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学生性格特点及其成因心理分析(教师中心稿)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及其伴随而来的负面影响,现代教育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教育手段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生理发展与心理成熟之间的不融洽,发达地区教育现状与相对落后地区教育境况的反差,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与文明教化的难以同步等等,都是时代发展这个协奏曲中的不协和音程。这些不协和音程产生的噪音造就了不少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见成效的学生,也就是“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特殊性格的特殊学生”。认真地分析他们特殊性格的特点以及形成这种性格的内在和社会心理背景,选择特定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促使其回到原有的健康发展的轨道,成长为具有正常人格和才学的人,正是现代条件下素质教育中着眼全体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一、什么是问题学生? 【一】关于性格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可以从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个人意志力、情绪表现和理智程度诸多方面体现出来。性格有许多类型。按照知情意行的优势地位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按照个人心理活动倾向可以分为外倾型、内倾型和中间型;按照个人独立程度可以分为独立型、依赖型和中间型等。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起着重大作用,而个人主观内因和职业需要对人的性格的制约作用也不可低估。 在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正常性格或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多方面教育的结果。这是教育成果的主流。而在这个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格和性格发生了偏差,未能按照教育者的主观意愿发展和成果,形成与人们预想不相一致的人格,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特殊性,也就是具有特殊性格的学生或问题学生。 【二】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我心理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性格发生偏差,情感意志和思维等方面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学生在认知初期心理产生障碍,心理过程不能顺利实现,也就是思维过程不正常或异常。 其次,个人认识世界的态度和观点背离正常心理规律,在日常生活中“鹤立鸡群”。 第三,个人情感意志极端化的倾向对社会形成伤害。 第四,行为往往不受意志的约束而产生偏差。 二、问题学生的现状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现代传媒的普及和各种娱乐方式的出现,现代学校教育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文化和文明不太发达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正处于改革开放阵痛时期的内陆诸省市更是如此。一方面是现代文明的清新风气扑面而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方面是传统观念和地理环境和其它因素的约束,“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圆,哪一个更亮”,因而,处在这个夹缝中的学生便成为这种环境中生长的畸形儿,成为问题学生。我校地处川西平原边沿,丘陵、平原和大山的结合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文明不够发达,教育教学水平处于中下等,正是“无奈”的处境,因此,问题学生日益增多,教育问题学生的课题也迫切需要研讨。1997 年以来,我校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申报了很具有代表性的科研课题在特殊背景下形成特殊性格的学生的特殊教育,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面是从 1997 年以来,我校对近四届学生的统计汇总。 (一)近四年来学校特殊学生情况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特殊家庭呈上升趋势,且随时代的发展幅度越来越大; 2.多子女家庭的增多给特殊学生的增加创造了条件; 3.特殊学生流向社会的频率越来越大,上升的人数越来越多。 (二)部分特殊学生的构成分析: 特殊 年级和 1998 级 1999 级 2000 级 2001 级 2002 级 学生 学生数(总数 9 人(总数 17 (总数 20,(总数 29,(总数 66, 成份分析概述 分析 6 人)分析 11) 分析 18) 分析 29) 分析 65) 1.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 2.家庭教育无方或无人管束。 3.社会影响或其它外部干扰。 4.家庭经济贫困。 5.个人心理障碍或弱智。 6.学校教育的失败。 7.其它。 对以上表内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 1.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文明教化的提升,越来越高的离婚率给特殊学生的形成构建了“温床”;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失败为特殊学生的形成推波助澜; 3.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大众传媒以及娱乐方式的进化给特殊学生的形成提供了媒介; 4.贫困学生逐步增多为特殊学生群体增加了更多的成员。 鉴于此,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教育刻不容缓的课题。这部分学生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否提高的问题。 