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说课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汉川市三汊中心小学 蒋利红一、说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贪得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 18 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龚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三、说设计理念:课文的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触情导入;以感、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感情、重创新。在观、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一)故事导入,引发感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相助,这时我们只要伸出自己一双援助的手,就可以使那些遇到困难的人露出欣慰的笑容;给予别人也许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别人得到鼓励和帮助,而我们的心灵也会充满阳光,因为“给予是快乐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些援助有时是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故事:(课件出示)师口述:1999 年 9 月 22 日,早晨 7 点 30 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却已飘来甜丝丝的香气。一个年仅 18 岁的青年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一位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二)通读课文,认读理解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2、指名读,师生互评,互正音。教学设想: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主要采取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方式进行,以使学生能发音更准确、朗读更流利,将全部的情感融入文中,能初步地体会文章的感情。并在互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3、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台湾的有关信息、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资料等。4、出示课件,师生共同学习生字词。(三)学习课文1、默读全文,划出喜欢的或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2、学习第 2 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课件出示句子:a.“这个刚满 18 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从“凋零”一词体会年青人的生命即将凋谢。b.“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从“谈何容易”一词体会找到骨髓的难度很大。教学构思: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在朗诵自己感动的语句后谈出自己的感受,再通过重点词语来体会当时情境。最后再如情入境的读。3、学习 36 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上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并提示步骤:a.自由读文,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句。b.反复练读划出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上感受。c.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教学构思:先出示大地震给人民的恐慌,带来的灾难课件进行情境渲染,进一步体会李博士与台湾青年处境的危险。再由学生读,说,议,感一步步来体会人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心情) 。主要注重细节刻画的引导,如:1) 、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2) 、从李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品德。3) 、对李博士为什么要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旅途才能到达杭州,用地图和历史原因简单加以说明。再进一步学习作者细致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4、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由学生畅所欲言后总结:宝岛台湾和祖国大陆虽被台湾海峡所隔,但是两岸的血脉亲情是无法隔断的,这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记过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四) 、拓展延伸,启迪心灵:1、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会是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设想一下。2、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的美好、和谐。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汉川市三汊中心小学 蒋利红一、说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贪得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 18 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龚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三、说设计理念:课文的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触情导入;以感、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感情、重创新。在观、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一)故事导入,引发感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相助,这时我们只要伸出自己一双援助的手,就可以使那些遇到困难的人露出欣慰的笑容;给予别人也许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别人得到鼓励和帮助,而我们的心灵也会充满阳光,因为“给予是快乐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些援助有时是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故事:(课件出示)师口述:1999 年 9 月 22 日,早晨 7 点 30 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却已飘来甜丝丝的香气。一个年仅 18 岁的青年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一位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二)通读课文,认读理解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2、指名读,师生互评,互正音。教学设想: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主要采取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方式进行,以使学生能发音更准确、朗读更流利,将全部的情感融入文中,能初步地体会文章的感情。并在互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3、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台湾的有关信息、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资料等。4、出示课件,师生共同学习生字词。(三)学习课文1、默读全文,划出喜欢的或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2、学习第 2 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课件出示句子:a.“这个刚满 18 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从“凋零”一词体会年青人的生命即将凋谢。b.“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从“谈何容易”一词体会找到骨髓的难度很大。教学构思: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在朗诵自己感动的语句后谈出自己的感受,再通过重点词语来体会当时情境。最后再如情入境的读。3、学习 36 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上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并提示步骤:a.自由读文,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句。b.反复练读划出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上感受。c.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教学构思:先出示大地震给人民的恐慌,带来的灾难课件进行情境渲染,进一步体会李博士与台湾青年处境的危险。再由学生读,说,议,感一步步来体会人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心情) 。主要注重细节刻画的引导,如:1) 、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2) 、从李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品德。3) 、对李博士为什么要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旅途才能到达杭州,用地图和历史原因简单加以说明。再进一步学习作者细致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4、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由学生畅所欲言后总结:宝岛台湾和祖国大陆虽被台湾海峡所隔,但是两岸的血脉亲情是无法隔断的,这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记过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四) 、拓展延伸,启迪心灵:1、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会是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设想一下。2、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的美好、和谐。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汉川市三汊中心小学 蒋利红一、说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贪得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 18 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