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服务内容中,“预防接种管理”增加了“查漏补种”要求。2、服务内容中,“接种时工作”增加了“三查七对”要求。3、服务要求中,将2011版中(五)合并到2017版将(二)。4、“考核指标”改为“工作指标”。5、附件中更新并执行“2016版免疫程序”。6、删除了附件中接种卡模板。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l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服务对象 0-6岁儿童 l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补种服务对象 0-14岁儿童 l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特殊人群免疫程序服务对象 按照实施方案(应急免疫、群体性免疫)确定人群 l按照第二类疫苗服务对象 按照说明书或接种指南确定的对象(一)预防接种管理(二)预防接种实施(三)AEFI处理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 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簿)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建卡、建证)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广播等适宜 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 、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 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通知预约、巡诊)3.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接种卡(簿)进行1次核查和 整理,查缺补漏,并进行补种。(查卡补种)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的接种 单位为其办理接种证;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补办。产科接种单位应告知新生儿监护人一个月内到居住地接种 单位建立接种证、卡,或直接为新生儿办理接种证。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暂住在当地时间3个月,由暂住 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接种证者需同 时建立、补办接种证。办理接种证的接种单位应在预防接种证上加盖公章。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 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 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 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 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或补充免疫、群体性接 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其它第二类疫苗)1.接种前的工作。2.接种时的工作。3.接种后的工作。服务内容-预防接种实施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前的工作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群 体性预防接种、应急接种或补充免疫方 案等,确定受种对象。 受种对象包括:本次受种对象、上次漏 种者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中的未受种 者。 清理预防接种卡(簿)或通过信息系统 建立的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根据预 防接种记录核实受种对象。 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 的受种对象。接种前的工作采取口头预约、书面预约、电话联 系、手机短信(微信)告知、邮件 通知、广播通知、公示告知等方式 ,通知儿童监护人或受种者; 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 和相关要求。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单位根据各种疫苗受种人数计算领 取或购进疫苗数量,做好疫苗领发登记 。 运输疫苗的冷藏箱(包),应根据环境 温度、运输条件、使用条件放置适当数 量的冰排。 冷藏箱(包)中疫苗的放置OPV、MV类、HepA-L、JE-L等放在冷藏箱(包)的底层。BCG放在中层,并有醒目标记。DPT、DT、HepB、IPV等严禁冻结,要放在冷藏箱(包)的 上层,不能直接接触冰排。其他疫苗按照使用说明规定的温度,参照上述要求放置。接种前的工作按受种对象人次数的1.1倍准备相应规 格的注射器材;注射器使用前要检查包 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准备7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 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 、压舌板、血压计、1:1000肾上腺素 、注射器毁型装置或安全盒、污物桶等 。 接种场所室外要有醒目的标志,室内清洁、光 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接种工作台、坐凳以 及提供留观、等候的条件。 接种门诊应当按照咨询/登记、接种、留观等 内容进行合理分区,确保接种有序进行。其它接 种单位根据接种的需要也要功能分区。 预防接种室、接种工作台应设置醒目标记。 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 做好消毒记录。 接种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洗净。 在预防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 、预防接种方法等;第二类疫苗除公示 上述内容外,还应公示疫苗价格、预防 接种服务价格。预防接种服务时间、咨询电话。科普宣传资料。接种工作人员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 (簿)或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核对受 种者姓名、出生日期及预防接种记录,确 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接种工作人员发现原始记录中受种者姓名 、出生日期、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有误或 变更的,应及时更新。 对不符合本次预防接种的受种者,向儿童 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解释工作。 对因有预防接种禁忌而不能预防接种的受 种者,预防接种人员应对受种者或其监护 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预防接种证、卡( 簿)或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上记录。应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 种、作用、禁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 及注意事项,并如实记录告知情况。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预防 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询问的内容 ;当怀疑有健康问题时,应建议其到医院 进行检查后,决定是否接种。受种者自愿选择第二类疫苗时,接种单位 应当告知费用承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 偿方式及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预防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设备内取出,尽 量减少开启冷藏设备的次数。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 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疫苗瓶 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使用说明规定严禁冻结的疫苗,如百白破 疫苗、乙肝疫苗、白破疫苗等,冻结后一 律不得使用。检查含吸附剂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将被检和正常对照的疫苗瓶 同时摇匀后静置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 内与对照疫苗相比,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 断被检疫苗曾被冻结。