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BY 郝鹏程、李千慧、柳青、金洁本小组各成员读书报告题目:n郝鹏程:人民主权的实现n李千慧:读卢梭社会契约论n柳青:社会契约论落后于先进并存, 幻想与理智共现n金洁:共和制下的社会契约和民主权力卢梭简介让雅克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 育家,文学家,法国18世纪文学教育的先驱,启蒙运动最 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 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 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 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 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 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 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的内容 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应 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制度中解放出来的 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 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 的新教徒,小商人的出身背景和祖上对新教的信仰毫无疑问对卢梭后来 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着本能的对天主教和中世纪腐朽制度的强烈 反抗,这也使得卢梭的思想与其他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迥然不同, 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不论其思想先进与否,始 终带有与封建制度相妥协的一方面。而卢梭的思想则显得像暴风骤雨一 样猛烈,他不仅强烈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封建统治,更是强调全民的意 志,提出人民有根据自己意志推翻统治者的权利。他偏爱希腊人和古罗 马人,时常引用斯巴达或罗马作为良好运行国家的例子,远古社会的特 征是强烈的公民意识,那时公民不是一种荣誉称号,而是人的一种定义 特征。社会契约论深受这一种思想的影响。由于家境贫寒,卢梭没 有受过系统教育,他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 乐家等,丰富的经历和在社会底层目睹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使他对 封建统治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不畏权势,曾被通缉流亡国外,他 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最大,是法国大革命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 导因之一。不仅如此,卢梭的观念也深入社会风气,成为时尚,影响了一代年 轻人。卢梭与他那个时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 外的反目成仇,他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被安葬在巴黎的先 贤祠。社会契约论的历史发展n霍布斯:据他看来,社会与国家起源是一 致的,均起於契约,统治者是被推举出来 ,以执行契约的第三者。霍布斯进一步主 张,国家的主权必须是绝对的。他的主权 概念,用来提高统治者及国家地位虽有其 价值,但他把政治当做国家,以为主权是 属於政府,他对社会与国家亦未分清楚, 以为两者是一样的,这显然是错误的。并 认为,一旦国家被选出,就有对臣民至高 无上的权利 社会契约论的历史发展n洛克:统治者乃是以被统治者为依据。换言之, 统治者之权力是由人民得来的,政府的权力仅限 於警察权。人民有立法权,也有监督统治者执行 法律之权;政府是用来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特 别是生命、自由及财产。当这些权利被破坏,契 约被毁弃,社会的政治基本目标就不存在了,人 民不应该服从暴君,要是统治者成为暴君,则主 权应交给人民。如果统治者违反契约,人民不但 有道德和法律之权利,而且有道德和法律之义务 去发动革命。 社会契约论的历史发展n卢梭:他在社会契约论中主张主权在民,也 就是寄存於公共意志之中。国家所有人民的不变 的意志就是公共意志,由於这种意志,他们才是 公民和自由的。国家是一个公共的法人,主权在 民,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所以公共意志 总是对的,它是为全体福利的,是一切法律与公 道正义的来源,所以人民可以革命。总之,他所 主张的契约论,是一种民主极权主义 。社会契约论研究的主题n假设人们是天生自由的,但现实是人们生 活在国家中,需要服从国家权力,听从政 府的管理,所以现实中人们并不自由,受 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卢梭所要探寻的就是 ,人们为什么要接受国家的束缚?或者, 国家凭什么可以约束个人?国家和政府的 权力需要怎样行使?在什么条件下行使?概括书中的主要观点一、人民主权说主权并非自然产物 主权源自于人们自愿缔结的、使人们结合为 一个共同体的契约。 主权的本质是人民的共同意志。 主权的限制性(只能涉及社会公共事务,公 共主权和个人自由存在着分界) 主权的合理性(三条原则:主权来自于社会 公约的约定授权;服从对社会公约的约定义 务;义务约束平等以致公正。)主权主体是人民整体、全体。(公意。主权 者不能是政府,不能是议会,更不能是君主 或其他任何国家机构) 主权不可转让,仅属于人民。(主权的本质 是公意,意志是无法转让的,所以主权不可 转让) 主权不可分割。(意志不可分割。只有政府 的执行权才是可以分割的) 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是立法权。(执行权是由立法权派生的权力,对立法权具有从属 性。人民不易直接行使执行权,但必须直接 行使立法权) 主权的行使方式是人民集会。(人民只能以 集会的方式成为实在的主权者,并且也只能 在集会中行使主权立法权。阻止人民集 会就是阻止或篡夺人民主权。保障人民主权 的关键点就是保障人民定期集会) 主权公意的形成途径是投票。 人类民主政治理论至于成熟。二、人民直接立法自由是人的本质,而人的自由是不可放 弃的。要接受国家的约束与之前的自由,能够 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是让人民自己接受自己 制定的规则的约束。当人们受到约束的规则 不是他律而是自律,人们就是自由的。国家建立之后,有可能从整体上剥夺人 民自由、把人民变成奴隶的就是政府,尤其 是专制君主形式的政府。政府作用只能被严 格限定为执行法律,相应地,授予其执行法 律权。人民保有并直接行使立法权。法律的实质是人民的普遍意志,而主权的实 质也是人民的公意。 