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 危机n含有危险和机遇两种含义 n危险的严重威胁生活及其家庭,精神崩溃甚至自杀的危险n机遇及时有效的干预,防止发展,帮其学会新的应对技巧,心理平衡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水平 第一节危机的产生和发展 一、概述 (一)概念:个体运用通常的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外界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反应。 一、概述危机分两类:n成熟性危机:生长发育过程 n意外的危机:自然灾害、丧失亲人或患重病等生活事件 一、概述(二)特点 n1、突然发生的,用通常方法无法应付。n2、持续时间短暂,一般2436小时,很少持续46周。 n3、易感性增加,导致潜在危险或提供成熟的标志。 二、影响危机发生的因素1、现实的理解 n 不良的认知方式限制了对他人的知觉、人际关系 二、影响危机发生的因素n2、社会支持n人的本质是社会化的 n突然或意料之外的社会隔绝导致正常支持资源的缺失 二、影响危机发生的因素n3、应对机制 n 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n 压力或紧张感持续上涨n 危机产生三、危机发展过程n4阶段n1、面对威胁情境,用惯用的应对方式。n2、尝试无效,出现焦虑情绪。三、危机发展过程n4阶段n3、寻求和尝试新异的解决办法。n4、习得性无助n 失去希望和信心,甚至对生命的意义发生动摇和怀疑。第二节危机干预 n简短心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方法 n以解决问题为目的n不涉及人格矫正n预防性干预反应越快,机会越大 一、定义 n 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家庭或群体度过危机,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型 n1、平衡模式 n危机状态下原有的应对方式不能满足需要。n干预重点稳定受害者的情绪。 n适合危机的早期干预。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型n2、认知模式 n危机导致的心理伤害主要原因错误思维。 n认识到认知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成分,重新获得理性和自我肯定的成分。n适合:心理危机基本稳定,接近危机前状态。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型n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n分析危机状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n将内部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结合起来。 危机干预的对象n1、初级受害者n 亲自经历了危机事件的人危机干预的对象n2、次级受害者n 目击危机事件n 危机事件中的救助者危机干预的对象n3、三级受害者n 遭遇危机事件非直接影响的人受害者的家属、同学三、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型 n简明的干预方式 n罗伯兹: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型 罗伯兹: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型 n1、计划并进行危机的生理社会评估 n自杀和暴力/杀人倾向等危险性 n医学关注的需要n目前和过去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 n心理状况 n社会文化经历和文化背景 n评估工具 罗伯兹: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型n2、快速建立和谐的治疗关系 n常与1同时进行。n理解和支持是必要的技巧。 罗伯兹: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型n3、确定呈现问题的范围。n识别与当事人有关的问题和危机促发因素。n用开放式询问让当事人用自己的话解释和描述他们的问题。 罗伯兹: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型n4、探索感受和情绪 n积极倾听和肯定技术 n另外:反射 n 释义 n 情感标识 罗伯兹: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型n5、产生和探索各种选择 n识别当事人的内在力量和以前成功的应对机制。n未使用的资源和应对技巧。罗伯兹: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型n6、实施行动计划 n在帮助下使当事人有效能感。n此阶段重要的步骤包括确认个人和可以求助的资源相接触,并提供应对机制。罗伯兹: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型n7、随访计划和协议 n随访当事人,确认危机的解决及危机后的状况。n电话或面谈。 n17作为指导,不是僵化的过程。 四、危机或急性应激的特殊干预方法 n针对参与危机救助工作的特殊职业人员。(一)关键事件应激报告法 n最初为维护应激事件救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的措施,后经修改推广使用在各种创伤的个人。n非正式援助型 n正式援助型:7阶段,n 伤害事件后24小时内,约23小时。n 步骤:17(二)消融干预 n干预紧急事件救护人员应激的主要方法。n提供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以减轻因灾难事故伤亡而引起内疚感。n时间1030分钟,6阶段。 (二)消融干预n1、接触阶段:从非正式谈话开始 n2、评估阶段:评估从创伤情境中转移出来的能力和意愿。n3、收集事实阶段 :是否暴露于有生命威胁的创伤情境,异乎寻常的经历。 (二)消融干预n4、了解思维活动阶段:事件发生时脑中联想的内容。 n5、了解情感体验 n6、支持、保证、提供信息:实际贯穿全程。 帮助应付心理上的孤立、无助和失控情绪。 (三)灾难后心理卫生工作策略 1、执行任务前 n制定组织预案,n通过演习明确各自任务,减轻预期焦虑。 (三)灾难后心理卫生工作策略n2、执行任务中 n有同伴共同解决问题,减轻心理压力。n限制工作时间: 12小时n配置心理咨询师。n一次任务结束后,安排接受消融疗法。 (三)灾难后心理卫生工作策略3、任务结束后n 休假:精神上放松、解脱预防PTSD 第三节自杀的原因及分类 n 是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一、自杀的原因 (一)社会文化因素 n二战,各国自杀率有明显下降,战后升高。 n宗教禁忌及社会对待死亡的态度 n负性生活事件:慢性负性生活事件 急性负性生活事件n社会支持(二)生物学因素 n家系调查自杀者的一级亲属有较高的自杀或 自杀未遂风险。n双生子自杀观念和行为高于一般兄弟姐妹。 n前额叶皮层在自杀行为的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三)心理因素 n弗洛伊德:自杀是一种主要来自个体无意识层面的原发性内部冲突所致对以前爱恋的,现在痛恨着的客体的强烈的,攻击性意向的内向投射,使个体感到对自己愤怒和敌意,结果是抑郁,自杀。 二、分类 (一)根据发展过程 n1、情绪型自杀(冲动型自杀) n2、理智型自杀:有计划进行的自杀行为 (二)根据自杀的结果 n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 n自杀未遂是自杀成功的4倍,是危机干预的重点群体。 三、自杀的心理过程 理智型自杀分三阶段: n1、自杀动机或自杀观念的形成阶段 n 感到挫折和困难难以应付时,发生 认知偏差,以绝对化、概括化的眼光看 待面临的情境,觉得无路可走。 三、自杀的心理过程n2、矛盾冲突阶段 n有了自杀的念头,但对死亡畏惧和求生 的本能使其陷入矛盾的心理状态。 n自杀预防的最佳时机和关键阶段。 n认识误区:口头上谈论或预言自杀的人 ,自杀的可能性不大。 三、自杀的心理过程n3、自杀平静阶段 n 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没必要再为生死抉择而苦恼。 3P nPeceptible可知觉nPredictable可预见nPreventible可预防自杀前的信号 可以从语言、身体、行为方面观察。n语言:直接、间接、委婉的暗示想死n身体:出现疲劳、食欲不振、头晕n行为:与常不同,如频繁洗澡、无故旷课、出走、自伤 通过自杀者的语言识别: 间接的陈述:n他们没有我会更好。n谁在乎呢?n如果我不在也无人在乎。n痛苦不会太久了。n你是否想过死亡是什么滋味?n我真想躺下去永不醒来。n隐讳的询问人寿保险政策n捐赠遗体的程序 通过自杀者的语言识别:n直接的陈述:n我想死n我无法再承受,想完全结束掉n我很难过,想放弃一切算了n死了就没有痛苦n我正在自杀 通过自杀者的行为识别 n退缩或独处日益增加n送出自己很珍贵的东西n出现失眠并且持续很久n食欲不振n有酗酒或吸毒的表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