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8页
第2页 / 共118页
第3页 / 共118页
第4页 / 共118页
第5页 / 共118页
第6页 / 共118页
第7页 / 共118页
第8页 / 共118页
第9页 / 共118页
第1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对经济的国家对经济的 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手段,并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我国宏观调控的现实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和手段。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必要性第二节 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目标和方式第三节 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与手段一、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二、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必要性一、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一)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产生1、20世纪3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国家充当资本主义制度的“守夜人”。2、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家从以往的 “守夜人”变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者。 (二)市场经济中国家和政府的职能1、国家的二重职能(1)政治职能,包括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和防御外敌入侵等等;(2)社会职能,包括管理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及其他公共事务等。国家具有二重职能是由国家的二重属性(阶级性和社会性)决定的。2、政府经济职能经济职能是国家最重要的社会职能。政府经济职能从属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来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宏观经济活动的调节人、市场秩序和市场运行的监管人、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的管理人,为经济主体的正常活动提供多方面服务的服务员。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制定与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管理国有资产调节收入分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运营 扩大就业门路,实行再就业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制定和实施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战略 二、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必要性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控制和引导,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一)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要求通过国家的调控来保持各企业、各部门之间按一定的比例协调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要求通过国家的调控来为经济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二)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弥补市场缺陷的内在要求、市场失灵及其原因市场失灵是指在存在着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方式不能对相应的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垄垄断断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外外 部部 影影 响响公公 共共 物物 品品不不 完完 全全 信信 息息、市场调节的主要缺陷()市场调节解决不了总量问题()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处理外部不经济问题()市场调节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市场调节无法自动地消除垄断()市场调节不能完全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 ()市场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浪费 2000年6月9日,康佳、TCL、创维等 9家彩电骨干企业“结盟限价”,以行业平均成本规定标准,不能随便降价。 国家工商局指出,其实质是反市场竞争的垄断行为, “结盟限价”是非法行为。市场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原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后果:易产生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盲目性原因: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经营。后果: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原因: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后果: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如环保、教育、国防、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不能让市场调节:如枪支弹药、毒品、不健康的书刊等。航空母舰防空导弹既然没钱 赚借 个风景作 纪念 ! 火场即景大气污染“宝宝牌”吸尘器钓鱼伐木赌 博盗 版 影 碟吸 毒枪支美丽的陷 阱罂粟(三)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1、国内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对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美国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 销毁“过剩”牛奶1929-1933排队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界的爱因斯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 18831946年)是20世纪英国经济学界的主要人物,也 是经济学界重要的世界性人物。1936年他的就业、利 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问世在大危机之后惊 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西方学者对此评论到:“ 凯恩斯是在致命危险威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 社会”,有的学者则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哥白尼在天 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 的革命”。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在西方 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宏观调控的目标 二、宏观调控的方式一、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目标(一)国家调控经济的基本目标1、宏观调控目标的含义和重要性宏观调控目标是宏观经济调控所要实现的国 民经济运行的目的。宏观调控目标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起着导 向的作用,是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各种宏观经 济政策的实施和调节手段的运用都是围绕着目标 进行的。所以,它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出发点和归 结点。2、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社会总供求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是否平衡,不仅反映宏观经济变量(如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失业率等)的变动状况,而且决定其变动趋势,是经济能否稳定发展的前提。总供求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总量调控的目标是避免总供求之间出现较大差距而导致需求不足或需求膨胀的失衡局面。这两种失衡都会引发多方面的经济矛盾,从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结构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结构性的供需失衡,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资源合理配置。稳 定 物 价 增 加 就 业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具体 目 标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二)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1 1、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经济社会GDP 的增加,用GDP增长率表示,或在 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 产量、人均收入的增长。究竟经济增长率多少才是适度的?这并无统一的标准。一般地说,过快或过慢的增长速度总是与较多的问题相伴而生。增长速度必须与效率及社会整体福利的增进方面结合来评判。只有不降低总体经济成就的高增长率才是合理和有效的。低增长率通常难以使经济有较大发展,但高增长率若不与高效益结合起来,也是不足取的。政府应将经济增长率控制在适度的范同内,以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美国美国1961-19991961-1999年年GDPGDP增长率增长率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 1993-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充分就业是指除去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之 外实现的求职者就业。失业是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 的现象。度量方法: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 动人口。类型有摩擦性、结构性、周期性。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找到工作, 当达到充分就业时,不再存在周期性失业,但结 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人仍然存在。2 2、增加就业、增加就业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 新增就业是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指标之一。近年来中国城镇新增就业全年预期目标一直设定为900万人。200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实现了1184万人。2008年就业再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百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下岗女工再就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即在 一个较长时期内没有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或持续 下降,或者说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具体价 格的变动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正常现象,短期内 的价格总水平的波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当物 价总水平长期处于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状态时 ,才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3 3、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对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通货膨胀(inflation):一个经济中大多数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上涨。通 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主要用消 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表示。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本国货币贬值,实际购 买力下降;各国都有通货膨胀现象,但各国的 通货膨胀率不尽相同,进而导致货币对外价值 的变化,即汇率的变化。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 中国1979-2003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中国近年CPI和PPI指数走势 “金砖四国”2003-2007年CPI增幅比较 CPI增幅 (%)20032004200520062007中国1.173.881.811.474.8印度3.883.384.25.846.38巴西14.676.626.854.233.61俄罗斯13.6510.8812.699.718.99物价稳定的市场4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在与他国的 经济交往中发生的货币收支,包括商品或劳 务交易的经常项目收支和债权债务的资本项 目收支两大类型。衡量国际收支状况有三个 变量:一是逆差:国际交往中的收入小于支 出;二是顺差;国际交往中的收入大于支出 ;三是平衡:两个变量之差等于零。从长期来看,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太大,都会制约一国经济的发展。长期过大的逆差会使对外支付能力降低,进一步影响进口、演变成债务危机、信用危机和货币贬值,进而导致经济混乱;而长期过大的顺差,一方面使外汇储备占用大量的信贷资金,影响信贷收支平衡,据此诱致增加国内货币投放量,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过量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有效资金的闲置,不利于扩大国内投资。同时,还会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满,导致贸易壁垒等,影响国家长远利益。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项项目差额额 (百万美元)贷贷方 (百万美元 )借方 (百万美元 )一.经常项目249,8661,144,499894,633A.货物和服务208,9121,061,682852,769B.收益11,75551,24039,485C.经常转移29,19931,5782,378二.资本和金融项目10,037653,276643,239A.资本项目4,0204,10282B.金融项目6,017649,174643,157三.储备资产-247,025447247,472四.净误差与遗漏-12,877012,877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 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较快增长。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其 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2177亿 美元,服务项目逆差8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118亿美元 ,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其中,资本 项目净流入40亿,直接投资净流入603亿美元,证券投资 净流出676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133亿美元。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06年末,外汇储备 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247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2005年2006年增长值长值贸贸易总总额额32,805.1136,499.2811.26%出口12,830.7014,457.0312.68%进进口19,974.4122,042.2510.35%平衡值值-7,143.71-7,585.226.18%2006年美国货物与服务贸易统计、比较表 (单位:亿美元 )1995-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过高 的通货膨胀,到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1.7%,中 央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使 国民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1996年通货膨 胀率降到6.1%,经济增长率达到9.7%。1997年以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