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区域经济学是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学以“经济地理区域”为研究对象。它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各类区域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区域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关系。以区域生产发展和产业布局为核心,对区域的生产要素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进行空间调度和优化组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最能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多层次的城镇系统为节点,由运输网、信息网和服务网等网络组成的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系统。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区域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区域经济研究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产生的主要学科渊源是经济学、生产布局学和经济地理学。早期对区域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古典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与它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经济学科的理论,如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区域经济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2、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一、课程的基本结构:以区域产业布局与组织、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发展战略制定为主线,对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作系统论述。 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绪论第 1 章 经济区划 第 2 章 区域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第 3 章 区域产业集聚经济第 4 章 区域产业组织理论 第 5 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第二部分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国土规划中所涉及的各项专题 第 6 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第 7 章 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第 8 章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第 9 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第 10 章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城镇布局第 11 章 区域分工合作、竞争与经济一体化第 12 章 区域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第 13 章 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案例 二、学时学分 本课程为 4 学分,课内学时为 72 学时,开设一学期。 三、多种媒体的教材1、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辅助教材包括学习指导书和学习参考资料,它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二是连接主教材和录象教材的媒介;三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它包括作业、案例分析、复习指导等。教材形式可以采用分立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分开编写) ,也可以采用合一型(即主教材和辅导教材合在一起编写)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拟采用专题与案例讲授模式,以章为单位,设有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作业讲评等,每篇各自独立,可分可合。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到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3、 其他教学手段主要是期刊辅导和网上辅导,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教学信息、作业等。四、教学环节1、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以精讲课程中重要知识点为主,并分析案例、归纳重点、学习方法提示等。2、自学:自学是学员重要的学习手段,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学员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3、面授辅导: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老师担任,不少于 36 学时。各地辅导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文字、音像教材,熟悉掌握课程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重难点问题、分析典型案例、讲评作业等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作业: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辅导教师进行讲评。5、考核: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本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考试由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绪论第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第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节 如何学习区域经济学 第 1 章 经济区划第节 经济区划与经济区第节 单一功能区的区划方法第节 多功能综合经济区的区划方法第节 我国经济区划的探索 第 2 章 区域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第节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第节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第节 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第节 产业布局的空间结构理论 第 3 章 区域产业集聚经济第节 企业规模经济 第节 范围经济与外部经济第节 区域集聚经济与集聚经济 第 4 章 区域产业组织理论第节 地域生产综合体第节 区域产业群落第节 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 5 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第节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第节 区域非均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第节 增长极理论第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律“倒 U 形”学说第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 第 6 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第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与分析第节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成因第节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由来与科学内涵第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第节 西部开发战略 第 7 章 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第节 区域特色与特色经济第节 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确定第节 小区域经济结构的特征与特色发展 第 8 章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第节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标准第节 区域专门化部门第节 区域的辅助部门、自给部门和公共设施 第节 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第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选择 第 9 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第节 人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节 人口移动与我国农村人口转移第节 区域发展规划中的人口预测 第 10 章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城镇布局第节 区域城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节 区域多层次城镇网络系统设计第节 区域城镇系统形成规律与新城镇建设布局的经验第节 我国城镇体系的建设与布局 第 11 章 区域分工合作、竞争与经济一体化第节 区域经济分工合作的理论基础第节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第节 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国际区域合作 第 12 章 区域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第节 区域国土资源开发的类型与开发内容第节 区域国土资源评价第节 区域国土资源开发的目标第节 区域国土资源开发中的产业布局 第 13 章 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案例第节 概述第节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第节 区域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第节 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程序与方法第 5 节 区域发展规划案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