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考前提示经济生活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统一体 2、影响价格的因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3、价格变化的影响 4、消费类型(按产品类型、交易方式、目的) 5、恩格尔系数 6、绿色消费的核心和主旨 7、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主导、基础、占优 势的应该是 8、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区别经济生活 9、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谁是基础 10、股票是股份凭证,是所有权;债券是债务凭 证,是债权 11、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 12、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当中实行的 13、公平和效率谁是前提 14、对财政收入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15、在经济过热或经济萎缩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 16、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生活 17、对财政收入起基础性影响的是 18、财政收支平衡 19、区分税收的三个特征、偷税和欠税 20、资源配置的基础 21、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2、区分市场调节的三个弊端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和根本目标 24、国家宏观调控有效的原因、区分宏观调控的 三个手段经济生活 25、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26、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27、区分经济全球化的几个表现28、经济全球化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有弊, 但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29、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30、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立 足点、根本基点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2、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3、区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区分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5、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公民参与民主 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听证于民的目的 6、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社会主义民主 基础性工程、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7、对人民负责的要求(态度、作风、方法)8、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政治生活9、建立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10、区分行政监督体系内与外、是不是国家机关11、区分人大的四个权力、人大的权力与人大代表 的权利、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石13、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14、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 根本活动准则 15、人民政协的职能、主题16、区分处理民族问题的关系、原则和政策;三个 原则中的政治基础、前提条件、物质保证政治生活17、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的核 心内容和前提基础18、宗教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实行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19、区分主权国家的权利20、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21、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全球发展的 最特出问题2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文化生活1、纯粹的自然不能称之为文化2、文化的作用是影响,不是决定3、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4、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庆祝民族 节日6、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7、承认文化多样性就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8、传媒开始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的文化生活9、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求 10、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1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 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13、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原因、人类进入文 明时代的标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15、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16、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主题文化生活17、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是什么18、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什么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20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是什么21、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2、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2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基本要求 、着力点哲学生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分为哪几 个方面? 3、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7、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改变规律 8、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体现了物质的决定作用、人们能够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哲学生活 9、意识的反作用要通过实践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10、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又是直接现实性活动,具有客观 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目的、计划)、社会历史性特征 11、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不具有反复性,真理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1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对象会有不 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13、区分事物发展的途径和趋势 14、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15、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 16、唯物辩证法总的特征是联系和发展,核心是矛盾规律哲学生活17、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观 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8、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矛盾问 题的精髓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19、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形而上学否定观的表现20、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21、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 观点 22、是什么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 23、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基本矛盾24、改革的性质、目的、哲学依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