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5页 / 共72页
第6页 / 共72页
第7页 / 共72页
第8页 / 共72页
第9页 / 共72页
第1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跨越发展与桥头堡建设 、云南精神的弘扬一、跨越发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 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为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 头堡而奋斗。 二、为什么要跨越发展n立足于国际、国内、省内环境,着重 解决现实问题:n国际:n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 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 多。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一些国家 主权债务问题突出,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 力加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二、为什么要跨越发展n国内:n国内经济继续向好,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 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 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 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 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 二、为什么要跨越发展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平衡、不协 调、不可持续。n1、经济增长的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强化。n2、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n3、收入分配差距较大。n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n5、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为什么要跨越发展n6、农业基础仍然薄弱。n7、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n8、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n9、社会矛盾明显增多。n10、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二、为什么要跨越发展n云南省:n纵向比,发展成就显著、变化令人鼓舞; 横向看,各省区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 差距仍然很大 n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总体发展水 平仍然很低n2、工业化进程加快,但要走上新型工业化 道路仍然十分艰巨二、为什么要跨越发展n3、城市化进入快速推进期,但水平仍然很 低n4、居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与发达地区 相比差距甚大n5、城乡统筹加强,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 十分突出n6、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但发展水平低 ,改善民生任务重二、为什么要跨越发展n7、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但可持 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n8、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但体制机制仍不 完善,开放水平仍然很低n9、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管理逐步加 强,但继续保持面临艰巨任务n10、文化建设得到顺利推进,但文化产业 发展后劲不足二、为什么要跨越发展n三个省情:n基本省情: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n现实省情: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n发展省情:潜力巨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前景 广阔 三、跨越发展的基础是什么n1、国务院下发云南桥头堡建设意见:第一次实现国家战略与云南发展战略的结合n2、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十二五规划对云南定位: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特色外向型产业基地n3、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决定了云南的战略布局:产业、投资、先行先试、生 态保护等政策n4、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意见:滇中地区为重点开发区这导致了各种政策的叠加,为云南的发展带来重大机 遇。三、跨越发展的基础是什么n1、推动跨越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使命所系。n2、云南具备了支撑跨越发展的条件:n2011年云南经济领域实现了“八个翻番”:n生产总值从3988亿元增到8750亿元。n人均生产总值从8929元增到18576元。n工业增加值从1402亿元增到3200亿元。n财政总收入从886亿元增到2258亿元。n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80亿元增到1100亿元。n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04.75亿元增到3000亿元。n外贸进出口总额从62.3亿美元增到160亿美元。n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220亿元增到7110亿元。三、跨越发展的基础是什么n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云南面临 的最大、最现实、最有力的发展机遇。 n应对国际经济危机长期性影响的当然选项n区位优势与建设基础n国家经济战略n政治安全战略的选择n国家经济布局的重新调整三、跨越发展的基础是什么n桥头堡的定位:n1、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n2、沿边开放试验区与走出去战略先行区n3、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基地n4、生物多样性宝库与生态安全屏障n5、中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 范区三、跨越发展的基础是什么1、强化基础设施:交通,能源,信息,水 利,城乡设施。2、优化区域布局:滇中,沿边,跨境, 对外,对内,经贸,产业基地,生态,民 生,扶贫,边境管理。三、桥头堡建设现状n一是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桥头堡建 设的局面。n二是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更加显现 。n三是外向型经济取得重要进展。n四是绿色经济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取 得新进展。n五是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 云南精神是推进跨越发展的精神支撑与同学们交流四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提出云南精神第二,云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第三,为什么说云南精神是跨越发展的 精神支撑第四,切实把云南精神转化为推动跨 越发展的强大动力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云南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 跨越,重点在加快。承担跨越发展的历史 责任,不仅需要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工作 ,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格特征,建 立更加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维和 行为体系。”今年3月28日,光荣书记在春城晚报对 “玉溪市华宁县青龙镇村民小组长陶应全为 村民引水遇难”的报道上批示中指出,陶应 全同志是彰显“高远、开放、包容”高原情怀 、“坚定、担当、务实”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 的突出代表。