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练习与题组的设计和训练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数学科 冼德载数学练习与题组练习的设计与训练一. 数学问题的基本内涵二. 数学题组与解决问题能力三. 数学题组练习的特征与功能四. 数学题组练习的设计与训练五. 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训练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数学能力认知层次数学问题的基本内涵一个数学问题,既蕴涵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又体现了 必要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反映了认知层次上的差异。当一个数学问题有了现实背景时,也就成了生活中的 问题。这时除了数学的认知外,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对数学 信息的阅读,同样成了问题解决的关键。1.事实性知识与基本技能 2.理解知识 3.运用规则 4.解决问题数感、符号感、 空间概念、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与代数 几何与图形 概率与统计解决数学 问题的能力对信息的 阅读能力对数学概念 与数量关系 的理解水平整理、分析与提取问题特征的抽象数学题组与解决问题能力突出问题的基本特征对问题特征的诊断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的特征通过题组方式的比较(提高能力的方法之一)总结与概括数学练习 什么是数学练习? 学生为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 数学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而进行的数学活动。这里既包括完成教师所设立的作业,更包括学生自己主动参 与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以及现代教育技术 的应用等活动。学习数学,不可能离开数学的练习。数学的,在其学习 的过程中、在其同化知识,建立认知结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 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这些练习活动的实施以及它的成效,既有赖于教师的精心设 计和安排,更有赖于教师的精心组织。数学题组练习的特征与功能一.结构性*凸显数学概念外延的基本结构*凸显隐含在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二.灵活性*多角度地体现数学问题与数量关系的特征*让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数学的思维、寻求解决方法 三.层次性*体现数学问题在不同层次上的认知(技能)要求*让学生领会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数学题组的设计与训练1.设计的基本方式:“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在一定量的信息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出发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突出数学概念外延的基本结构。注意: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性与层次性。一题多变:在同一情境中,通过改变信息或问题引发出不同的问题解决途径,突出同一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或数量关系的变式。注意:问题情境的变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的思维特征与生活经验。2.训练的基本方式:独立完成 交流对比 合作讨论* 根据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确定练习的方式* 题组训练的主要思维特征:比较练习前的比较 练习后的比较 方法的比较 思路的比较* 训练情况的反馈* 与独立性问题解决的结合 方法的迁移针对性。就是练习设计的目的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根 据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要注意练 习的实效。同时,相对于不同的课型,其针对性也有别。新授课: 针对知识迁移的需要,练习题具承上启下的作用。(铺垫练习) 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或障碍,练习题具启发性。 (探究练习) 针对学生形成数学技能或数学知识运用的需要,练习题具典型性。 (巩固练习) 练习课: 针对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练习题具反思性。(反馈练习) 针对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需要,练习题具思考性。(变式练习、发展练习)层次性就是练习的设计要突出层次,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练习到综合 练习。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的一些问题: * 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需要。 * 考虑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 * 考虑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材施教的需要。 复习课: 针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的需要,练习题呈结构性。(联系与对比的练习) 针对知识结构的建构与能力的提高,练习呈综合性。(综合性练习)反馈与矫正反映了对练习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有序的练习不是“放 羊式”的练习,而是应密切地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随时地 调控教师的教学策略。因此,练习的组织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1)关注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2)练习的组织形式要有利于练习情况的反馈。(3)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 练习的设计可按不同的课型特点和教学需要进行组合, 练习内容的设计与练习的组织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水平与认知规律进行。