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0页
第2页 / 共250页
第3页 / 共250页
第4页 / 共250页
第5页 / 共250页
第6页 / 共250页
第7页 / 共250页
第8页 / 共250页
第9页 / 共250页
第10页 / 共250页
亲,该文档总共2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2140011 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画概论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nimation 课程编号:x2140011学 时 数:16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1.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动画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对于动画的产生、发展、分类、风格流派、动画电影的基本原理、动画电影的摄制过程以及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都能够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同步进行的素描课程能够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之后的动画基础造型乃至将来的运动规律、原画、动画、二维动画短片制作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明确学习目的,达到了解动画、对动画概念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形成动画意识并且能够掌握学习动画的方法。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了 解:动画的本源和想象的特质;世界动画电影发展简史;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契机以及动画电影的基本原理。理 解:“动画” 的基本概念;促使动画发展的关键性事件与人物及其如何推动动画产业的发展;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主要特点。掌 握:动画本质属性的主要提法和评论;视觉残留现象的概念;美术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中、美、日三国动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熟练掌握:世界各国的动画包装的运作方式。中国动画与外国动画的差异。以迪斯尼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动画产业的营运模式。拍摄动画电影的三个阶段。重 点:熟知动画技术的萌芽过程,归纳出各时期动画电影的发展特征;中国动画的优势和弊端;美国动画的特点以及美国动画始终处于世界动画的先驱地位的原因;日本动画的商业运作过程模式化的优势与弊端;在动画的摄制过程中每个阶段包含的内容和步骤。难 点:中、美、日三国动画的差异;日本动画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动画的摄制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要求。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 方 式 学时分配 辅导答疑 比 例一 世界动画电影简史 讲授 2二 美术片的分类 讲授 2三 动画的风格流派 讲授 8四 动画电影的摄制过程 讲授 42:1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课下多读、多看相关书籍和影片,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为之后的动画基础造型乃至将来的运动规律、原画、动画、二维动画短片制作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是培养学生了解动画的关键,也为下学期动画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的学科。六、教学参考书目动画概论 贾否 路盛章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5 年 5 月 世界动漫艺术圣殿 十一郎 北京西网电子出版 2002 年 9 月 映画传奇当代日本卡通纵览 刘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大纲撰写人:吴丽莉 大纲审阅人:韩 宇负 责 人:刘东升3X2140021 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影视赏析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the Films And Television课程编号:x2140021学 时 数:16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1.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影视赏析是动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影片分析一直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通过影片分析的课程可以精读各类国内外精品电影。学习经典影片的剧作、视听语言、剪辑、蒙太奇技巧等方面。根据影片的文本来整理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视听方案,是动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经典影片的欣赏过程中,有目的的对影片加以欣赏与评析。将学生对影片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到实践影片的分析掌握阶段来。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真正转化。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欣赏分析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课程内容(不同类型的影片) ,学习各个类型影片独特的表现技巧与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求学生在欣赏分析过程中能大胆创想,敏锐地选择材料和巧妙地运用材料,灵性的展现构成美。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了 解:影视作品的基本分析方法。理 解: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特点。掌 握:对影视作品的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解读的方法。熟练掌握:对影视作品的文本分析、叙事分析、技术手法、文化研究、视角、类型等方面的分析能力。重 点:电影蒙太奇的概念与功用以及与之相对立的长镜头理论;对于电影结构的分析和判断。难 点:通过对影视作品及一些经典电影知识理论的积累和研究,能够比较合理的总结出对影片的分析读解。真正的掌握理解、解读影视作品的能力。