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3页
第2页 / 共15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第4页 / 共153页
第5页 / 共153页
第6页 / 共153页
第7页 / 共153页
第8页 / 共153页
第9页 / 共153页
第10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礼仪民俗v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v二、诞生民俗v三、成年民俗v四、婚姻民俗v五、丧葬民俗一、人生礼仪民俗1. 古人眼中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汪洙(宋)四喜 2.人生经历重要阶段见证性标 志仪礼:诞生礼、成年礼、结婚礼、丧葬礼 3.三种主要类型:脱离前状况的仪礼(诞生礼) 过渡阶段的仪礼(成人礼) 进入新状况的仪礼(结婚礼) 4.人生仪礼意义:确立社会属性,获得社会承认v第一部分:出生礼,生命礼仪的起始、v第二部分:传统出生礼的主要风俗(含诞生 、三朝、满月、百日、周岁)v第三部分:传统出生礼传承思考v第四部分:新“出生礼”操作方案人生礼仪概论v 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有几个必经的生活阶段, 如结婚、生育、死亡等等,自古以来在人类的这些 生活阶段中都有用一定的仪式所做出的表示,由此 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评价,这“一定的仪式”就是人 生礼仪。人生礼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每一重大 礼仪都伴随着众多的仪式和不成文的规矩。至于那 些细小琐碎的规矩禁忌更是数不胜数,常被后人视 为“妈妈例儿”。特别是对诞生礼、婚礼、寿礼、 葬礼这四大礼仪格外重视。这些礼仪不仅贯穿人的 整个生命过程,而且远远地超越了这一过程,前后 推移,形成了一个很长的连续性体系。从父母婚礼 的祝吉求子到人死后的祭祀,都可以反映出人生礼 仪使一个人的社会生命延续到相当长的时间,并显 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童礼(系列仪礼)寿诞礼诞生礼,摇篮边仪礼,童礼 诞生前:未孕时祈子、怀 孕后禁忌、临产期惯制 诞生后:报喜、沐浴、剃 发、百日、取名、抓周 目的:为产妇驱邪,为婴 儿祝吉,祈求长寿 特点:生男仪式繁,生女 仪式简(传统重男轻女思 想) 周岁过后,过生日(寿诞礼 ) 视频:中华礼仪之美-诞生礼诞生礼v生命维系着人类自身的繁衍,历来受到 人们的普遍关注。素来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 化是“孝的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被视为最大的不孝。 中国普遍期望多生儿女、子孙满堂、家大业 大。同时,重男轻女思想极其普遍,既盼望 早立子嗣,又重视“五男二女”(用以表示子孙繁衍,有福气 ),且生育习俗繁杂,礼仪很多。 祈子v 祈求多子的习俗,一般在婚姻礼俗中就 已显露。在洞房的装饰上,营造出诸多祈望 多子的氛围:在墙围或板墙子上张贴杨柳青 年画麒麟送子图和连生贵子图;窗 户上贴有葫芦万代、石榴、牡丹、喜鹊等吉 祥图案的大红剪纸;一对玲珑耀眼的“子孙 灯”摆在炕头上,伴随新郎、新娘二三天; 被子上和箱子上的手绣缎面“榴开百子”图 案的喜果等等。 第一部分:出生礼,生命礼仪的起始v 世界上多数民族,都有比较丰富的生 命礼仪。这种生命礼仪是贯穿人的整个生 命过程的。它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开始, 至生命的逝去而结束。中间经过了成长、 成年、婚姻等环节,生命礼仪是生命历程 中柔软的结点,它承接了上一段生命历程 ,又开启了新的生命前景。v 经过了十月之久的长长的酝酿,婴儿的哭声 终于终结了父母忐忑的猜想,骄傲地宣布着一个 全新生命的到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大人们为了 表达对新生命的爱意、对新生命的祝福,就以各 种仪式来为孩子祈福。这就是出生礼。v 华夏民族是一个礼仪文化极其发达的民族, 拥有从出生礼、成年礼、婚礼、成长礼到葬礼的 完整的生命礼仪体系。华夏生命礼仪饱含了华夏 人文特色,有“冠”与“笄”(ji)的成年礼,有宁静 优美的“昏礼”,有庄重安详的葬礼,出生礼也是 别具特色。v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由几种礼仪组成,婴 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出生一 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礼;一周岁时 ,行周岁礼。这样,对一个新生命的迎接过程, 才算完成了。