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关键” 、 “千钧一发”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红军战士夺桥时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构想: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战斗故事,只学习课文内容,学生很难感受这次战斗的激烈和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互问互答,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这堂课中安排了录像,通过录像,渲染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一)导课1.毛主席在长征胜利之后,写下了长征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里的铁索桥就是泸定桥。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夺泸定桥” ,齐读课题。(二)质疑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在这节课上,你想进一步学习哪些内容呢?引导生:为什么“飞夺”?在什么情况下“飞夺”?小结:同学们,这就是俗话说的: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三)初读1.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想一想红军为什么必须夺下泸定桥?2.学生回答后师小结:看来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惟一(板书)通道,夺下泸定桥势在必行!(四)再读1.刚才有同学提出来了,想知道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吗?就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内容,在旁边写写批注。 (2、3分钟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要求:他在发言的时候,请大家认真地听,如果你有自己的见解,希望你能随时给予补充。全班交流:自然(1)时间紧,路程远;(2)天又下起了雨、天黑;(3)泸定桥险、水急、山险。人为(4)对岸有 2 个团,再加上 2 个旅就更难打;(5)敌人拿掉木板;(6)在对岸放火;(7)筑好工事自身行军疲惫、饥饿着重分析以下问题:(1)时间紧,路程远。到底路程有多远?时间有多紧?教师小结:240 里啊!同学们,从咱们六十铺到阜阳有 25 公里左右,红军战士要走的是 120 公里的山路,在 20 多个小时内赶到,要一刻不停地急行。(2)泸定桥险、水急、山险。谁能具体地说说。 (出示图片)教师小结: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站在 30 米高的泸定桥上,脚下踩的是摇摇晃晃的铁链,向下一望,大渡河水汹涌澎湃,水声震耳欲聋,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小结:看来,泸定桥的确是天险。在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曾经率大军 4 万人抢渡大渡河,结果全军覆灭,未能渡过。蒋介石也扬言说“让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 。 (出示段落)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一起来感受一下水急、桥险。(3)筑好工事a.谁来读读有关的语句b.你认为他这样读行吗?这个敌人怎么样?敌人不行,为什么?(猖狂)教师小结:读得好!教师点评:气焰如此的嚣张,利用自己占据的有利地势,扼守桥头。教师总结:从你们找的困难中可以看出,是自然困难,而,是敌人造成的,再加上红军自身的疲惫,真是困难重重(板书)!(教师边说边用“”或曲线画)2.了解了这些困难,现在你们明白了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了吧!学生回答:1.时间紧,路远,要和敌人赛跑;2.敌人认为只能飞过。3.哪位同学愿意读读 7、8 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红军战士是怎样飞跃天险,夺取泸定桥的?(学生读完后)哪些语句给你的印象最深,把它画下来?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1)22 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课件出示)师:三连的战士呢,他们在干什么? 先铺木板,再突击行不行?那么二连战士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小结:是啊,二连战士明明知道,冲在前面,就意味着牺牲,但是为了大部队的胜利前进,他们毅然用身体挡住了敌人射来的子弹,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部分。 (齐读) 。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深,说说感受?(2)千钧一发敌人放火,桥头被大火包围体会出战士们在“奋不顾身” “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 “激烈的搏斗” 。教师总结:红军战士,凭着顽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顽强(补充板书) “飞”过了天险,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补充板书)你们想不想看看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激烈场面。 (放录像)4.从你们的神情中,我可以看到你们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你想说些什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师:红军夺下了泸定桥,所以“三军过后尽开颜” ,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长征 。(五)布置作业1.现在距离红军飞夺泸定桥已经整整 72 多年了,72 年过去了,二连的这 22 位英雄现在都在哪里呢?让我们开展一个寻找英雄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课后读读其他长征故事,进一步了解长征这段历史。课例分析及反思由于时代的距离,学生理解课文肯定会有所困难,因而在这节课上,首先,我组织学生解决“红军为什么必须夺下泸定桥”一个问题时,强调“必须”二字,也就是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楚红军不从这里走行不行,或者说从水里走行不行?通过读书、介绍课外资料,抓住“惟一”一词,把这样一个问题先解决了,对处理下文,特别是对学生理解夺桥过程中,二连战士为什么明知冲上去就是送死,还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一问题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其次,通过录像再现这一激烈场面,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为受到爱国、珍惜现在生活的熏陶起到良好效果。红军长征途中,一路都在“夺” ,而这一战的特殊性却是在“飞”上。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要“飞跃天险” ,所以课文以大篇幅写了我军战士在行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在教学中也抓住了这一点,提出了: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这一问题,紧紧抓住“飞”字进行教学。