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气时代的来临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从 16 世纪起,人类历史进入了近代时期,这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近代时期包含了“手工工场时代”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3 个发展阶段。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史由此进入第三阶段,即“电气时代” 。电气时代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中叶。本课讲述的就是第三个阶段电气时代兴起的历程。教材从人类对电认识的过程和电力取代蒸汽作为主要能源以及电的一系列重要发明 3 方面阐述了电气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能源领域的巨变和围绕电的发明是本课主要内容。本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教学中应以导为主,读、讲、议相结合。二、学情分析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对科技革命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本课中的隐性知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阐述解释。以更多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理解力,形成共识。三、反思结合上述分析,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是导入新课,吸引住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我首先展现了发生在 XX 年 8 月 15 日美国东北部、中西部 8 个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面积停电事件,例举了“美加大停电、美国一天损失 300 亿、停电导致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到 15 日已经连续两天关闭他们的 54 座工厂、加拿大两人死亡、纽约发生 60 起严重火灾”等影响。数据清楚地说明了电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从同学们们诧异的表情中,我知道我的这堂课已起到一定的作用了。可以说好的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学习新课,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必须全力以赴,启动学生思维,有程序的将疑难问题解决。教师要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按教材编排本课主要三个教学环节,依次为“人类对电的认识、 ”能源领域的巨变、围绕电的发明“,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二三两个环节进行了对调,从对电的认识到围绕电的发明,最后归纳能源领域的巨变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特点和核心。在围绕电的发明教学环节,我首先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关于爱迪生的材料,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爱迪生的事迹材料,利用课件呈献给学生爱迪生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学习爱迪生的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精神。其次,安排学生思考问题“你还能说出其他与电有关的发明和发明者吗?”这是个展现学生个人知识面的问题,对此学生们兴趣盎然。在回答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学双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我都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学生贵在的是参与。在最后讲到钢铁时代的带来时,我出示了泰坦尼克号图片,熟悉的电影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思考”题,然后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停电事件为例,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人类是否只能一味地依赖电力这一能源?你对能源的开发有什么建议?” 。透过历史看现实,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评价1、本节课课堂内容充实,学生兴趣盎然,基本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可怎样从牵着走到自己走,这是一个问题。2、通过本课教学,我更深刻认识到老师在备课是不光备教材、课本,还要备学生。对于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教师应如何正确应对,这是一个教学机智的问题,这些机智是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无法体现的。因此教师要加强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深挖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质量。3、从这堂历史课来看,我们教师要注意开课导言即导入语。精彩的导入语,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学习,多研究身边的优秀教育案例。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学目标,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有所收益,从而增强历史课的魅力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从 16 世纪起,人类历史进入了近代时期,这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近代时期包含了“手工工场时代”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3 个发展阶段。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史由此进入第三阶段,即“电气时代” 。电气时代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中叶。本课讲述的就是第三个阶段电气时代兴起的历程。教材从人类对电认识的过程和电力取代蒸汽作为主要能源以及电的一系列重要发明 3 方面阐述了电气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能源领域的巨变和围绕电的发明是本课主要内容。本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教学中应以导为主,读、讲、议相结合。二、学情分析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对科技革命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本课中的隐性知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阐述解释。以更多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理解力,形成共识。三、反思结合上述分析,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是导入新课,吸引住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我首先展现了发生在 XX 年 8 月 15 日美国东北部、中西部 8 个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面积停电事件,例举了“美加大停电、美国一天损失 300 亿、停电导致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到 15 日已经连续两天关闭他们的 54 座工厂、加拿大两人死亡、纽约发生 60 起严重火灾”等影响。数据清楚地说明了电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从同学们们诧异的表情中,我知道我的这堂课已起到一定的作用了。可以说好的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学习新课,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必须全力以赴,启动学生思维,有程序的将疑难问题解决。教师要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按教材编排本课主要三个教学环节,依次为“人类对电的认识、 ”能源领域的巨变、围绕电的发明“,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二三两个环节进行了对调,从对电的认识到围绕电的发明,最后归纳能源领域的巨变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特点和核心。