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滚动检测卷七单元滚动检测卷七 中国现代与中国现代与世界近代经济世界近代经济(时间:60 分钟 满分:70 分)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要求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异。 “拥护三大万岁(即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社会主义觉悟高,生产劳动好,能密切联系群众。 ”这是某时期对候选人提出的条件和要求,提出这一要求应该是在( )A19491951 年 B19511954 年C19561957 年 D19581961 年答案 D解析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是 1958 年提出和实施的,所以选 D 项。2下图中的高指标严重超越中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A20 世纪 50 年代 B20 世纪 70 年代C20 世纪 80 年代 D20 世纪 90 年代答案 A解析 由图中的“炼钢指标”及有关“大跃进”运动的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发生在 20 世纪50 年代,选 A。3阅读“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统计表图” ,产量出现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2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中共八大的正确指引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答案 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铁矿石产量出现高峰值是在 19581962 年。这一时期因为“大跃进”运动开展,掀起大炼钢铁运动,所以选 D。4 “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 “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可知答案选 D。5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 “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 ,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3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由图中信息可知,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19891997 年。这一阶段我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 项“工业改造”的实行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 项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C 项指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政策,均不符合题目要求。7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 “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中共十四大召开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中共十五大召开答案 B解析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 B项为正确选项。81992 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说“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大意是:1992 年之前中国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进,没有方向,1992 年之后找到了目标,找到了方向。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点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 1992 年的十四大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所以答案为 B。91984 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 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主要目标是( )A经营权所有权适当分离B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D建立适应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答案 D解析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教材基本识记点,选 D 是符合题意的,4正确;选项 A、B、C 均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内容而非目标,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0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 “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B “大跃进”的“浮夸风”C “文革”的严重错误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该口号不是研究“一五”计划超前完成的直接论据,故 A 项错误;该口号反映了“大跃进”的“浮夸风” ,故 B 项正确;该口号不是研究“文革”严重错误的直接论据,故 C 项错误;该口号不是研究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直接论据,故 D 项错误。11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 BC D答案 C解析 “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是“文革”时期;“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是“大跃进”时期;“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是在 21 世纪;“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为,选择 C 项符合题意。121984 年,是中国对内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的一年。下列对外开放的措施,属于这一年实施的是( )A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C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答案 B解析 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是在 1980 年,故 A 项错误;开放包括5宁波、温州在内的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 1984 年,故 B 项正确;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是在 1988 年,故 C 项错误;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是在 1990 年,故 D 项错误。13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下列城市或地区,按其对外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青岛 深圳 海南岛 上海浦东A BC D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岛是我国 1984 年开放的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深圳是我国1980 年开放的首批经济特区之一,1988 年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故 C 项符合题意。14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 。其“弓” “箭” “弦”是指(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 长江中下游如“箭” 京九铁路如“弦” 小浪底工程如“箭”A BC D答案 A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地理知识。回忆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可知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像一张“弓” ;1990 年浦东地区的开放是龙头,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恰似一支“箭” ;京九铁路的通车成为一根“弦” ,更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15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之前,虽然早已有人到过美洲,但是, “只有哥伦布的航行及其发现才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的作用” 。这一观点( )A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B点明了哥伦布远航的目的C夸大了哥伦布的历史功绩D否认了哥伦布远航的野蛮性答案 A解析 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使全球范围内的不同人类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打破了彼此孤立和隔绝的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全球时代,人类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该材料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16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东方人颇感神秘:比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 岁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造成这一现象6的主要原因有( )生产力水平的局限 自然条件的限制 缺乏沟通的技术 缺乏横向交流的驱动力A B C D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是由于各文明间接触和交流有限所致。都是导致文明隔绝的原因,故选 D 项。17达伽马远航印度期间携带了一批衬衫,返航时带回了大量香料。达伽马此行的社会背景是( )A西欧商品经济发展B欧洲物价上涨C欧洲“商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通过题干中“携带了一批衬衫” “返航时带回了大量香料” ,可知达伽马远航印度期间进行了商品交换,反映当时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8 “虽然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材料中涉及的事件应是( )A黑奴贸易 B殖民扩张C圈地运动 D代议制确立答案 C解析 抓住“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及“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据此判断圈地运动使农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到工厂去做工。19在工业革命中,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材料中的“它”是指(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C飞梭机 D骡机答案 B解析 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使蒸汽机的效率大大提高,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20GDP 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下图为“17001890 年世界 GDP 的份额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7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B工业革命的开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亚洲国家的衰落答案 B解析 由图中时间对应的百分比来分析:17001890 年间欧洲在世界 GDP 的份额中所占的比重上升。中国和印度所占的比重下降。这是工业革命开展的结果。故选 B。21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人和物自由”及“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 ”对这段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B为反封建奠定了理论基础C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影响D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答案 A解析 据材料中的“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人和物自由”及“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 。据此判断亚当斯密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这就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22据资料记载:1851 年,英国全国 1 800 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 52%。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圈地运动C议会改革 D工业革命答案 D解析 材料反映了 1851 年英国城市化达到了较高水平,根据所学这一状况的出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工业革命使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城市化进程加快。23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