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 占有 具体原因:生产和 矛盾尖锐2、特点: 影响 (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 持续 (19291933) 破坏性严重3、影响:对国际局势:各国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 日趋恶化。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 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摇摇欲坠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 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1933 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2) 核心内容(3)调整农业政策(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3、特点:在未触动 的前提下,全面加强 对经济的干预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积极-直接影响:是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间接影响:缓和了 ,遏制美国 势力深远影响:开创了 的新时代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 阶段;(2)“人民资本主义”-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3)经营者革命-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4)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普遍和比较完善的 制度的建立2、总体评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1)积极:50、60 年代,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 (2)消极:由于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1973 年以后,西方国家普遍进入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一、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内容:农业- 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 的胜利。消极-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战后进一步加强,因苏维埃共产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 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2、 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亟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农民对 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内容:农业- 工业-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 意义:表明苏维埃共产党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而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 ;二、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斯大林体制确立: 2、表现:单一公有制; 的经济管理体制;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1)积极影响: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 。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世界第二位。(2)消极影响:片面发展 ,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 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 ,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经验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 出发,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三、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赫鲁晓夫改革内容:农业领域自留地,开荒,种玉米;工业领域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 利益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消极- 结果失败 -根本原因:局部调整,没有改变 体制2、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工业领域运用 ;农业领域扩大农场 评价:结果失败-根本原因: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性变革内容:经济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 ,允许个体经济 政治体制改革-结果:1991 年, 生产资料私人, 销售, 范围广,时间长, 国际关系,法西斯主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自由1、19291933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纽约股市暴跌 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世界市场的形成2、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发了 1929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3、下列关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波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C、破坏性特别大 D、失业人数多4、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A、纽约股价暴跌,股市崩溃,银行倒闭B、大量工人失业,破坏了消费能力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D、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破产5、1929 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市场萧条 D、产品过剩6、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美国的股市崩溃而引发并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B、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C、它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一战造成的损失D、它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恶化了国际关系7、1929 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世界市场的作用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8、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A、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B、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实行社会福利措施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采取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9、关于罗斯福新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B、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主义、进入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时代C、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问题,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D、它是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作的调整10、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新政不能全面干预经济B、新政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问题C、新政没有完全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D、新政没有全面触动资本主义制度11、美国最终能够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渡过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其原因不包括 A、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 B、依靠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 C、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12、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A、国家干预经济 B、调整了财政金融体系C、对工业加强了技术指导 D、调整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为美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 C、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的生活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本主义统治14、近代历史的大量史实表明,要搞好经济,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都不能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资本主义历史上因此而失败的典型人物是A希特勒 B.胡佛 C.罗斯福 D.里根15、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 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6、下列关于二战后 美国经济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时期C、20 世纪 80 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复苏D、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繁荣景象17、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滞胀”阶段,对“滞胀”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 通货膨胀严重,生产停滞不前 B 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交织出现C 生产徘徊不前,通货膨胀严重 D 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时有发生18、对美国历史上胡佛、罗斯福、里根、克林顿四位总统实行的经济政策,表述正确的是高度一致 罗斯福与胡佛相反克林顿介于罗斯福和胡佛之间 四位总统的政策都不相同A B. C. D.19、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的根本原因是A大力开展世界市场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C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发展新兴工业20、二战后联邦德国的迅速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首要的一点是A、 “马歇尔计划”的大量援助 B、推行政治改革,实行非军事化C、联邦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 D、联邦德国人民的劳动素质普遍较高21、下列那一项不是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C实行非军事化 D进行社会改革,清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22、20 世纪 60 年代西欧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是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西班牙23、以下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A、稳定发展“滞胀” 复苏繁荣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 繁荣C、复苏稳定发展“ 滞胀”繁荣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 复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