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尤溪七中尤溪七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学年“周学习清单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反馈测试高二历史高二历史( (文科)试题文科)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20 小题,共 80.080.0 分)1.“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被编成歌曲搬上了 2016 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 )A. 老子“无为”思B. 孔子“仁爱”思想C. 韩非子“法治”思想D. 孟子“民贵君轻”思想2.下图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的部分书目,其中对应的著作是() A. 论语老子韩非子 B. 论语墨子韩非子C. 孟子韩非子墨子 D. 墨子论语韩非子3.在城市的布局建设中,管子主张“因天适,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种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 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B. 礼制等级思想的破坏C.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D. 城市功能的发展完善4.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当时的自由讲学A. 均主张社会变型B. 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 否定了传统观念D.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5.下列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 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C. 是中国思想道德发展史是的重要阶段 D. 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思想基础- 2 -6.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汉武帝委任其为江都王国相。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这表明()A. 董仲舒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主张B. 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C. 中央集权不容儒家学者干涉D. 汉武帝拒绝“天人感应”学说7.汉武帝时期,太学是最高学府,以易书诗礼春秋等为教学内容,而原来所设置的诸子传记博士皆被罢黜。汉朝此举A. 使得儒学垄断了教育B. 旨在提高儒士的地位C. 使考试和做官相结合D. 开始形成文官的体制8.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的理论化C. 当时社会对君权制度的藐视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9.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学校系统,它表明A. 理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B. 进入太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C. 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D. 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10. 董仲舒提出了著名的伦理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A. 三从四德B. “克己复礼”C. “中庸之道”D. “三纲五常”11. 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 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 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 积极应对佛教思想的冲击D. 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12.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3 -A. 强化纲常伦理观念B. 缓解家庭内部矛盾C. 剥夺子女经济权益D. 限制父母分配权利13.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A. 程颢B. 董仲舒C. 王阳明D. 黄宗羲14. 北宋末尚有“河东狮吼”而到了南宋女子缠足从宫廷传到民间,“贞节牌坊”现象比比皆是,南宋末年妇女地位急转直下。宋代女性地位的变化表明A. 小农经济下的男性地位较高B.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 儒学思想演变渗透到社会生活D. 社会动荡影响妇女地位15. 墨梅图是写意面中的精品,画中趣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由此可知 A. 古代山水画艺术造诣高超B. 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 中西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 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16.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观点中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是:A. 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B.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安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 汉代儒学的主张B.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C. 陆王心学的思想D.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18.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该言论出自A. 黄宗羲B. 顾炎武C. 王夫之D. 李贽19.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4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20.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B.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 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 D.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 20.020.0 分)21. (20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说服了孝公,使孝公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商鞅主张对轻罪用重刑。认为这样可以迫使民众连轻罪也不敢犯,重罪更不敢犯。商鞅为了保护私有的耕牛和马,对盗窃牛马的人判处死刑;为了统一度量衡,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新法规定,凡一家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立户头,否则要加倍出赋税。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这场变法历时二十三年,分三个阶段,层层递进,体系严密,其最终的结果是把秦国变成了一个纪律严明、高效好斗的战争机器。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2 分)(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商鞅变法所采取措施的影响。(8 分)- 5 -尤溪七中尤溪七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学年“周学习清单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反馈测试高二历史(文科)答案和解析【答案答案】1. B2. B3. B4. D5. D6. B7. A8. B9. C10. D11. B12. A13. C14. C15. D16. B17. B18. B19. B20. A21. (1)措施:实行严刑重法;保护农用动力如私有的耕牛和马;统一度量衡;推行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2 分,答出四点即可)(2)保护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成为强国;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削弱了宗法观念。(8 分) 【解析解析】1.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故事六尺巷中的“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对人要宽容,要宽以待人,这与儒家孔子的“仁爱”思想相一致,B 项符合题意,正确;A 项提及的是道家“无为”思想,排除;C 项提及的是法家“法治”思想,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民贵君轻”,排除 D。故选 B。2.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人的圣书所对应的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论语属于儒家经典,故对应的是论语;救世的苦行者对应的应该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墨家倡导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墨子属于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品,故对应的是墨子;国家的秩序对应的是先秦时期的法家学派代表作(法家强调法治、国家的统一),韩非子属于法家学派代表作,故对应的是韩非子。综上所述,故 B 正确,排除 ACD。故选 B。3.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管子主张城市建设不必中规中矩,整体划一,这说明追求严格尊卑等级秩序的礼制思想遭到破坏,故 B 正确;百家争鸣涉及众多思想流派的不同主张,与材料中的“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信息不符,故 A 错误;材料未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故 C 错误;材料描述的主要是城市规划布局问题,未涉及城市的功能定位方面的信息,故 D 错误。故选B。- 6 -4.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可知,材料信息反映出当时的自由讲学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 D 项正确;A 项“均主张社会转型”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 项“各国诸侯的支持”、C 项“否定了传统观念”等结论,仅靠材料无法推知,故排除。故选 D。5. 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认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中国思想道德发展史是的重要阶段,ABC 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奠定了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D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6.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运学生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表明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故 B 正确; A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7.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了汉武帝将儒家的经典五经定为官方钦定的教科书,这样,儒学在教育界获得了独尊地位,故 A 项符合题干要求,而 B 项表述错误;C 项指科举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 A。8. 本题主要考查儒学思想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董仲舒新儒学地位的确立,经过数百年发展,三纲五常尤其是其忠君思想在东汉被进一步强化,故东汉末年虽天下大乱,割据势力及权臣大都不敢公然称帝,故 B 正确;权臣豪强畏惧的不是中央集权,而是当时人们心中捍卫的三纲五常,A 项错在偷换了材料中“忠君”与“中央集权”的概念,故 A 错误;君权制度确立以来一直被强化,因此君权制度遭到藐视与史实不符,故 C 错误;“经世致用”思想产生于明清时期,故 D 错误。故选 B。9. 本题考查中国汉朝时期的学校教育,旨在考查准确解读表格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表格材料和所学进行逐项分析:材料描述的是汉朝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郡国学,而“理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则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A;B“唯一”表述太绝对,材料中还提到了“私学”;从材料可以看出,既有官学、,又有私学,既有中央太学,又有地方学校,- 7 -所以说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C 正确;“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从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时期开始,排除 D。故选 C。1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