第二部分:传统出生礼的主要风俗 (含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v v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因地域之别而具 有不同的风貌和表现样式,但总的来看,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中,大都包含了诞生 、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五种主要礼仪 ,其具体表现形式也基本大同小异。传统 出生礼的主要风俗有:1 诞生礼v 男弄璋、女弄瓦:v 诗经小雅斯干曰:“乃生男子,载寝之 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 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v 意思是说,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 给他穿华美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如果生的是女 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陶制 的纺锤玩。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意识非常明显。v 男悬弓、女悬帨v “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 门右。”(礼记内则)v 若生的是男孩,则在侧室门左悬弓一副; 若是女孩,则在侧室门右悬帨。帨,音“睡 ”,是女子所用的佩巾。周礼婚礼中,女子 出嫁,母亲也要亲自为女儿系结佩巾。显然 ,弓与帨,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v 名子v孩子出生后,大人为其取名,称为“名子” 。男取名多是论语之类,女取名多是诗经 报喜v 一般是由孩子的父亲赴亲友家,主要是 岳父母家报喜。所持喜物主要有红鸡蛋等。2 三朝礼v 是孩子出生三日后举行的礼仪,主要风俗有:v 射天地四方v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天地 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 ,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礼记射义 )男孩出生三天以后,父母抱其出外,用弓箭射 天地四方。很明显,这是期待男孩长大后志向高远 。对女孩子,则不行此礼。v 接子v 婴儿出生三天后可以抱出来,俗称“接 子”,俗规,接子要选择三天内的吉日,天 子的太子要太牢(即三牲皆备)行礼,大夫 的长子用少牢(古代祭祀燕烹用羊、豕各一者 ),士 长的长子用一猪,庶人的长子用一猪。洗三v 又叫“洗三朝”、“洗儿”等。据记载,洗三 朝在唐代即已出现,宋代已很流行。这是婴儿出生 三日后举行的洗浴仪式。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但基 本过程大同小异:用艾熬水,给小孩洗澡。前来祝 贺的亲友拿银钱、喜果之类的东西,往洗澡盆里搁 ,叫作“添盆”。洗婆根据亲友所投物品不同,口 念不同的吉祥话。如,若搁枣儿、栗子,就说“早 立子儿”;若搁莲子,就说“连生贵子”,等等。 洗完后,有的还用葱在孩子身上拍打三下,取聪(葱 )明伶俐之意。洗三时,亲朋好友纷纷以红包贺礼, 主人则以糕点等款待,并留亲友吃“洗三面”。v 洗后,还有一项重要仪式,称为:落脐炙囟。 即去掉新生儿的脐带残余,并敷以明矾,熏炙婴儿 的囟顶(囟xn ),表示新生儿就此脱离了孕期,正式 进入婴儿阶段。开奶v 这天产妇开始给新生儿喂奶。为了使婴 儿将来能吃苦,喂奶前在奶头上先洒几点黄 连水,使婴儿吃奶前先尝到苦味。而后将糖 等汁水用手指抹在婴儿嘴上,让婴儿吃奶。v 拜床母v 传说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贪杯,而床 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民 间在婚礼、生育、三朝、满月等时候有拜床 母的习俗,多以浇了酒的肉等为祭。3 满月礼v又叫弥月礼,小孩出生满一月举行,主要风俗有:v满月酒v民间普遍流行的满月礼风俗。此日,亲朋好友带礼物 来道贺,主人设丰盛宴席款待,称为满月酒。v剃胎发v满月时,为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称为剃胎发。一般 是请理发匠上门,理完后给赏钱。小孩则着新衣。v移窠(音ke)v又叫移巢、满月游走等。民间风俗,婴儿初生是不能 随便走动的,到了满月时就可以了。此时,母亲抱着 婴儿到别人房间中去,四处游走,称为移窠。4 百日礼v 穿“百家衣”v 幼儿百日,民间风俗给他穿百家衣。父 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 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 装也就成了百家衣。v 戴长命锁v 长命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 认为,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 ”住生命。