就是说,让学生通过组合型的练习或训练,逐步地理解、深化知识; 逐步 地掌握相关的技能。* 对每一个具体的课例,应视其实际内容特点、教学模 式的运用、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作调整。就是说,练习 的组合设计,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共性,又 有个性。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 活动课概念教学铺垫 引入练习 探索新知练习 巩固理解练习 变式发展练习唤起回忆练习 知识归纳练习 比较变 式练习 综合运用练习计算教学铺垫 性练习 尝试 性练习 模仿性练习 形成性练习基础性练习 巩固性练习 灵活性练习 综合性练习解决问题教学铺垫 引入练习 方法探求练习 典型范例练习 扩缩题组练习 拓展变式练习基础性练习 典型性练习 比较性练习 变式性练习 综合性练习几何教学操作感知练习 知识归纳练习 巩固新知练习 实践运用练习问题 情景设 计 操作交流练 习 实践探究练 习 能力发展练 习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训练百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右面是银行去年某天的存款利率表:1 . 表中都有哪些百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交流) 2 .如果有1000元,存一年,可以获得多少税后的利息?存3年呢?(独立) 3 . 小明有一笔至少在两年内都不会用的钱,你认为该用哪一种存款方式去存款?(尝试) 4 . 如果把3000元存3年,那么按你的存款方法,到期后会有多少收益?(比较一下不同方法的收益情况)(讨论)存 期年 利 率 (%)三个月1.80六个月2.25一 年 2.52二 年 3.06三 年3.69五 年 4.14分数初步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例:小东有一瓶1升的饮料,小明有一瓶750毫升的饮料。2 . 如果他们都喝了250毫升,他们各喝了自己那瓶饮料的几分之几? (分数基本关系)10007504. 如果他们都剩下250毫升,那么他们各喝了自己那瓶饮料的 几分之几?(概念深化)1.小东和小明都说:“我喝了我这瓶饮料的 。”他们喝的同样多吗? (分数基本特征)3.请你设计:当他们各喝了自己的饮料的几分之几时,两人喝的就同样多?并根据有关数据填空:(尝试运用)独立选择:他们谁看得页数多? A 小男孩 B 小女孩 C 同样多 D 说不清 请说说你的理由。讨论交流:什么情况下:A 男孩看得多B 女孩看得多C 看得同样多 能根据不同结果分别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整体“1”的量与几分之几的 量3计算 350 50 = 35 5 = 3 .5 5 = 3.5 0. 5 =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练习设计 铺垫性练习 1. 运用商不变性质填空(1) 6.21 0.3 =( ) 3 (2) 56.28 0.67 = ( ) 672. 判断下面哪几题的商是相等的,并说明理由(1)3.36 1.2 (2) 33.6 12 (3) 336 120 (4) 3361200尝试探究练习 计算: (1). 5628 67 = (2). 56.28 67 =(3). 56.28 0.67 = (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后再解决)“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技能训练3.把2.4扩大(或缩小) 倍,它的小数点就向( )移动( )位,变为( ) 。(10、100、1000)混合性练习 4. 把2.04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变为( ),再把它缩小100倍,变为( ).变式性练习 5. 2.042中的4在( )位上,移动小数点后,如果4在千分位上,则原数缩小( )倍;如果4在个位上,则原数就扩大( )倍;如果原数扩大1000倍,则4在( )位上.形成性练习 1. 2.4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原数变为( ),这个数是原数的( )倍.2.34.6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 位,原数变为( ),这个数比原数( )倍 .(一、二、三)分数初步认识巩固练习的设计1. 看图写分数2. 按分数填上阴影1. 写出下图中阴影表示的分数。2.2.在图中用阴影表示下面的分数。直观的分数直观分数的构造表象深化本质特征的凸显独立交流比较基本练习 基本运用 变式运用 综合运用(感性积累) (具体迁移) (多角度思考) (信息的分析和运用)巩固 深化 灵活掌握 开放性 (讨论交流) 认知深化 应用( ) ( ) ( )( ) ( ) ( )涂上黄色涂上红色 涂上黄色,涂上灰色“分数与图形”练习设计_单位“1”的扩展用分数表示 图中阴影部分根据分数在图 上涂上阴影周长和面积辨析练习的设计1. 格子图上的练习(每一小格都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各画出3个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2)各画出3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3)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吗?你发现什么? (4)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也相等吗?你发现什么? (5)给你18块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小纸片,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地感知周长和面积的特征 ,领会周长和面积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空间观念。小数乘除计算的基本训练设计1. 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3. 0 5 2.41 2 2 06 1 0 7 3 2 04 2. 8 0. 3 52 1 4 0 1 2 8 4 1 4 9 8 0 0. 3 6 0. 1 82 8 83 66 4 8 3. 已知425 36 = 153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4.25 3.6 = 4.25 0.36 = 42.5 0.36 = 0.425 0.36 =15336 = 1530 3.6 = 15.3 3.6 = 15.3 0.36 =2. 确定下面各题首位的商(位置与数值)。 基本技能形成技能的变式运用平面中的线与角1.图中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判断)2.图中有哪些角是锐角?哪些是钝角? 哪 些是直角? (判断)3.量一量,这里的锐角分别是多少度?钝角是多少度? (操作)4.你能从这里发现什么?A F BE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