我们总结三年大旱、 三年大 干、三年丰收的宝贵经验,我们靠的就是千 百年来云南人民积淀起来的云南精神 。光荣书记今年4月6日,看望陆良八老时指出,高原情 怀 、大山品质。这八位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地道云南人 。他们生活在红土高原上,他们生活在幽幽群山中。他们 站在高原,目光高远,植树造林,和谐自然。他们站在高 原,心灵开放,不囿于蝇头小利,造福家园。他们站在高 原,敦厚包容,坦然迎接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乐观承受植 树造林过程中的种种人生磨难。他们站在大山,与大山融 为一体,魂是大山的魂,体是大山的体,意志坚定,铁骨 担当,用一颗颗晶莹的汗水来践行务实。这就是,千百年 来,云南的高原情怀、大山品质。这就是云南特有的自然 人文所形成的云南精神。流淌在云南人血液中的云南精神 ,成就了云南过去的辉煌,成就了云南现在的科学发展, 必将成就了云南未来的跨越。由此,我们要感恩云南这块 天、这块地、这块天地之下的祖先,感恩像八老一样用自 己的双手,利乡利国利民,为云南造福的云南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出云南精神?(一)三个省情决定的:基本省情: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现实省情: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 协调、不平衡发展省情:潜力巨大、特色突出、优 势明显、前景广阔 2011年: 单位 全国 云南 位 次 生产总值(GDP)亿元 471564 8750.95 24 人均生产总值 元 34999 18957 54.2%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 元 21809.8 18575.62 85.2%位 居15 农村居民 纯收入 元 6977 4722 67.7% 28潜力巨大: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 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料。特色突出:大通道、大平台、大基地、大 窗口。优势明显: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与东 南亚、南亚多国相邻,具有向西南开朗和的独 特优势。前景广阔 :多民族和谐共处,与周边国家 关系和睦,长期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良 好局面。“三个省情”决定必须坚持“三个发展”:科学发展(是主题)和谐发展(是保障)跨越发展(是关键)经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四个翻番”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倍增”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所以,跨越发展是关键实现“三个发展”迫切需要一种精气神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巍巍高原、茫茫 群山,孕育了云南的气象万千,养育了云 南各族人民,也给我们许多启示。红土高 原到处都是山,山与我们时刻相伴,山就 在我们身边。大山深深扎根大地,昂首傲 视万物,不怒自威;大山持之以恒,于无 声中奋起,在坚持中屹立;大山让云南人 形成了特有的精、气、神。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云南人生活在 红土高原、大山怀抱,历经沧海桑田,世 事变迁,在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 境中,通过碰撞、磨合、交流和交融,形 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行为方 式和道德规范,生发出了云南人“高远、开 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 的大山品质,构成了云南精神的核心内涵 。云南精神既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又 是当今现实的客观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个问题:云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两大内核:高原情怀 大山品质 高原情怀:高远、开放、包容大山品质:坚定、担当、务实高远,就是要登高望远,具有开阔视野。要不断 提升理念、思想的厚度和深度,增强把握世界发展大 势的能力,用国际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增强理解和领会国家战略部署的能力,能够自觉 地把我们做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中去;增 强历史眼光,不仅看到事物的现在,也要看到事物发 展的过去和未来;增强科学眼光,能够洞察科学技术 和理论的最新成果,并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只有这 样,我们才能够站在当今世界的最高点来谋划我们的 事业,来思考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才可能树立大志向 、大目标,实现大抱负。开放,就是要放眼寰球,具有世界眼光。要自 觉提高认识,充分看到开放决定中国的历史命运,是 中国人民的现实选择,更是云南各族人民的强烈期盼 ;要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开放的意识,树 立全方位开放的思维,拥有大开放的气度;要勇于改 革和大胆创新,更加紧密地把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结 合起来,下功夫解决影响和制约开放的体制机制,为 开放创造良好条件;要善于分析和掌握国内外形势发 展变化,牢牢把握开放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对内对外 开放的能力和水平;要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 变化,顺应当今世界大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树 立开放的良好形象,通过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实现 大跨越。 优势在开放潜力在开放出路在开放希望在开放 包容,就是要海纳百川,具有宽广的胸怀。要把包 容作为人生品德的修养,尊重差异、和而不同,互济互利 、共生共荣,柔情似水、感恩至上,实现人与人、人与社 会和谐相处;秉承民生为先、百姓为重的理念,保持社会 公平,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消 除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冲突;坚持互惠互赢互利,实现 城市与乡村、中心发达地区与边远贫困地区、经济与社会 、人与自然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形 成包容的事业观、科学的发展观,做到团结协作、相互支 持,虚心听取和领会不同意见,鼓励创造和探索,宽容挫 折和失败,最大限度地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 聚力。坚定,就是要信念执著,具有崇高价值的追求。 要保持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不动摇,保持对善良和 美好的追求不松懈,不管遇到什么曲折和干扰,都要 坚定不移地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者、建设者, 做改革发展的推进者、维护者。要以理想作明灯,以 忠诚为基石,以信仰当血脉,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 ,始终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态,保 持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认定方向不动摇,抓住机遇 不放手,碰到困难不退缩,坚持拼搏不停步,不达目 标不罢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咬定既定目标 不放松,始终信心百倍地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和挑战,坚定执著地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 担当,就是要承担责任,具有无私无畏的勇气。大山从不逃避电闪雷鸣,历尽雨雪风霜而岿然不动,彰显了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高尚品质。实干是最大的担当。能 不能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关键是要体现在实 际行动中,表现在具体实干上。实干是最硬的功夫,实干 是最大的落实。任何事情坐而论道肯定不成,必须真抓实 干。前进的道路上必有困难,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