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晏子使楚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五年级 2、学科:语文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2)初读课文,自行处理不熟字音;(3)搜集晏子的相关资料。二、教学课题知识与能力1.了解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群雄争霸。2.学习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智斗,体会晏子的外交智慧。过程与方法1.互动探究:把握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的写作方法。2.读读议议:赏析课文,体会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展示了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斗勇,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三、教材分析晏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教学过程中,用百度搜索查找一些与晏子有关的资料,用百度搜索图片,齐国和楚国的地图位置,了解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晏子的了解。四、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借助文本、理清思路;活用文本、合作探究;超越文本、体悟智慧。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学法:综合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通过读、思、辩、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悟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护国格和个人尊严。五、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百度图片】齐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BD%90%E6%A5%9A%E4%BA%89%E9%9C%B8%E5%9C%B0%E5%9B%BE&ie=utf-8&in=21337&cl=2&lm=-1&st=-1&pn=3&rn=1&di=244137149152&ln=1998&fr=&fm=result&fmq=1363265695281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di244137149152&objURLhttp%3A%2F%2Fnew.21fd.cn%2Fuploads%2Fallimg%2F120131%2F16_120131111253_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d8u1_z%26e3BvgAzdH3Frs7fAzdH3Fowretjo_z%26e3Brir%3Fwt1%3D98n80&W310&H372&T8829&S38&TPjpg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百度百科】有关晏子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50.htm(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99%8F%E5%AD%90%E4%BD%BF%E6%A5%9A&ie=utf-8&in=14413&cl=2&lm=-1&st=&pn=12&rn=1&di=206709231300&ln=1956&fr=&fm=&fmq=136326810240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2&-1&di206709231300&objURLhttp%3A%2F%2Fwww.pep.com.cn%2Fczls%2Fjs%2Ftbjx%2Ftp%2F7s%2Fu2%2F201009%2FW02010092056506437281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rjr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vzsfAzdH3FxfAzdH3FpkxxAzdH3F0fAzdH3Fxxzs_8AzdH3Fda8aalAzdH3Fpda8aalda_l8a9la_z%26e3Bip4&W500&H479&T9316&S88&TPjpg (通过图片观察晏子身材的矮小)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3)晏子是怎样反驳的?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2、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3、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4)、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楚王与晏子的三次交锋楚王侮辱 晏子反驳 结果要晏子钻狗洞 访问狗国才钻狗洞 “只好”大开城门说晏子是下等人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来访问楚国“只好”陪着笑说齐国人是强盗 好人到了强盗国就会变成强盗“只好”赔不是(5)欣赏课文视频【百度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YIdDDfN6_I/畅所欲言,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尊严的出色的外交家。(六)、课外拓展【百度知道】周恩来的外交故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358804.html(七)、明确作业 巩固成果联系现实思考晏子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呢?(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作文)附板书:晏子使楚楚王钻狗洞下等人押强盗晏子(失败)(胜利)狗国下等国生盗之国六、教学反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我觉得成功之处:一、设计问题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思路清楚。二、能抓住重点句子,读读悟悟,读悟结合,让学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齐国,晏子反驳楚王是为了维护齐国的尊严。三、能抓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通过学生读、找、划、再读,思考句子含着的意思。课堂上学生很好地体会出来了,训练了学生的训练逻辑思维。本节课的不足,学生的对课文的朗读,特色不够明显,对不同人物的内心体会不深刻,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力不够。应加强学生对朗读的练习,有感情地刻画出、表演出不同人物的特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使课堂更加完美。七、教师个人介绍本人张学友,男,党员,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学校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市现代化教育教学能手,参与国家级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研究,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小学新课改研讨、讲说课观摩示范展示暨“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制作的课件荣获一等奖,论文获二等奖。另还有多篇论文发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