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将明确有关国民收 入核算的基本内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 的两种测算方法和收入核算恒等式,知 道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宏观总量之间的 关系,初步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与总支出 和总收入分析之间的联系。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账户的其他指标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二章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 发现之一”。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这一 定义 包含 以下 几方 面的 规定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计算公式为: 市场价值=最终 产品的单位价格 产量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 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 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 个地域概念。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 自足生产等非市 场活动不计入 GDP中(1)什么是最终产品?什么是中间产品?(1)答: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生产阶段 产品 棉花种植 棉花 纺纱棉纱 织布棉布 服装制作服装(卖 给售衣 商) 服装销售服装(卖 给消费 者)中间产品最终产品课堂小练习:面粉一定是中 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 品。这句话对吗?不对!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 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 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而只 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 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2)为什么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应计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生产阶 段 产品 产品价 值 中间产品价 值 当年 的增 值 棉花种 植 棉花 15元 - 15元 纺纱棉纱 20元 15元 5元 织布棉布 30元 20元 10元 服装制 作服装( 卖给售 衣商) 45元 30元 15元 服装销 售服装( 卖给消 费者)50元45元5元合计160元 110元 50元 这个例子说明:一件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的价值增殖,就等于该最终产品的 市场价值。 可进一步得出: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 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就等于生 产这些最终产品的各行各业新创造 的价值的总和。 所以:GDP所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 值。(如果将中间产品的价值也计算 在内,会造成重复计算。)课堂小练习: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 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 GDP要增加一些?不能!因为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 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 卖掉了多少汽车 。什么是流量?什么是存量?答: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流 量存量如:收入、支出、投资、政府预算赤字如:财富、政府债务(1)注意GDP与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之间的区别与联系。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 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 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GDP以国土为原则计算的市场价值,包括处于本国的本国人和处于本国的外国人 。 GNP以国籍为原则计算的市场价值,包括处于本国的本国人和处于外国的本国人 。 例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计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计入美国的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GDP中。一个在美国制造业开设公司的日本老板取得的利润是日本GNP的一部分,不 是美国 GNP的一部分,但它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区别:联系: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GDP+国外净要素收入(2)1991年11月之前,美国均是用GNP作为对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 来改用GDP,为什么呢?一是,为了与那些采用了GDP这个概念的国家可以相互比较; 二是,GDP更容易计算。因为在 GNP中,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情况很难完全 摸请,而GDP不管国外,只管本国国内,更容易核算。 三是,相对于GNP来说,GDP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及其相互关系1,基本含义(1)总产出:就是GDP。GDP=增加值 (2)总收入:生产产品的要素所有者的全部收入。 (3)总支出:全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2,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关系(1)总产出等于总收入。(2)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3,重要意义认识“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这一关系对于弄清如何核算GDP有重大意义: (1)从理论上说, GDP=PiQi。但实际上,这种计算不可能。因为: 一是,无法找到明确的标准来区分最终产品; 二是,即使找到了,也由于数量巨大而无法计算清楚。 (2)通过“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这一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比较简单的 方法来计算清楚GDP。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生产 阶段 产品 产品 价值 中间产品 价值 当年 的增 值 棉花 种植 棉花 15元 - 15元 纺纱棉纱 20元 15元 5元 织布棉布 30元 20元 10元 服装 制作服装( 卖给 售衣 商) 45元 30元 15元 服装 销售服装( 卖给 消费 者)50元45元5元合计160元 110元 50元 增值是生产该产品所投入的生产 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共同创造的。产品的增值都转化为要素所有者 的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和企业家才 能) 。所以:新增价值=总收入又因为:GDP=增加值所以可得出结论:总产出=总收入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最终产品的去向是两个:销售+存货。 是最终消费者的支出是生产者的支出所以:总产出=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市场购买总支出+存货总投资(支出)第二节第二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种核算方法1,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其理论依据是:GDP=增加值2,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 价来计量GDP。其理论依据是:总产出=总支出3,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来求得。其理论依据是:总产出=总收入二,用支出法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 价来计量GDP。 具体的支出项目: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用支出法计算用支出法计算GDPGDP的公式为的公式为: : GDPGDPC+I+G+(X-M)C+I+G+(X-M)美国的例子:一个简单的验证消费支出C是指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 劳务的支出。 注: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投资支出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存货)的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是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1)厂房和机械设备不是中间产品,它们在生产别的产品过程中只是部分地被消耗 (折旧) 。而中间产品在生产别的产品时全部被消耗掉。 (2)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是消费。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注意: 1,用支出法计算GDP时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折旧)+净投资 2,这里的投资指的是实际投资,即购买实物资本用于扩大生产,因此,金融投资不 包括在内。政府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 、公债利息比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 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出这部分政府支 出并不计入 GDP!净出口(X-M)是指净出口的差额,即出口减去进口。 为什么计算GDP时要将进 口减去,只有净出口才应 计入GDP呢?三,用收入法核算GDP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收入项目:雇员工资: 利息: 租金: 公司 税前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各种非公司型企业的收入, 是以上各种要素收入的混合。 调整项目:+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企业转移支付:是企业对个人和非营利 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 。+折旧:GDP=GDP=工资工资+ +利息利息+ +租金租金+ +利润利润+ +间接税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折旧虽不是生产 要素的收入, 但是产品价 格的构成部 分,所以应计 入GDP第三节第三节 国民收入账户的其他指标国民收入账户的其他指标一,国内生产净值(NDP)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NDP=GDP-折旧二,国民收入(NI)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全部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1)减间接税:间接税虽然属于市场价值而计入GDP,但不属于要素收入 而不能计入NI。 (2)减去企业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的接受者(企业捐款接受者和赖帐 者)未提供劳务,所以它不属于要素收入。 (3)加上政府补助金:补助金虽未列入产品价格,但成为要素收入,所以 应加上。三,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PI=NI-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1)减公司所得税和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不可能完全成为个人收入 。 (2)减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金交纳给政府,未到达个人手中。 (3)加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补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实实在在是个 人收入。 四,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 DPI=PI-个人所得税=C+S注意: 在宏观经济学文献中,除非特别加以表明,国民收入(或简称收入)是对GDP而言.第四节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假定:没有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即国民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一)两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没有政府,没有进出口贸易,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 。(二)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与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 。 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向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 民的转移支付)(三)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1、两部门的国民经济循环模型图:企业家庭C金融市场I储 蓄 S要素市场Y商品市场I2、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 : 从支出角度看,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 用代码表示:即Y=C+I 从收入角度看,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用代码表示:即Y=C+S3、储蓄投资恒等式 由C+I =Y =C+S,可以得到I =S,即:投资=储蓄4、对储蓄-投资恒等式的说明:经济学中的事前与事后对事后变量进行分析称为统计分析,对事前变量进行分析称为经济分析。对一个经 济变量可以从事后变量和事前变量这两个角度来把握。事后变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 取值。事后变量亦称实际量、统计量。事前变量是指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事前 变量亦称计划量、意愿量。例如,对储蓄和投资就可以从事前事后这两个角度进行观 察。 (1)这里推出的恒等式,是从会计角度来看的,是对变量的一种事后统计分析。只要 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即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储 蓄,而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总收入,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处于充分就 业,还是萧条。但是,从事前变量的意义上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