三、问题学生的性格特点: (一)从态度方面看: 对别人、集体和社会。他们时常以敌视的眼光看待别人(因为别人的伤害使他们的性格和人格发生偏差),一旦遇到“真情”(不管是真情还是以真情面目出现的假情假意)则容易被其俘获;对集体既是远而避之的离群索居,又是若即若离的依赖;对待社会则常常报以另类的态度,要么敌视报复,要么全身心投入而对一切后果都不管不顾。总之,在对待群体方面,他们存在许多矛盾与两难,“要说爱你不容易”,“你是我最伤心的痛”。 对劳动和学习。对待劳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要么非常“喜欢”,其目的是“以身之疲乏而掩心之伤痛”(谭嗣同语),要么完全拒绝,以旁观者的身份置之度外。对学习则大多数表现为厌烦、无兴趣、无目的、态度恶劣、懒惰;而少数学生则以学习的勤奋和成果来弥补精神安慰的贫乏。对需要付出的劳动(脑力的和体力的),总体上表现为两种极端。对自己。基本没有客观的自我判断和评价能力,要么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要么自暴自弃,行为猥琐。他们既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也对自己没有中肯定位,因而常处于准麻木的状态。 这种态度的两极表现,是问题学生“处世”的“法宝”,“立世”的“标准”,“出世”的“根本”。 (二)从意志方面看: 问题学生形成“问题”的年龄正是他们个人意志力极差的时候,既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又容易受外力的支配而出现盲从,因而最容易出现“问题”。 对行为目标明确程度。他们自己的目的性不明确,计划性也不强,其行动的指使主要来自主观想法和外部驱使。因此,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随意性很强,中途常常改变初衷。这种目标盲目性的另一种表现是“理想多如牛毛,变化多如繁星”。 对行为自觉控制的能力低。他们在人们面前常常表现为调皮和多动,冒失和鲁莽。其实,这是因为他们意志力的范围还没有涉及到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的阶段。 在紧急和困难情况下表现为本能的怯懦。当发生紧急情况和在遭遇困难的时候,问题学生一下就回归了他们自己怯懦和弱小的本来面目,急于寻求依靠和保护,或者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维而出现呆滞的局面。 对已作出的决定不能彻底贯彻执行。凡是个人意志品质较好的人,一旦作出决定则不折不扣地付诸行动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问题学生在这方面却表现为“头重脚轻根底浅”,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口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或是“缩头乌龟”似的畏难情绪。 行为方式和思维容易受暗示。问题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中有许多的依赖性,自己不能对自己的言行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和操纵,使结果与初衷不相一致。 所以,问题学生的个人意志力是看待学生“问题”大小的一个参照物而不是唯一决定物,因为,任何未成年人的思维几乎都有着这样的心理特征,只不过问题学生要表现得突出一点罢了。 (三)从情绪方面看: 总体看,特殊学生情感情绪表现比较复杂,没有基本的规律可循,大多表现为一种偶然和多变,时间空间不分,因而为特殊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带来较大的困难。 强度方面。特殊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极其忧郁,“喜行不露于色”,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包含于满不在乎的外表下;一是一触即发,表现得十分激烈。这种两极分化的情绪特征使其一旦遭到挫折或者攻击时,往往犹如火山爆发,能够毁灭一切,也可能走向毁灭自己的极端。 稳定性、 持久性方面。 特殊学生的情感特征往往又表现得极不稳定,来得快,去得也快;情绪变化也喜怒无常,使人难以捉摸。 主导心境方面。特殊学生的主导心境是一种自我心理防 -7-护。也就是时时事事在自己的周围设置一道防护墙,把自己与他人隔绝开来,也防止别人进入自己的领地,特别是防止别人进入自己的心灵空间。同时,他们往往又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渴望成为大集体的成员。这种矛盾又统一的心境使他们时时受着煎熬,长时间后自然形成扭曲的性格特征。 (四)从理智方面看: 特殊学生大多数理智较差,常常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尤其在行为判断方面存在不少的思维等方面的障碍。 感知方面。特殊学生的感知能力一般比较强,对周围的一切,特别是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外部因素常常有一种先天似的预感;但是,他们的感知准确性又比较差,在判断外界事物时常常出现误判和“疑神疑鬼”,“杯弓蛇影”。这就给他们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时形成一种天然的隔阂,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利于自己正常人格的形成。 思维方面。特殊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敏捷的(还不能用活跃来界定)。由于人为的伤害,他们对于外部事物的判断带上了许多敌对的色彩,思维时往往从负面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和他们自身经历和角色相一致而又违背客观规律的结论来。而且,特殊学生的思维频率又特别高,根据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特殊学生的思维频率和常人相比要高出将近 35,也就是说,除了必要的休息,他们无时不刻在对周围的一切进行思维判断。 想象方面。特殊学生想象力极其丰富,而且完全可以界定为“臆想”和“妄想”。因为,外界的伤害形成了他们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促使他们把思维的目标定在了完美的空虚境界,总想象着在一个对于他们来说十分理想的世界里的美好生活。许多特殊学生喜爱武侠影视和小说,崇拜江湖侠士,滥交社会不良成员,正是这种逃避现实的想象的体现。但是,一旦理想破灭或遭遇挫折,他们的精神就会很快崩溃甚至走向毁灭的深渊。 因此,特殊学生既善于思维想象,思维敏捷,又有比较迅捷的判断能力,但其思维的准确性,想象的现实性都比较差,也就是说,理智感和自控思维能力很弱,是一群感知和思维方面的“弱智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