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 方 式 学时分配 辅导答疑 比 例一 影视艺术欣赏的特性 讲授 4二 欧美电影 讲授 4三 亚洲电影 讲授 4四 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 讲授 4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4课堂精讲与学生自学赏析相结合;课下多读、多看相关书籍和影片,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对于动画专业的其他课程,包括:“摄影”、 “摄像”课程的摄影技巧;“ 动画场景设计”的电影场景设计;“ 动画分镜头” 的影视分镜头;“ 动画剧本写作 ”的剧本等等课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作用。 因为动画是电影的一种类型,因而在优秀的电影作品中学习到的很多镜头语言的运用、画面效果的设置、叙述方式的技巧等等知识技巧都可以在日后学生个人的动画作品里得到理想的应用。这也是动画专业普遍设置影视赏析课程的原因。六、教学参考书目影视鉴赏 彭吉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 月电影艺术欣赏 李标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7 月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美)波德维尔,汤普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 周传基 电影出版社 1992 年大纲撰写人:张玲玲 大纲审阅人:韩 宇负 责 人:刘东升5X2140031 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透视学英文名称:Perspective课程编号:x2140031学 时 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2.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动画公共基础课。与素描、动画背景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透视的基本概念的论述中,阐名了透视的基本原理中心投影。强调了取景范围的客观性,提出了透视理论空间划分的新观点,指出由透视画面将理论空间划分为景物空间和视距空间。是贯穿于透视画法理论的基本法则。阐述了平行、余角、斜面、倾斜透视的设计构图画面特点及基本画法。并指出宜于表现的主题及场景。强调了透视画面要素的掌握与运用及原线变线透视法则的运用与掌握,是增强创作设计主动性的根本之一。强调取景范围,创作草图与设计效果图在视阈范围内的控制界线。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了 解: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透视的基本规律。平视中物体的高度,从与透视画面的关系看属于原线。把物体在空间存在的复杂形状,以其主体的点线面归纳在方形景物。理 解: 视平线(视平面) 、地平线、视心、视点的作用。平视中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平行、余角(成角) 、斜面、倾斜透视的基本概念。掌 握: 弄清视域中取景范围的客观性,视距的作用与确定,以及他们的构成关系。视高测高法、透视缩尺法的基本概念。平行、余角(成角) 、斜面、倾斜透视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原线与变线基本特征,既透视大小与方向的变化特征及其确定的科学方法。视高测高法、透视缩尺法的应用。平行、余角(成角) 、斜面、倾斜透视的实际应用。重 点:视平线(视平面) 、地平线、视心、视点的的基本概念。视高测高法的应用。平行、余角(成角) 、斜面、倾斜透视的绘制方法。难 点:原线与变线基本特征。透视缩尺法的应用。距点法、测点法的应用。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 方 式 学时分配 辅导答疑 比 例一 透视基本概念 讲授 4二 视觉运动中的单视域空间 讲授 8三 曲线透视 讲授 4四 人物透视 讲授 4五 阴影与反影透视 讲授 8六 视觉运动中复合视域空间 讲授 4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6讲授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余角(成角) 、倾斜透视的基本概念和记忆方法,在讲授同时配合透视范例讲解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记忆所学内容。基本概念的讲授、透视范例的欣赏过后依次进行平行、余角(成角) 、倾斜透视的练习。 在联系的同时进行指导,指导应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命题的特征选择适当的透视表现方法。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透视学课程中描绘的都是精确的场景结构,这种对场景和人物的精确绘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接下来的动画基础造型与动画背景课程中所要绘制和研究的都是大量的抽象人物和场景,而抽象人物和场景的绘制需要大量的写实经验作为基础的,所以透视学对动画基础造型与动画背景课程起到铺垫的作用。六、教学参考书目绘画设计透视学 恩刚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动画技法 严定宪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 年 8 月 现代动画设计 孙立军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 年 2 月 大纲撰写人:吴丽莉 大纲审阅人:韩 宇负 责 人:刘东升7X2140051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素描英文名称:Sketche课程编号:x2140051学 时 数:80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5.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素描是动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手绘造型能力。本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通过写生的教学过程,达到如下的教学目的:1、 掌握全因素素描的作画过程和塑造物体的体量感、空间感和材质感的表现方法。2、 了解物体的基本造型规律和表现方法。3、 能够达到熟练造型的能力。4、 培养学生眼的观察力、脑的分析力、手的表现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能力。5、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与鉴赏能力。6、 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7、 为后继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了 解:基础素描的概念、目的、意义与作用以及素描的分类。理 解:复物体中明暗对比与空间关系;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