在围绕电的发明教学环节,我首先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关于爱迪生的材料,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爱迪生的事迹材料,利用课件呈献给学生爱迪生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学习爱迪生的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精神。其次,安排学生思考问题“你还能说出其他与电有关的发明和发明者吗?”这是个展现学生个人知识面的问题,对此学生们兴趣盎然。在回答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学双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我都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学生贵在的是参与。在最后讲到钢铁时代的带来时,我出示了泰坦尼克号图片,熟悉的电影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思考”题,然后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停电事件为例,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人类是否只能一味地依赖电力这一能源?你对能源的开发有什么建议?” 。透过历史看现实,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评价1、本节课课堂内容充实,学生兴趣盎然,基本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可怎样从牵着走到自己走,这是一个问题。2、通过本课教学,我更深刻认识到老师在备课是不光备教材、课本,还要备学生。对于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教师应如何正确应对,这是一个教学机智的问题,这些机智是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无法体现的。因此教师要加强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深挖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质量。3、从这堂历史课来看,我们教师要注意开课导言即导入语。精彩的导入语,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学习,多研究身边的优秀教育案例。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学目标,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有所收益,从而增强历史课的魅力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从 16 世纪起,人类历史进入了近代时期,这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近代时期包含了“手工工场时代”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3 个发展阶段。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史由此进入第三阶段,即“电气时代” 。电气时代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中叶。本课讲述的就是第三个阶段电气时代兴起的历程。教材从人类对电认识的过程和电力取代蒸汽作为主要能源以及电的一系列重要发明 3 方面阐述了电气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能源领域的巨变和围绕电的发明是本课主要内容。本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教学中应以导为主,读、讲、议相结合。二、学情分析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对科技革命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本课中的隐性知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阐述解释。以更多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理解力,形成共识。三、反思结合上述分析,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是导入新课,吸引住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我首先展现了发生在 XX 年 8 月 15 日美国东北部、中西部 8 个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面积停电事件,例举了“美加大停电、美国一天损失 300 亿、停电导致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到 15 日已经连续两天关闭他们的 54 座工厂、加拿大两人死亡、纽约发生 60 起严重火灾”等影响。数据清楚地说明了电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从同学们们诧异的表情中,我知道我的这堂课已起到一定的作用了。可以说好的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学习新课,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必须全力以赴,启动学生思维,有程序的将疑难问题解决。教师要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按教材编排本课主要三个教学环节,依次为“人类对电的认识、 ”能源领域的巨变、围绕电的发明“,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二三两个环节进行了对调,从对电的认识到围绕电的发明,最后归纳能源领域的巨变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特点和核心。在围绕电的发明教学环节,我首先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关于爱迪生的材料,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爱迪生的事迹材料,利用课件呈献给学生爱迪生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学习爱迪生的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精神。其次,安排学生思考问题“你还能说出其他与电有关的发明和发明者吗?”这是个展现学生个人知识面的问题,对此学生们兴趣盎然。在回答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学双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我都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学生贵在的是参与。在最后讲到钢铁时代的带来时,我出示了泰坦尼克号图片,熟悉的电影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思考”题,然后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停电事件为例,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人类是否只能一味地依赖电力这一能源?你对能源的开发有什么建议?” 。透过历史看现实,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评价1、本节课课堂内容充实,学生兴趣盎然,基本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可怎样从牵着走到自己走,这是一个问题。2、通过本课教学,我更深刻认识到老师在备课是不光备教材、课本,还要备学生。对于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教师应如何正确应对,这是一个教学机智的问题,这些机智是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无法体现的。因此教师要加强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深挖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质量。3、从这堂历史课来看,我们教师要注意开课导言即导入语。精彩的导入语,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学习,多研究身边的优秀教育案例。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学目标,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有所收益,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