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 20182018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成绩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江山如画。千峰竞秀、万 h( )藏云的黄山,瘦骨嶙峋、玲珑 t( )透的桂林山水,长烟一空、静影沉 b( )的月下洞庭。这些奇景,古往今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它们的精 su(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民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C、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海陵学校决定加快创建美丽校园的规模与速度。D、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十一期间,兴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园里,人们济济一堂,享受自然生态。B、港口造型相似的船只鳞次栉比,船上的灯光几乎都已熄灭。C、小明同学遇到难题,不好意思麻烦老师,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了。D、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前夕,语文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书写工整。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 分)法不阿贵, 。 抽刀断水水更流, 。 ,君子好逑。 ,恒兀兀以穷年。岳阳楼记中既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自己高远的志向“ ,。 ”桃花源记中,读“ , ”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世外桃源中老人小孩和谐幸福的生活。5名著阅读。 (7 分)(1) 甲:“举行这种游戏时往往发生致命的意外事件,过去发生过的许多不幸事件都有记录。我亲眼见过两三个候补人员跌断了胳膊和腿” ;“另外还有一种游戏,是在特别重大的节日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乙:这种发明还有一大好处:它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因为各国的货物、器具大体相同或者类似,所以它们的用途就很容易了解。这样,驻外大使尽管完全不懂外国语言也有资格和外国的亲王、大臣打交道。上文中的“这种游戏” 、 “还有一种游戏” 、 “这种发明”分别指什么? 这种发明的另外的好处又是什么?(5 分)_(2)下列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2A、格列佛在最后一次航海奇遇中,接触了两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有美德有理性的慧骃,丑陋而邪恶的耶胡。 B、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和寓言讽刺的笔法,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做了痛快淋漓的鞭挞。C、格列佛所乘航海船遇到强烈风暴,船被撞毁,格列佛逃亡的救生艇又被大风吹翻,格列佛随风和潮汐幸运地漂移到了大人国。D、 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7 分)九年级某班围绕气象物候知识举行一次专题讨论会,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不少同学发现动物的行为异常与天气变化有关。你能再补写一则这样的谚语吗?(1分)示例一:泥鳅跳,雨来到。 示例二: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活动二】从熟悉的诗歌中摘抄一句含有物候现象的诗句,找出其中的物候现象并分析物候规律。 (3 分)_【活动三】你的同学小强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靠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该怎样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呢?(3 分)2、阅读理解(共 60 分)(一)阅读岑参的山房春事二首 ,完成下列各题。 (6 分)其一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其二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释:衣桁(hng):又称衣架,挂衣服的横木。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中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7(1)诗中暗用陈后主后庭花典故的句子是: , 。 (1 分)(2)两首诗中都有一个“乱”字,试分析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2 分)(3)简要赏析“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两句的妙处。 (3 分)(二)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 ,完成 811 题。(14 分)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 志:记。 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3忭:喜乐,欢欣。荐饥:连年饥荒。荐,重。8(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既而弥月不雨 ( ) 越三月 ( ) 而吾亭适成 ( ) 今天不遗斯民( ) (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固以怪之矣 B以啮人,无御之者 C不以物喜 D祭以尉首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2 分)于 是 举 酒 于 亭 上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2)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11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三)阅读中国古代的“快递” 一文,完成 1214题。 (10 分)早在周代,我国便已出现快递制度。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朝的官职中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 ,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 实际上,商朝已有近似于现代的快递雏形,这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古代快递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古代快递员被称为“健步” “邮人” “驿足” “递夫” ,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都将被严惩。汉代设“传驿” ,用于传递紧急文书。当时的传驿机构已有专用车,这种专用车叫“传车”。当时,用马车快递叫“传” ,用马速递称“驿” 。东汉以后, “传车”逐渐被淘汰,马成为快递的主要交通工具,称为“马递” 。在投递过程中,一般是“换马不换人” ,投递员一般跑完全程。古代快递对里程、速度都有具体的规定,这叫“程限” 。汉代“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这是当时的速度极限了。隋唐时期,如果是急件,要求日行三百里。更急的,如送赦免文书,则日行五百里。宋代的快递“急脚送” ,是在步递和马递的基础上创立的。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递铺” ,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12.选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快递” ,如介绍了中国古代快递的起源,解说了古代快递对里程、速度的规定。请根据两段文字,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2 分)1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 分)(1)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朝的官职中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 ,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2)东汉以后, “传车”逐渐被淘汰,马成为快递的主要交通工具,称为“马递” 。414.阅读第段回答问题(4 分)(1)划线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分) (2)本段采用的说明顺序及其效果。 (2 分)(四)阅读赵丽宏的说风雅一文,完成 1517 题。 (10 分)何为风雅?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丰富着这个词的内涵。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是一种风雅;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斗酒吟诗,是一种风雅;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是一种风雅。 风雅,和钱财贫富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清贫者,可能以他独特的方式显示出风雅来。烛火下读一卷旧书,陋室里养一盆幽兰,喧嚣中听一首名曲,只要会心用情,都不失为风雅之士。而有些腰缠万贯的富豪,尽管衣冠楚楚,名车代步,挥手间黄金钻石光芒夺目,然而他们的眉飞色舞和颐指气使,却和风雅沾不上一点边。风雅是心灵的需要,是精神的寄托,是情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寻求。风雅的反义词和对立面,应该是粗俗和庸俗。一切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行为,一切虚伪和夸张,一切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都是粗俗和庸俗。附庸风雅,其实也是庸俗。附庸风雅的风雅,是装出来的,是把风雅像标贴一样贴在庸俗上的东西。譬如明明胸无点墨,平时也根本没有读书的兴致,却偏要在新装修的房子里辟出豪华的书房,高大书架上,摆满了精装的书籍它们的功能,仅仅是用来装饰。再譬如,明明对艺术一窍不通,也并不喜欢,却常常故作优雅出入于和艺术有关的场所 不过,我还是要为“附庸风雅”说几句好话。附庸风雅,是因为知道风雅是好东西,知道和风雅沾边能提高做人的层次,也可能赢得别人尊重,所以愿意花力气去追求风雅。这总比沉迷于粗俗和庸俗好,比拒绝排斥风雅好, “附庸”的时间长了,也许会真的风雅起来。 风雅与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城市,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城市建设发展了,如果不考虑文化建设,不考虑提高人的精神文明水平,那么,这个城市再繁华,再热闹,再高楼林立,再科技发达,它也可能是贫瘠的、荒蛮的、落后的。德国战败后,德国的城市大多都被炮火炸为一片废墟。饥寒交迫的德国人在重建他们的城市时,最先考虑的,竟然是音乐厅和歌剧院,市民们饿着肚皮,为修建歌剧院义务劳动。这种对风雅的追求,可以说是深入到了血液和骨髓之中。有着这样素养和精神的民族,未来的前景是不可能黯淡的。 风雅,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少距离呢?城市里的绿地越来越多,水泥高楼间也有了鸟语花香;人们对美和个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从建筑的式样,到人们身上的服饰;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多,艺术展演的信息雪片般地飘飞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书展人头涌动,书香在年轻人的手中传递说我们的生活已经是风雅的生活,为时尚早,粗俗和庸俗还随处可见。然而,追求风雅已经渐成风气,这应该让人欣慰。 愿更多的人风雅起来,愿我们的生活一天天风雅起来。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分)16请简要说说第段的论证思路。 (4 分)517有人认为,两段删去不影响文章的论述效果,你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 (4 分)(五)阅读下文活着的手艺 ,完成第 18-22 题(20 分)他是一个天才的好木匠。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他曾经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了一个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