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识回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矛盾变化如何?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人民大众1840-1842年, 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 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 中法战争1894-1895年, 中日战争1900年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98-1900年1840年的香港总理衙门冯子材日军旅顺大屠杀天王洪秀全1900年18981900年发生了什么 ?近代中国人民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失败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失败义和团运动(19001901年)?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失败义和团运动.rm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原因 2运动概况 3评价义和团揭帖神拳助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 地焦旱 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易 都学全 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路 拔线杆 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 心胆寒 英美德俄尽消然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这种危机出 现的原因是什么?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 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要将中国彻 底沦为殖民地。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世 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其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义和团运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根本)洋教遍布山东,天主教会活动猖狂,与地方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欺压百姓,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洋教士在中国乡间传教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甲午中日战争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 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1895年1月,日军在荣成湾登陆1897年,德国在山东设总督府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义和团,起 山东,不到三 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 起刀,保国逞 英雄。 河北遵化石门镇义 和团旗。旗高 1.45 米 , 底边 1.51米,红布为 底,白布缺口镶边,旗上 书 “ 旨直隶遵化州城 西石门镇天仙宫义和团 ” 。 1900年被德军抢 走。 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格罗提渥总理访华 , 将这面旗交给周 恩来总理。该旗现在收 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义和团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他们一 般是以八卦名目自立团号。义和团的信仰 也很不一致,各团坛无统一固定的信仰, 只有“神灵附体” “刀枪不入”的迷信思想基 本一致。他们信仰的神灵五花八门,大都 是封神榜 三国演义 西游记 三侠五义等小说或戏曲中的人物,在 “上法附体” 时,想起谁就说是谁 “附体”, 如孙悟空、猪八戒、赵云、关羽、黄天霸 、窦尔敦等人物都成了附体的神灵。义和团运动 兴起:1898年秋,山东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竖起“扶清灭洋”大旗 发展:1899年山东巡抚袁世凯血醒镇压义和团1899年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1900年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1900年6月清政府下诏对各国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高潮:抗击八国联军失败:1900年8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发 展历程:清政府对义 和团的态度:(1898) 山 东( 1899) 直 隶镇 压招 抚剿 灭(1900) 京 津列强对义和 团态度:剿 杀要求清政 府镇压资料l “此次义和团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 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兵民以至于王 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 立。剿之,则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 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的电文l 思考:1、上述材料表明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中“因而用之”,“徐图挽救”的实质(最终目的) 是什么?资料北京陷落前, 慈禧携带光绪帝和 亲信大臣出逃途中颁手谕:“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 之由, 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 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尽根除。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铲除德国船只装运大炮来华作战义和团战士以血肉之躯抗击八国联军材料:“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 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义和团揭贴(1)口号扶清灭洋 积极性: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 19世 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 民族矛盾 局限性:落后性;盲目排外性评价(1)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思想和行动上 ,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 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 最主要的矛盾,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对义和团和广大群 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有鼓舞和动员作用。但是,这个口号 并不是义和团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 来的。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 段的产物。 (2)“扶清灭洋”口号继承了人民群众在反教会斗争中 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了不代表新生产力的广 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封建思想束缚,而只能 停留在把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认识阶段 。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认识(3)“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具有爱国 主义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与“大清 王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 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4)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动组织农 民参加斗争和壮大声势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口号也使义和 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未能识破 清朝统治的阴谋诡计,致使后来上当受骗。 “扶清”有利于争取广大官兵,却容易让群众放松警惕 ,在一 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 “扶清”虽然具有爱国主义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与 “大清王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清政 府和封建制度。(说明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嘴脸) “灭洋”能够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具有笼统 的排外性(没有区别开来外来侵略和外来文明)总之:中国农民阶级因为自身的落后性和局限性,“扶清灭洋”的 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 上提出来的,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他 们走的是“扶清灭洋”的暴力斗争道路,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带来一定消极作用。(4)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3) 积极意义:中国人民在义和团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外来 侵略的强大民族凝聚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阴谋 ,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主 要原因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局限性:封建迷信色彩; 落后性;盲目排外性;学术争鸣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在于粉 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近年来又出现 一些新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对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有打击作用,但中国并未被瓜 分的主要原因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义和团的历史作用 不在于粉碎帝国主义的瓜分野心,而在于使人 们认识到清政府反动面目,擦亮了中国人民的 眼睛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1)相同点:性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 体的农民运动。斗争方式: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 失败。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 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教训: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 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2)不同点: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阶级 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 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性质: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 动;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斗争矛头: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 府,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革 命纲领,义和团的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 纲领;对西方的态度: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 的强烈愿望,有平等的外交思想,后期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方案- 资政新篇;义和团运动则是盲目排外,仇视 一切外洋事物。规模:太平天国运动14年,18省;义和团运动1年,3省纲领或口号:太平天国运动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 制度 ;义和团运动是扶清灭洋作用: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拉开了近代中 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 。皇帝主要事件道光 帝第一次鸦片战争咸丰 帝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治 帝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光绪 帝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 侵华、清政府“新政”及预备立宪、同盟会的成立宣统 帝设立责任内阁制、辛亥革命、清帝退位等二、八国联军侵华二、八国联军侵华原因:1时间、参加国:1900年夏,英、俄、德、 法、 美 、日、意、奥八国 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是由义和团 运动所引起的。”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2暴行: 公开抢劫,屠杀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3特点:这次战争是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 主要目标,显示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侵略和掠夺的本 性。根本原因 - 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直接原因 - 义和团威胁其在华利益概况三结果:三结果: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的签订及影响赔款4.5亿划使馆界拆炮驻兵严禁反帝 设外务部修订商约民贫困; 经济凋敝列强侵华大本营;完全控制清府;破坏主权和国 防安全; 清政府成为列强治华工具;中央机构完全殖民地化,便于 控制清廷外交政策. 便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内 容危 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 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影 响甲午中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完全形成开始沦为大大加深进一步加深战 争条 约影 响兴起发展高潮杀剿接受强迫签订失败招 抚剿杀八国联军疯狂侵华剿杀清政府帝国主义小结:。 义和团辛丑条约半殖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灭 洋扶 清拓展提升拓展提升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相同点 1性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运动 2斗争方式: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3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发动,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4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5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 半殖民地 的进程不同点 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的背景下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2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 3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革命纲领义和团的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纲领 4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政权,斗争时间长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斗争时间短 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义和团运动则是盲目排外创新运用创新运用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挽救民 族危亡,分别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