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检测高考模拟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框架(kun)矩形(j)车轱辘()解甲归田(xi)B锁钥(yu)缉拿(q)创可贴(chun)铩羽而归(sh)C豢养(hun)供职(n)露马脚(lu)呼天抢地(qin)D徇私(xn)剽窃(pio)潜台词(qin)量体裁衣(lin)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黑色的河流,无鸟的天空,炸耳的喧嚣,呛鼻的空气,让城市人喊累,很明显,这并不是劳作之累,而是生活空间之累。B阿尔卑斯山有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冬天,这里白雪皑皑,冰川连绵,银白色的山坡陡峭雄伟,是赏雪滑雪的胜地。C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潺,鸟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纯,去浊扬清。D那些由斑驳笔触所生成的老照片般的油画人物,静静地在虚拟场景中或坐或站,有着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这气息如一杯汤色浓浓厚厚的普洱老茶,显出生命的透彻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场中的禁忌物料堆放在一起,要是出了状况,救了这个,又着了那个,施救根本就无从下手。即便是专业的救援队来了,也只能听之任之。B每年邻近春节的时候,人们如何回家的问题都会摆在铁道部的面前。虽然每年都会有新举措,可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没能很好地解决问题。C工信部指出,在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业务替代作用的影响下,我国手机用户的月均点对点短信量继续下降,而彩信已成明日黄花。D新闻讲究真实性,我们可以有一说一,实话实说,但绝不能牵强附会,借所谓网民之口,说出不经之谈,那样的报道难逃哗众取宠之嫌。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选择当一名户外运动者,不失为是一种慢生活式的选择。B最近,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 ,通过强化行政监督、选用透明化、惩处有效化等,力图治理教材之弊。C作为一档以创造欢乐为宗旨的综艺节目, 奔跑吧,兄弟在制造笑料方面做得可谓不遗余力,尤其是反转情节堪称一绝。D这辆买来没几天的豪车本来只有一些小问题,但送到 4S 店修了半天也没有修理好,这可把修车的急坏了。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矮寨坡的海拔并不很高,它是武陵山脉的一个延伸,属于湘西山地。坡下是幽长的峡谷,清冽冽的峒河水伴着木楼人家在谷底蜿蜒而行,_,红花绿树、田园牧歌随着岁月更迭浮沉。A而高山台地在坡上B而坡上是高山台地C坡上被高山台地铺满D高山台地把坡上铺满6请将下面的诗句扩写成一段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想象合理,表达形象生动,40 字左右。(4 分)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注:五湖,指太湖)答: 7下面是浙江日报发布的一则公益广告,请予以解说并概括其内涵。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 80 个字)(5 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在作品中,人物形象总是处于主体间际的交往活动或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这就决定了艺术认识是一种实践活动中的认识方式,往往与活动中的感知、注意、记忆、判断等信息加工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认识过程。首先我们来看注意。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交往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 ,人在交往活动中只有把意识有选择地集中于某一对象,才能对其进行把握。这便是注意的选择性。而注意一旦指向了某一对象,便把其他信息置于意识的边缘域,甚至筛选掉那些无关的东西,这便又是注意的过滤性。可以说,在认知的信息加工系统中,注意就是一个过滤器。如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的早期选择模型便认为,外界信息经过感觉器官到达短时存储器暂存,然后经过注意这一选择过滤器,将无用的信息“滤掉” ,仅让那些要认知分析的信息进入知觉。如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一段关于作品中的“我”第一次见到闰土时的描写:“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段描写记述的正是认知前的期待和认知时的“注意” 。正是注意使“我”的意识指向闰土的圆脸、毡帽和项圈。然而,注意仅仅是认知的开端,它往往又同记忆、想象等联系在一起。而所谓记忆就是人的意识对经历过的事物、经验、观念、情感的贮存和再现。它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观念记忆等,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又有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之分。 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是,使在意识中成为过去时的东西重新变为现在时,作为已有的知识对感受器所获得的外界信息做出评价或反应,人的认知过程便是把经过感受器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与记忆中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加工而做出的反应。