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7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5页 / 共67页
第6页 / 共67页
第7页 / 共67页
第8页 / 共67页
第9页 / 共67页
第1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1 现金管理一、现金管理的目的与内容广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狭义:库存现金现金是流动性和支付能力最强的资产(一)持有现金的动机 1、交易性动机 2、预防性动机 3、投机性动机 (二)现金管理的目标 在现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进行权衡,以获取较好的长期 利润1、必须持有足够的现金以便支付各种业务往来的需要;2、将闲置资金减少到最低限度。(三)现金管理的内容管理公司的 现金流量现金预算建立最佳的 现金余额现金短缺时 采用短期融资策略现金结余时 采用有价证券投资的策略现金日 常控制 加速 收款控制 支出与银行保持 良好的关系1、编制现金收支计划 2、日常控制 3、确定最佳现金余额 二、现金管理的方法(一)争取现金流量同步 (二)利用现金浮游量 (三)加速收款 1、尽早寄出发票 2、集中银行制 3、锁箱法 (四)延迟支付 1、采用汇票付款 2、控制支出时间 3、选择工资与股利支付模式 4、零余额帐户三、最佳现金持有量 (一)现金周转模型 现金周转模型是利用现金周转期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现金周转期是指从购买存货支付现金到收回现金所需要的时 间。收到原材料ABC 支付原材料款D 制成产品销 售出去收回现金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现金周转期 = DC = AB+BC-AD =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现金周转率=360/现金周转期例:某企业预计存货周转期为60天,应收帐款周转期为45天,应 付帐款周转期为40天,预计全年现金需求总量为640 000元, 求最佳现金持有量。(二)存货模型认为一个企业的现金余额可以看作是一种存货库存。当库存认为一个企业的现金余额可以看作是一种存货库存。当库存下降到某一预先指定的水平,企业就销售有价证券以兑取现金。下降到某一预先指定的水平,企业就销售有价证券以兑取现金。当现金余额较大时,又去购买一些证券。当现金余额较大时,又去购买一些证券。持有现金的总成本包括两种成本:持有现金的总成本包括两种成本:转换成本转换成本(兑现时的交易(兑现时的交易成本成本和和持有成本持有成本(持有现金时的机会成本)。(持有现金时的机会成本)。按照现金管理目按照现金管理目 标,在保证足够流动性下尽可能降低现金库存成本,于是就可以标,在保证足够流动性下尽可能降低现金库存成本,于是就可以 寻找一个最佳的现金库存量,使得该库存下现金的库存成本最低寻找一个最佳的现金库存量,使得该库存下现金的库存成本最低 假设前提: (1)企业耗用资金的速度稳定且可预测; (2)来自企业运营的现金流入速度稳定且可预测; (3)企业可通过售出有价证券来获得现金。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图下图来表示。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图下图来表示。现金余额现金余额时间时间最高现金余额最高现金余额 MM平均现金余额平均现金余额 M/2M/2t t1 1t t2 2t t3 3有价证券年利率现金需求总量每次变现的 转换费用当当TCTC =0=0时,总成本时,总成本TCTC最小最小成 本总成本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现金持有数量例:某企业一年的现金需求总额为1 080 000元,每次将有价证券转换成现金的费用为500元,有价证券利率为7%,求企业 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的转换次数和保持最佳现金持 有量的总成本。(三)随机模型假设:1、公司每天的现金余额变化是不规则的且难以预测2、有价证券收益率i不变3、证券转换成现金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进行,而且转换费用(b)固定H=3R2L 四、有价证券投资(一)投资有价证券的原因 1、作为现金的替代品 2、满足季节性的资金需求 3、满足长期筹资的需求 (二)影响有价证券投资的因素 1、违约风险 2、流动性风险 3、利率风险 4、购买力风险 5、报酬率水平15.2 应收帐款管理一、应收帐款概述 应收帐款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短期投资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一)应收帐款的作用(扩大销售和减少存货) (二)应收帐款的成本 1、机会成本(应收帐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应收帐款机会成本 = 应收帐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应收帐款占用资金 =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 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例:假设某企业预测的年度赊销额为3000000元,应收帐款平均收帐天 数为60天,变动成本率为60%,资本成本为10%,则: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3000000/360)60=500000(元)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50000060%=300000(元)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30000010%=30000(元)或必要报酬率2、应收帐款的管理成本包括对客户的信用调查费用、收帐费用和其他费用 3、应收帐款的坏帐成本二、应收帐款政策的确定又“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一)信用标准企业同意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或“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用信用分数或预计坏帐损失率的值域来表示。 如:只对那些信用分数在75分的客户提供商业信用。 或:只对那些预计坏帐损失率低于5%的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例:产品的单位售价为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8元。上一年度 的销售额为2 000 000元,增加销售并不导致固定成本的增加。 企业拟放宽信用标准以吸引更多客户,这将导致新客户的平均收帐期由原来的30天推迟为45天,原有客户的支付习惯不变。 可能发生的收帐费用等管理成本与坏帐损失也由此增加了5 000 元与7 000元。