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美术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第三册美术教学设计第 1 课:课题:魔幻的颜色领域 造型、表示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三原色。2.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发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3.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教学评价建议1.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2. 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3. 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4. 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和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2. 同学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二、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因为三年纪的同学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同学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同学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可以做一些笔记) 。然后交流。2发展阶段让同学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同学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同学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别,让同学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同学自身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同学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3. 收拾与整理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同学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三、课后拓展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同学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教学参考资料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蒙德时安Mondrian.Piet:荷兰(1872 年1944 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 岁开始学画,20 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 1911 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笼统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示风景,1914 年回到和来创建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笼统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示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干完成最后的笼统。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干表示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的均衡。正如他自身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示,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蒙德里安在 1914 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 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和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示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 年,有 51 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n and Mrs,Armand P,Bartos(收藏)第 2 课课题万花筒领域 设计、应用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示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3. 试着按自身的设计来表示色彩。教学评价建议1. 能否表示对称的图案。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3. 能否表示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4. 如何引导同学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5. 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同学制定设计方案。教学实施建议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2. 同学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同学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二、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让同学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同学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同学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2. 发展阶段首先可以让同学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然后让深长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 (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同学很难将对称表示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同学只要能表示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同学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示出来。3. 收拾与整理同学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万花筒: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局部即可显示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 1816 年前后发明,1817 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括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 度或 45 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同学看“万花筒” ,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同学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示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第 3 课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领域 造型,表示,欣赏,评述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 “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评价建议1.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 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示方法是否有创意。3. 构图是否完整。4. 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身喜欢的色彩组合。教学实施建议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2. 同学准备学具:同学将自身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二、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让同学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示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请同学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同学举例说明。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同学: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2. 发展阶段同学考虑:你想表示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示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同学考虑: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烘托它的大或者小?同学根据自身的创意开始作业。3. 收拾与整理4. 同学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干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三、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示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参考资料格列佛游记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第一部是“厘丽浦之游” ,俗称“小人国” ,第二部是“勃罗廷奈之游” ,俗称“大人国” 。第 4 课课题前前后后领域 造型、表示、欣赏、评述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示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评价建议1. 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2. 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示前后关系。3. 画面是否表示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4. 三年级的同学怎样学习透视知识。教学实施建议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2. 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同学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同学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3. 同学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二、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2. 发展阶段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前后关系的?第 1 课:课题:魔幻的颜色领域 造型、表示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三原色。2.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发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3.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教学评价建议1.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2. 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3. 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4. 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和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2. 同学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二、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因为三年纪的同学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同学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同学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可以做一些笔记) 。然后交流。2发展阶段让同学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同学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同学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别,让同学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同学自身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同学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3. 收拾与整理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同学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三、课后拓展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同学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教学参考资料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蒙德时安Mondrian.Piet:荷兰(1872 年1944 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 岁开始学画,20 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 1911 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笼统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示风景,1914 年回到和来创建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笼统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示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干完成最后的笼统。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干表示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的均衡。正如他自身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示,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蒙德里安在 1914 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 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和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示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