如在上面那段描写中,当作品中的“我”看到闰土的相貌和颈上套的银项圈后接着写道:“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无疑,这里有“我”对佩戴项圈这一习俗的记忆,也正是这记忆中的知识使“我”面对外界的信息而做出“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的认知评价。可见,艺术认识过程便是信息加工过程,将认知心理学引入艺术认识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看清艺术认识活动中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且有助于我们看清信息加工中注意、记忆、语义分析等环节的作用。(选自杨俊亮认知心理学与艺术认识,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艺术认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认识就是存在于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一种纯粹的抽象思维。B艺术认识活动的结构比较复杂,有不同的环节或过程。C认知心理学有助于研究艺术认识过程中感知等环节的作用。D艺术认识是往往同感知、注意等相联系的认识方式。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交往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与认知、记忆、想象等联系在一起。B外界信息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注意这一过滤器,无用信息被“滤掉” ,剩余信息到达短时存储器暂存。C注意的选择性使人在交往活动中把意识有选择地集中于某一对象,对其进行把握。D记忆就是指人的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经验、观念、情感等的识记以及保持过程。10请阐述文中所引用的故乡文段中“我”的“艺术认识”过程。(3 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冬之丢失王 蒙这是一个失去了冬意的冬天。这两种性格和姿态全然不同的冬季的距离,对于三叉戟和波音 707 来说不过是两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以前,我们还在北京,两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就在广西了。冬天依旧而面目全非,伴随着惊喜的,不是还有点迷惑、有点慌乱么?离开南宁已经有二十天了,南国的一月给我的冲击却依旧在我的心田里引起许多余震。那究竟是一种什么声音呢?嗡嗡的,像是觅着花蜜的成群的小蜜蜂,像是奔跑着、追逐着、喧闹着的孩子们,像是远方传来的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的马达的齐声欢唱。在广西南宁度过的三个星期里,日日夜夜似乎都有这样一种声响在吸引着我、逗弄着我。而且,这弥漫着的,暂时还是含蓄和羞怯的,却又蕴含着无限活力的声音是与南宁的绿树与阳光同在的。挺拔中透露着潇洒与妩媚的桄榔,热烈中显现出朴质与尊严的芭蕉,自由的蒲葵,高贵的木菠萝,娴雅的荔枝、龙眼,个子虽大却给人以轻灵俊逸之感的小叶桉,还有执着的扁桃,洁身自好的枇杷,不愿惹人注目的丹桂,像诗一样多情、又像诗一样谦逊的木棉和红豆,当这么多脾气与外貌各不相同的树木参差和睦地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有感于同一个冬日也不减辉煌的太阳,它们能不交流吗?它们能不调笑吗?它们能不发出那神秘的、富有召唤力的嗡嗡声吗?而它正盛开着红花。羊蹄脚,多么富有泥土气息的名字!因为你的树叶是两瓣的,像羊蹄。一听到名字我就想起新疆来了,哈萨克牧人的小毡房,山坡上的草场,山顶的云杉和山涧里的清水,都是羊蹄踩过来又踏过去的地方。以你命名的树木把血红的花朵撒落在南宁人民公园的湖波上,双双对对的游人蹬着水上自行车在红花和绿水里穿来穿去。这一天是一九八二年新年,天气太好了,我脱掉了从北京穿来的太多的衣裳,迟疑了一阵子,又终于脱掉了我认为即使到了广西也不应该脱掉的线背心只为了更好地靠近一下温暖的太阳。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南宁使我不时忘记了现在正是冬天。也许就在这同一时刻,天山脚下正飞旋着特大的风雪,北京的青年正簇拥着走进滑冰场的大门。而这里,满街是绿树,是柑橘和香蕉,是水灵灵的硕大的蔬菜,是零售的为去掉涩味而用盐水浸泡着的菠萝块。满街上的行人又有谁在意这是不是冬天呢? 不是冬天!那树叶和白云对我说。永是春天!那池水和游人对我说。农贸市场的“山珍”和“海味”木耳、冬菇、冬笋、锦鸡、穿山甲、鱼、虾、蟹,以及人们身上的和百货店货架上的每一件新花色、新样式的衣服,不论是尼龙绸还是南宁特产的麻涤制品,都在应和着这绿色的欢呼。我开始听得懂南宁冬天的嗡嗡声的含义了,这是永恒的春天对生活、对人的召唤。谁听到这召唤,就会血流加速,就会心潮起伏,就会浮想联翩,就会跃跃欲试,渴望着高歌、呐喊,用辛勤劳作唤醒每一块石头和每一寸土地。爱,献身,战斗,再也不能迟疑、等待这篇小文的题目原本是“冬” 。我是从冬天,从风中狂舞的雪开始写的,我想写一写我们祖国的美好而又多样的冬天。写着写着,我迷路了,我走失了,我不知不觉之间把冬天给弄丢了,笔底下走出来的不是冬天,而是春天。请广西和南宁,羊蹄脚和棕榈科植物,请织布机的太响的闹嚷和金红灿灿的橘、橙代我作个检讨吧,是你们把我的冬天拐走了,你们把我搞乱了,使我困惑了。我时时用朔方原野上的风,用难以逾越的冰山,用呼呼叫的炉火和铜铃叮咚响的马拉雪橇提醒我自己,但我终于忘记了冬天,分不清冬天和春天的差别了。反正这都是属于你和属于我的祖国。北方和南方,雪白的冬天和碧绿的春天一样的冬天以及所有的季节,所有的地方,所有的生活,反正我要为你而歌唱。(有删改)11简析文中第段运用第二人称的手法写羊蹄脚的好处。(3 分)答: 12文中第段“我开始听得懂南宁冬天的嗡嗡声的含义了”一句中的“嗡嗡声”有什么内涵?试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 (4 分)答: 13作者“离开南宁已经有二十天了” ,但“南国的一月”带给他的冲击却依旧在他的心田里引起许多余震。 “南国的一月”给了作者哪些冲击?请简要概括。(3 分)答: 14第段画线部分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两点加以分析。(5 分)答: 15作者说本文是从冬天写起的,而且时时以风、冰山、炉火、雪橇等提醒自己,但他还是忘记了冬天,分不清冬天和春天的差别了,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