强烈反对代议立法,积极倡导人民直接 立法 因时空资源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付诸实践: 小国 实际上是制定法律规则的正义追求与法律供 给的效率的矛盾(人们长期得不到立法供给 、长期享受不到这种“正义”的法律的利益,以 致人们实际上仍然是在没有法律的不正义中 生活,这种立法方式所追求的正义法律就没 有社会意义和价值。)三、政府及其运作形 式政府作用n政府是人民的代理人,是受人民委托、任命而 行使政权的组织。n政府不是主权者。主权者永远只能是人民自身 。人民的主权主要表现为立法权。政府只拥有 执行法律的权力。n建构原则:既要保证政府能够进行管理,又要 确保政府管理符合主权者意志n一般来说,政府行政官(主要官员)人数和其 管理能力成反比,和执行公意程度成正比。( 例:君主制)政府分类n民主制:行政官人数多于普通公民人数。卢梭认为民 主制政府最容易发生内战和动乱。多数统治少数,是 违反自然秩序的。真正的民主制从来不曾有,也永远 不会有n贵族制:普通公民人数多于行政官。卢梭认为,贵族 制是人类早期社会的家长统治逐渐演化而来,只有选 举贵族制是最好的。n国君制:一个人担任行政官,官吏从此处获得权力。 自身不易发生相互抵消作用力,但行政易发生损害。n“一般说来,民主政府就适用于小国,贵族政府就适 宜于中等国家,而君主政府则适宜于大国。“但是, ”强有力的极限与软弱的极限同样都出现在单一的 政府之下,反之,混合的形式则产生适中的力量。”集会与代表n关键是确保人民 定期集会。n由于主权的本质是公意,正如意志不可转让 ,意志也是不可代表的,当议员或代表代替 人们集会的时候,就是人民丧失主权与自由 的时候。n人民权力可以被代表行使的只有行政权。政 府就是人民执法的代表。人民与政府不是契 约关系,而是任命关系。人民可以随时撤换 政府。防范政府篡夺主权措施n投票是寻求公意的主要方式。n定期集会前提下的投票表决:n1. 人民是否愿意继续保持现有的政府形式n2. 人民是否愿意让现有的行政官员继续留 任。四、社会组织论罗马人民大会n三个条件:作为大会召集者的团体或行政 官必须享有合法的召集权;大会必须在一 个法定日期举行;开会前的占卜必须是吉 兆。n投票形式:卢梭指出,当人民品行正直, 适宜采取公开的投票形式;当人民腐化, 以至出现贿选行为,适宜采用秘密投票方 式。论三个制度n保民官制:为确保君主与主权者之间保持 权力比例均衡而创设,既无行政权也无立 法权,正因为如此却可以禁止一切事情。n独裁制: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时允许法律 中止生效的必要方式。要固定在一个很短 期限内,绝对不能延长。n监察官制:为宣告公共判断意见而创设, 保持而非重建社会风尚。宗教 n人类宗教:纯粹而又朴素的福音书宗教,真正 的有神论,但实际上由这种宗教教徒组成的社 会不可能生存。n公民宗教:把对神明的崇拜与对法律的热爱结 合在一起,是国家成为 公民崇拜的对象,君 主和教主合一,一切原始民族宗教便是如此, 但这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易发展为暴君制。n牧师的宗教:两套立法、两个首领、两个祖国 ,不许同时为信徒和公民,破坏社会统一,使 人陷于自相矛盾。卢梭对宗教的看法n公民需要有宗教信仰,但不可过高n公民宗教的教条应该简单,条款很少,词 句精确,无需解说和注释。马克思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n所谓自然状态中的孤立的个人不过是18 世纪的人们的毫 无想象力的虚构。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 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 , 也不是以这种自然主义为 基础的。这是假象, 其实, 这是对于16 世纪以来就作了 准备、而在18 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预感。 这种18 世纪的个人, 一方面是封建社会形式解体的产物 , 另一方面是16 世纪以来新兴生产力的产物, 而在18 世纪 的预言家看来, 这种个人是曾在过去存在过的理想; 这 种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 而是历史的起点。n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人的这样一种活动状态, 即人的活动的 自主状态我们探讨的侧重点一、不可能实现的民主n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前两卷里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观点,一方面彻 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却又造成了一些不稳定因素。n卢梭在讲到公意时强调,公意一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不能使少 数服从多数,而这种公意是不可能存在的,人民的意志不可能达到完 全的统一。n其次,卢梭说主权者被赋予了支配其他人的所有权利,然而,究竟怎 样去判断掌权者是否真的是主权者呢?如果一个团体宣布自己代表人 民的利益,是否果真如此呢?而卢梭的这一论断却给了那些宣称自己 代表人民利益的人独裁、专权的借口。n卢梭认为,只要掌权者不能代表公意,人们有权利推翻他,而这个观 点,导致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混乱,一个党派宣称自己代表公意,上 台不久,就被另一个宣称代表公意的党派推翻,人们借着公意的幌子 争夺统治权。并没有使原来生活窘迫的人更好,而是用财产的不平等 代替出身的不平等。二、n社会契约论一书主要强调了社会权利,社会契约和政府机构的运作形 式。卢梭相信,“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 间的契约关系”,政府的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认可。n他认为政府的权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所以人民和政府之间需 要一个契约。通过这个契约,人民更好的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力,政府 更好的管理人民。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而是存在于一系列约定之中 。n当人类遇到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往往陷入困惑之中,此时就 需要我们共同协作,完成一个契约。而每个人都应当毫无保留的,同 等的,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权力转让给集体,集体帮我们行使权力, 它代表了我们每一个个人。n这本书中从头至尾贯穿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强调自由平等 ,理性的认识世界,反对压迫,反对专制,暴政。他主张民主共和, 反对封建专制。他使人类开始由愚昧无知走向理性智慧,他对西方社 会制度,政治思想的批判,为资产阶级提供理论依据。三、藏匿激进的理性n关于人民主权学说,卢梭精彩地论述了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离的观 点,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进而又开始了第二大理论观点, 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