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6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5页 / 共86页
第6页 / 共86页
第7页 / 共86页
第8页 / 共86页
第9页 / 共86页
第1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导学案导学案一、基本学习目标一、基本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二、重点难点预测二、重点难点预测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三、新知预习三、新知预习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独”的含义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四、课堂探究四、课堂探究1、了解诗人。2、自由诵读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含义。3、此诗是李白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山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4 背诵并默写古诗。5、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也可以简单总结为读通,读懂,读情。五、达标练习五、达标练习一、查预习,扫生字一、查预习,扫生字1、给生字注音。亭( ) 二、解诗题,知作者二、解诗题,知作者 1、解题意:独( )独坐敬亭山: 2、知作者: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_代诗人_ ,被后人称为 “ ” ,他与杜甫并称为“ ”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 。三、抓字眼,明诗意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众: 闲: 相: 厌:2、理解诗意。(1) “众鸟”指什么?( ) “尽”是什么意思?( )“众鸟高飞尽”的意思是( )(2)“孤云”是什么意思?( )2“孤云独去闲” 的意思是( )(3) “相看”是指谁与谁“相看”?( ) “两不厌”是什么意思?(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的意思是( )四、多诵读,悟诗情四、多诵读,悟诗情 (1) 独坐敬亭山题目中的“独” ,不仅写山,也是写作者。这首诗里,还有_、_、_这些词也表现出孤独的意思。(2)诗人通过对_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_的感情。五、学习反思和评价。五、学习反思和评价。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导学案练习题答案一、查预习,扫生字一、查预习,扫生字略 二、解诗题,知作者二、解诗题,知作者 1、解题意:独(独自)独坐敬亭山:独自一个人在敬亭山上 2、知作者: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唐代诗人李白 ,被后人称为 “诗仙”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静夜思 , 望庐山瀑布 。三、抓字眼,明诗意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众:很多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得的样子 相:互相 厌:满足2、理解诗意。(1) (很多鸟) (飞走,看不见影子)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 )(2)(一片白云) (一片白云也慢悠悠飘走,四周一片寂静)(3)( 李白和敬亭山) (我凝视着山,山也凝视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总也看不够。 )四、多诵读,悟诗情四、多诵读,悟诗情 (1)尽、孤云、厌,这些词也表现出孤独的意思。(2)山, 孤独五、学习反思和评价。(略)五、学习反思和评价。(略)3望洞庭望洞庭导学案导学案一、基本学习目标一、基本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二、重点难点预测二、重点难点预测1、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2、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三、新知预习三、新知预习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镜”、“白银盘”、“青螺”的含义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四、课堂探究四、课堂探究1、了解诗人。2、自由诵读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含义。3、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 背诵并默写古诗。5、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 抓字眼,明诗意 ; 多诵读,悟诗情。五、达标练习五、达标练习一、查预习,扫生字一、查预习,扫生字1、给生字注音。庭( ) 潭( ) 螺( ) 二、解诗题,知作者二、解诗题,知作者 1、 望洞庭是_代诗人_所作。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2、洞庭湖位于我国_省境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三、抓字眼,明诗意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潭面: 。青螺: 。 白银盘: 。 2、理解诗意。(1) “两相合”指什么?( ) “镜未磨”是什么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思是( )(2)“翠”是什么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 的意思是( )4(3) 诗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四、多诵读,悟诗情四、多诵读,悟诗情 (1)诗中采用_的写作手法,把_比作_,_比作_,_ 比作_。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 “和”的意思是:_ 。五、学习反思和评价。五、学习反思和评价。望洞庭望洞庭导学案练习题答案一、查预习,扫生字一、查预习,扫生字略 二、解诗题,知作者二、解诗题,知作者 1、唐 刘禹锡 比喻2、湖南。三、抓字眼,明诗意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潭面:湖面 青螺:君山 白银盘:洞庭湖 2、理解诗意。(1) “两相合”指什么?(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 “镜未磨”是什么意思?(未打磨的镜子)“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2)“翠”是什么意思?( 翠绿)“遥望洞庭山水翠” 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3) 诗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 )四、多诵读,悟诗情四、多诵读,悟诗情 (1)比喻 把湖面比作未打磨的镜子, 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湖光和秋月 和谐5五、学习反思和评价(略)五、学习反思和评价(略)忆江南忆江南导学案导学案一、基本学习目标一、基本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课文 。3、想象诗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二、重点难点预测二、重点难点预测1、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诗词。2、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意思。3、能通知诵读基本了解词句表达的情感,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三、新知预习三、新知预习1、有感情朗读背诵诗词。2、理解“谙”、“红胜火”、“绿如蓝”的含义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四、课堂探究四、课堂探究1、了解诗人。2、自由诵读本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含义。3、感悟本词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 背诵并默写诗词。5、复习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组织讨论,形成共识:读通-读懂-读情。 五、达标练习五、达标练习一、查预习,扫生字一、查预习,扫生字1、给生字注音。谙( ) 蓝 ( ) 二、解诗题,知作者二、解诗题,知作者 忆江南是_代诗人_所作。 忆江南是 ,诗人采用了_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山水美景三、抓字眼,明诗意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忆: 。谙: 。 红胜火: 。绿如蓝: 。 2、理解诗意。(1) “忆江南”指什么?( )(2)“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6(3) “能不忆江南” 的意思是( )(4) 诗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四、多诵读,悟诗情四、多诵读,悟诗情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词给你的感受是 。你如何理解“蓝” 。(2)能不忆江南要以什么样的语气读?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学习反思和评价。五、学习反思和评价。望洞庭望洞庭导学案练习题答案一、查预习,扫生字一、查预习,扫生字略 二、解诗题,知作者二、解诗题,知作者 唐 白居易 词牌名 对偶三、抓字眼,明诗意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忆:回忆 谙:熟悉 红胜火:比火还红绿如蓝:比兰草还要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