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在预防接种操作前 再次进行“三查七对”,无误后予以预防接种 。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 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 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 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 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 种途径。口服法A、液体剂型OPV, 应使用37以下温水送服; 开启后未立即用完的,应置28,并于当天 内用完,剩余废弃;避免反复冻融和严禁加热 融化;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三个月以 上再接种本疫苗。B、糖丸剂型OPV, 用消毒药匙送入儿童口中, 用凉开水送服。对于小月龄儿童,用少许凉开 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溶于约5ml凉开 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后口服。 A注射剂型疫苗的使用将疫苗瓶上部疫苗弹至底部,用75%乙醇 棉球消毒开启部位。在乙醇挥发后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插入 疫苗瓶的液面下吸取疫苗。吸取疫苗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向上,排 空注射器内的气泡,直至针头上有一小滴疫 苗出现为止。A注射剂型疫苗的使用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前,应当充分摇 匀。使用冻干疫苗时,用一次性注射器抽 取稀释液,沿疫苗瓶内壁缓慢注入,轻轻 摇荡,使疫苗充分溶解,避免出现泡沫。开启注射时,勿使消毒剂接触活疫苗。如不能立即用完,应盖上无菌干棉球冷 藏。当疫苗瓶开启后,活疫苗超过半小时 、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剩余疫 苗废弃。A接种部位皮肤消毒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 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 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 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 预防接种。A皮内注射法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操作方法1)监护人固定儿童,露出儿童接种部位。2)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尽注射器内空 气,皮肤常规消毒,待乙醇干后,左手绷紧注 射部位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 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 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然后注入 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 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注射完毕,针管顺时针 方向旋转180角后,迅速拔出针头。A皮下注射法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操作方法1)监护人固定儿童,露出儿童接种部位。2)预防接种人员用相应规格注射器吸取1人份 疫苗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进针 深度约1/22/3,松左手,固定针管,缓慢推 注疫苗,注射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轻 压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A肌内注射法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大腿前外侧中部肌。操作方法1)监护人固定儿童,露出儿童接种部位。2)用注射器吸取1剂次量,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皮肤后消毒,左手将注射肌肉部位绷紧,右 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角,将针头快速垂 直刺入肌肉,进针深度约为针头的2/3,松左 手,固定针管,缓慢推注疫苗,注射完毕后用 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出针 头,观察有无渗血或药液渗出,若有渗出,应 将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按压片刻。A安全注射预防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注射器材。在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头误伤。如被污染的 注射针头刺伤,应按照有关要求处置。注射完毕后应将注射器具直接或毁型后投入 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内,按照医疗废物管 理条例统一回收销毁。使用后的注射器不得双手回套针帽,或用手 分离注射器针头。A接种后及时在接种证、卡记录接种疫苗品种 、生产企业、批号、有效期、接种时间,接种 医生、受种者等内容。并录入信息系统。告知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 钟。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产科接种单位在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和卡介 苗后,应填写“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疫苗预 防接种记录单”,告知儿童监护人在1个月内办 理接种证;也可直接办理并接种证并记录接种 信息。A1 清理器材 清洁冷藏设备;已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及 其他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规定处理,入户 接种或临时接种时应将医疗废物带回集中处理;镊子、 治疗盘等器械按要求灭菌或消毒后备用。2 处理剩余疫苗:记录疫苗的使用及废弃数量。废弃已 开启的疫苗;冷藏包内未开启的疫苗做好标记,放回冰 箱,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3 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接种卡(簿)或儿童接种个案 信息,确定需补种人数和名单,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4 统计本次预防接种情况和下次预防接种的疫苗使用计 划,并按规定上报。A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 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置。(一)接种单位必须为指定,并具备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二)应按照条例、工作规范、AEFI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开展服务,承担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通过公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入户排查等方式,向接种服务对象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四)根据接种需要,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放频率、开放时间和预约服务的时间,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一)建证率=年度辖区内已建立预防接种证 人数/年度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 。(二)某种疫苗接种率=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 实际接种人数/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应接种人 数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疫苗种类接种年(月)龄名称缩写出生时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9月18月2岁3岁4岁5岁6岁乙肝疫苗HepB12 3 卡介苗BCG1 脊灰灭活疫苗IPV 1 脊灰减毒活疫苗OPV 1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