来有 24 支,再平均分给这 3 个人,这样每个人都是 8 支。这种方法也很好!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 )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这三个人铅笔的支数相等,都是 8。教师指出:这里的“8”就是“11、7、6”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昨天蔡裕杰同学的作业也很有进步,现在我想也奖给他铅笔,怎样才干让他们四个人得到的铅笔支数相等?(同学上台演示,每人得到 6 支。 )提问:这里的“6”就是“11、7、6、0”这四个数的什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你觉得什么是平均数?小结:已知几个大小不等的数,在总和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把多的移给少的或者先把它们合起来再平均分,使它们成为几个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