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佩长命缕 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据荆楚岁时记、 风俗通等书的记载,在汉代,每端午佳节,家 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到 了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臂上,渐 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在当时,由于战争频 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人民渴望平安,所以用 五色彩丝编成绳索,缠绕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 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v这种彩色丝绳,就被称之为“长命缕”、也叫“长 生缕”、“续命缕”、 “延年缕”、“五色缕”、 “辟兵缯”、“朱索”、“百索”等。到了宋代, 这种风俗,继续存在。不仅流行在民间,还传入宫 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戴。每到端午节 前,皇帝还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 们在节日佩戴。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 结、彩线结,其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 还穿有珍珠等物,在当时汴京等地的街市上还有不 少店铺和市贩,专门以销售这种饰物为生。到了明 代,风俗变迁,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于儿 童,并成为一种儿童颈饰。5 周岁礼v 周岁礼最普遍的风俗就是“抓周”了。v抓周,又叫“试儿”,“罗列盘盏于地,盛 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筭秤(音算)等经 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 ,谓之试蒣。此小儿之盛礼也。”( 东京梦华录)小孩不经意的一抓,引起大 人浮想连翩,这一风俗极为普遍,至今仍然 流行于民间,还出现了专为小儿抓周时使用 的套装礼器。v 第三部分:传统出生礼传承思考v 出生礼被称为“摇篮边的礼仪”,世界 许多民族的出生礼都与宗教密切相关,但华 夏民族的诞生礼仪更多的带有儒学和世俗的 色彩。可以说,华夏传统的出生礼,是儒家 礼义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产物。弄璋、悬 弓等,礼义色彩浓厚,洗三、抓周等世俗风 格明显。随着儒学的式微、世俗的扩张,和 其它华夏传统礼仪一样,传统出生礼在发展 过程中整体上呈现俗进礼退的趋势。 三、成年礼仪v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 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 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我国传统成年礼称为冠礼 、笄礼,可以上溯到夏、商二朝,备于周朝。周朝 在我国文化史上扮演了集大成之地位,并有树立典 范的作用。仪礼是现存记载先秦各项礼俗最完 整的经典,其中详载各种国家社会礼仪及个人与家 庭礼仪。我国先秦的成年礼以服饰改变为其最大特 征,而其中最特别的即是头上的冠、笄,因此男子 成年礼称为“冠礼”,女子则称为“笄礼”。v先秦举行成年礼的年龄男子固定在二十岁,女子则须 视其许嫁与否而定,许嫁者十五岁行笄礼,否则也是 二十岁才行笄礼。举行方式则是采个别举行,地点选 在宗庙神圣之地,日子需经卜筮而定,行礼当天,主 人须邀请亲朋好友来观礼才算正式。礼记冠义篇 说道:“故冠而后服备,服备后而容体正、颜色齐 、辞令顺。”因此,可说此为成年礼主要目标,透过 先缁布,次皮弁(bin),次爵弁,藉衣服外在的改变 ,使人愈来愈尊贵、越来越成熟。汉代沿袭周代冠礼 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 行冠礼,清代废止。番禺沙湾地区至解放前还保留着 古老的成年礼,如上字框、盘发髻等仪式。v我国先秦的成年礼以服饰改变为其最大特征,而其 中最特别的即是头上的冠、笄,因此男子成年礼称 为“冠礼”,女子则称为“笄礼”。先秦举行成年礼的年 龄男子固定在二十岁,女子则须视其许嫁与否而定 ,许嫁者十五岁行笄礼,否则也是二十岁才行笄礼 。举行方式则是采个别举行,地点选在宗庙神圣之 地,日子需经卜筮而定,行礼当天,主人须邀请亲 朋好友来观礼才算正式。冠礼又有哪些仪式,又如何进行的呢?v仪礼首章便是士冠礼,详细地记述了古人戴冠 的礼法和制度。其中包括举行冠礼的各项准备,举 行冠礼的过程,各种冠礼的变例及宾主所致辞以及 冠礼的意义。v一)冠礼准备:首先看举行冠礼的地点选择在祖庙, 这是一个庄严肃穆而繁杂的过程:先是庙前占卜, 选定吉日。v二)冠礼过程及致辞:第二天清晨,冠礼在庙中如期 举行。各类服饰特别讲究而细节一丝不苟。祭天 。祭地。宗庙之祭。上字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