企业预计信用标准的改变将使得年销售额增长为 2 400 000元,必要投资报酬率为10%。是否应放松信用标准?(二)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顾客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 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通常表示为: a/b, nc客户必须在c天之内付款;如果客户在b天之内付款,则可享受a%的折扣。 如:2/10,1/20,n/30 信用期限: 30天 折扣期限:10天 20天 现金折扣:2% 1%例:承前例,如果企业将信用条件由“2/10,n/30”改为“2/10 , n/90”,更为宽松的信用期间将吸引到更多的客户,从而可刺激企业的销售额由原来的2 000 000元增加到2 400 000元,由于 信用期延长导致管理成本与坏帐损失也由此增加了5000元与 7000元。假设客户都选择第90天付款。是否应延长信用期间?练习:某企业拟将信用期间从30天调整为60天, 有关资料如下:信用期30天60天销售量(件)100000120000销售额(元)500000600000销售 变动成本 成本 固定成本400000 50000480000 50000毛利5000070000可能发生的收帐费用30004000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50009000假定最低报酬率为15%。 30天:60天:60天相对30天: 毛利增加:70000-50000=20000(元)成本增加:(12000-5000)+(4000-3000)+(9000-5000)= 12000(元) 例:承前例题,假设原信用条件为”n/60”,没有现金折扣, 年 赊销额为2 400 000元,平均收帐期为60天。企业为加速资金的周转拟向客户提供现金折扣,新的信用条件为“2/10,n/60” , 此信用条件预计不会吸引新的客户,但会使得占销售额60%的原 有客户希望享受现金折扣。是否应改变当前信用条件?(三)收帐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帐策略。 一般来说,积极的收帐政策可能会减少坏帐损失和应收帐款机 会成本,同时会产生较高的收帐费用。 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在增加的收帐费用和减少的应收帐款 机会成本和坏帐损失之间作出权衡。 三、信用分析与评估 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1)取得客户的相关信息 (2)利用相关信息评估客户的信用(一)信用信息来源 1、客户以往的信用 2、财务报表 3、信用评估机构 4、银行(二)信用评估 1、5C评估法 重点分析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 (1)Character(品德):满足信用义务的责任,它可以通过 客户过去的信用记录来反映。 (2)Capacity(能力):目前的收入满足信用义务的能力,它 可以通过客户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来反映。 (3)Capital(资本):在需要时用现有的资产满足信用义务 的能力,它可以通过客户的净资产来反映。 (4)Collateral(抵押品):不付款的情况下能够取回的抵押 品,它可以用客户所提供抵押品的价值及变现能力来反映。 (5)condition(环境):总体的或行业的经济状况,即宏观 或行业经济环境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特点:基本上是凭经验进行判断2、信用评分法y被考查公司的信用评分, ai事先拟定的权数, xi第i种财务比率或信用品质的评分3、建立和利用多元回归模型 如借用识别公司是否面临破产的Z值分析:Z = 3.3*EBIT/总资产 + 1.0*销售收入/总资产+1.4*留存收益/总资产 + 1.2*营运资本/总资产+0.6*股权市值/债务帐面值 Z值分析法结果识别: Z3.0,今后1-2年内破产的可能性极低,信用良好; 1.8Z3.0,公司处于不明朗的灰色状态。15.3 存货管理一、存货的功能与成本 (一)存货的功能1、维持正常的生产 2、满足销售的需求 3、降低产品成本 4、预防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 (二)存货的成本1、取得成本 (1)订货成本 订货的固定成本:如常设机构的基本开支等, 订货的变动成本:如差旅费、邮资等,TCaF1(D/Q)Ka(2)购置成本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TCa = F1 +(D/Q)K+ DP2、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储存变动成本: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TCb = F2 + Kb(Q/2)DPTCb F2Kb(Q/2)3、缺货成本 存货的总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TC= TCa + TCb + TCc= F1 +(D/Q)Ka+ DP + F2 + Kb(Q/2) + TCc 二、经济订货批量 是指企业计划期内使存货总成本最小的存货订购数量。 (一)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假设: 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 2、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 TCc为零。 4、需求量稳定,并且能预测,即D为已知常量。 5、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即P为已知常量。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为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TCc存货水平Q时间平均存货Q/2模型图示与经济订货批量相关的总成本TC= F1 +(D/Q)Ka+ F2 + Kb(Q/2)例:某制造类企业每年耗用某原材料4900千克,该材 料单位成本为100元,单位储存成本为20元,每次订 货成本1000元,并假定其不随订货批量的变化而变化 ,求经济订货批量相关指标。(二)经济订货量的扩展模型 1、提前订货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R表示。它的数量等于交货时间(L)和每日平均需用量(d)的乘积:R=Ld。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并无影响,即在库存存货为R件时,必须进货。2、陆续到货尤其是在产成品入库和在产品转移,几乎总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假设全年的存货需用量(D),每日送货量为(U),每日耗用量(d),单价(P)。则每批存货全部到达的天数为 Q/U,称为送货周期。因零件的每日耗用量为d,则送货期内全部耗用量为(Q/U) d,所以最高的存货库存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