虽然本课安排了学生课前预习,但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仍不够充足。以后教学安排 2 课时合适些。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关键” 、 “千钧一发”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红军战士夺桥时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构想: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战斗故事,只学习课文内容,学生很难感受这次战斗的激烈和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互问互答,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这堂课中安排了录像,通过录像,渲染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一)导课1.毛主席在长征胜利之后,写下了长征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里的铁索桥就是泸定桥。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夺泸定桥” ,齐读课题。(二)质疑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在这节课上,你想进一步学习哪些内容呢?引导生:为什么“飞夺”?在什么情况下“飞夺”?小结:同学们,这就是俗话说的: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三)初读1.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想一想红军为什么必须夺下泸定桥?2.学生回答后师小结:看来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惟一(板书)通道,夺下泸定桥势在必行!(四)再读1.刚才有同学提出来了,想知道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吗?就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内容,在旁边写写批注。 (2、3分钟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要求:他在发言的时候,请大家认真地听,如果你有自己的见解,希望你能随时给予补充。全班交流:自然(1)时间紧,路程远;(2)天又下起了雨、天黑;(3)泸定桥险、水急、山险。人为(4)对岸有 2 个团,再加上 2 个旅就更难打;(5)敌人拿掉木板;(6)在对岸放火;(7)筑好工事自身行军疲惫、饥饿着重分析以下问题:(1)时间紧,路程远。到底路程有多远?时间有多紧?教师小结:240 里啊!同学们,从咱们六十铺到阜阳有 25 公里左右,红军战士要走的是 120 公里的山路,在 20 多个小时内赶到,要一刻不停地急行。(2)泸定桥险、水急、山险。谁能具体地说说。 (出示图片)教师小结: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站在 30 米高的泸定桥上,脚下踩的是摇摇晃晃的铁链,向下一望,大渡河水汹涌澎湃,水声震耳欲聋,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小结:看来,泸定桥的确是天险。在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曾经率大军 4 万人抢渡大渡河,结果全军覆灭,未能渡过。蒋介石也扬言说“让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 。 (出示段落)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一起来感受一下水急、桥险。(3)筑好工事a.谁来读读有关的语句b.你认为他这样读行吗?这个敌人怎么样?敌人不行,为什么?(猖狂)教师小结:读得好!教师点评:气焰如此的嚣张,利用自己占据的有利地势,扼守桥头。教师总结:从你们找的困难中可以看出,是自然困难,而,是敌人造成的,再加上红军自身的疲惫,真是困难重重(板书)!(教师边说边用“”或曲线画)2.了解了这些困难,现在你们明白了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了吧!学生回答:1.时间紧,路远,要和敌人赛跑;2.敌人认为只能飞过。3.哪位同学愿意读读 7、8 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红军战士是怎样飞跃天险,夺取泸定桥的?(学生读完后)哪些语句给你的印象最深,把它画下来?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1)22 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课件出示)师:三连的战士呢,他们在干什么? 先铺木板,再突击行不行?那么二连战士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小结:是啊,二连战士明明知道,冲在前面,就意味着牺牲,但是为了大部队的胜利前进,他们毅然用身体挡住了敌人射来的子弹,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部分。 (齐读) 。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深,说说感受?(2)千钧一发敌人放火,桥头被大火包围体会出战士们在“奋不顾身” “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 “激烈的搏斗” 。教师总结:红军战士,凭着顽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顽强(补充板书) “飞”过了天险,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补充板书)你们想不想看看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激烈场面。 (放录像)4.从你们的神情中,我可以看到你们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你想说些什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师:红军夺下了泸定桥,所以“三军过后尽开颜” ,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长征 。(五)布置作业1.现在距离红军飞夺泸定桥已经整整 72 多年了,72 年过去了,二连的这 22 位英雄现在都在哪里呢?让我们开展一个寻找英雄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课后读读其他长征故事,进一步了解长征这段历史。课例分析及反思由于时代的距离,学生理解课文肯定会有所困难,因而在这节课上,首先,我组织学生解决“红军为什么必须夺下泸定桥”一个问题时,强调“必须”二字,也就是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楚红军不从这里走行不行,或者说从水里走行不行?通过读书、介绍课外资料,抓住“惟一”一词,把这样一个问题先解决了,对处理下文,特别是对学生理解夺桥过程中,二连战士为什么明知冲上去就是送死,还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一问题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其次,通过录像再现这一激烈场面,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为受到爱国、珍惜现在生活的熏陶起到良好效果。红军长征途中,一路都在“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