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第3页 / 共112页
第4页 / 共112页
第5页 / 共112页
第6页 / 共112页
第7页 / 共112页
第8页 / 共112页
第9页 / 共112页
第1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吸附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概述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 吸附平衡和吸附速率 吸附分离过程和设备 变压吸附分离过程 变温吸附分离过程主要参考书: 冯孝庭主编,吸附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叶振华主编,化工吸附分离过程中国石化出版社 战树麟, 石油化工分离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 部分中外文文献 吸附分离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人类对吸附的认识和应用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远 古时代, 在马王堆古墓出土文物中人们就发现古人用 木炭来防水吸潮。说明当时人们已经了解到木炭具有 很强的吸附作用。 50年代以前,吸附剂种类少(活性炭,硅藻土和酸 性白土),且吸附性能差,人们对吸附的知识还停留 在直接开发使用上,应用叶只限于脱色,脱臭和防潮 用,吸附分离技术一直以辅助的作用出现在化工单元 操作中。 化工吸附分离成为大型工业的生产工艺和过程和完 整的单元操作过程,是在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概 述 60年代,合成固体吸附剂材料有了新的发展,新型吸 附剂的开发为吸附分离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基础。 首先,美国Mobile公司发明了合成沸石分子筛(A,X,Y, 丝光沸石等等), 它对空气中的氮具有优先吸附的特征, 因此被用于开发、分离空气制氧的工艺过程 活性炭吸附剂性能不断得到改善,制备了活性炭纤维 和炭分子筛,一些大孔吸附树脂也不断开发出来。 Skarstrom 发明吸附循环分离技术。使吸附分离成为一 种连续单元操作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 变压 吸附技术用于大规模气体分离场合的成功开发, 在吸附领 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使吸附分离技术成为化学工业和石 油化学工业中重要的气体分离和净化过程, 奠定了吸附分 离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概 述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吸附现象:吸附是一个表面传递过程,当气体或液体分子 与多孔固体表面相接触时,由于固体表面与气体分 子或液体分子之间作用力大于分子之间作用力时, 气体或液体分子会积聚在固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 吸附 。吸附的逆过程为脱附过程。吸附过程:固体表面吸附质浓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加 的过程 脱附过程:固体表面吸附质浓度随时间增大而减小 的过程 。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固体表面对气体和液体有吸附能力,具有吸附能力的 固体材料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物质为吸附质, 通常吸 附只发生在吸附剂表面局部位置,这样的位置称为吸 附中心或吸附位。吸附平衡:吸附过程进行的速率和脱附过程进行速率 相等时,固体表面吸附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这种状态为吸附平衡状态 。吸附速率和吸附平衡的状 态与吸附温度和吸附压力有关,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 吸附为等温吸附,恒定压力下进行的吸附为等压吸附 。描述它们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等压线。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吸附分类: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作用力不同) 物理吸附: 分子间力,作用力弱,可逆,可作为凝聚。 化学吸附:化学键力,作用力强,不可逆吸附。相当于化学反应。 化学吸附在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混合物吸附分离 过程中,多数的吸附分离过程属于物理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作用力不同,在吸附热,吸附速率,吸附活化能、选择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热(kJ/mol) 吸附质吸附速率活化能 温度 选择性吸附层数 可逆性4-40 处于临界温度以下所有 气体 不需活化,扩散控制, 速率快 约等于凝聚热 接近气体沸点 无选择性多层吸附 可逆40-200 化学活性蒸汽须活化,克服能垒 ,速率慢 化学反应热 高于气体沸点 有,与吸附质和吸 附剂特性有关 单层吸附 可逆或不可逆出现 新的特征吸收峰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判断: 根据吸附热大小 化学吸附热大,H2(62.8 kJ/mol), CO2(83.7 kJ/mol);物 理吸附热小,H2(8.37 kJ/mol), CO2(25.12 kJ/mol); 看吸附是不是有高度专属性,化学吸附有专属性和高度选择性,只对特定气体吸附;物理吸附则没有,对 气体均有吸附性,只是吸附量大小问题。 看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受温度影响规律,化学吸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而且吸附量增加;物理吸附速率 受温度影响小,吸附量随温度增加而降低。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吸附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在吸附剂固体 表面吸附能力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操作。吸附分离原理: A 选择性吸附 B 分子筛效应 C 利用微孔扩散性质进行分离 D 微孔中的凝聚吸附原理和吸附剂选择性吸附,由于固体吸附剂表面和气体分子之间性质 的差异造成同一吸附剂对不同吸附质分子吸附能力的差 异,有的组分吸附能力强,有的组分吸附能力弱, 直接 利用吸附能力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吸附为选择性吸附。 工业上分离过程大都属于这种分离原理。 分子筛效应,固体吸附剂是多孔材料,如果吸附剂的孔 径大小均一,并且与吸附质分子尺寸大小相当,当分子 尺寸小于孔径时,分子可进入吸附剂被吸附,而比孔径 大的吸附质分子被排斥在外,利用分子大小进行的吸附 分离的原理为分子筛分。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利用微孔扩散性质进行分离:气体在多孔固体中扩散速 率与气体性质,吸附剂性质,以及孔径大小有关,利用 扩散速率的差别可以将混合物进行分离,例如空气中氧 和氮在碳分子筛上的平衡吸附量大体相当,且两种分子 大小都小于碳分子筛的孔径,但氧分子的动力学直径要 小于氮分子的动力学直径,引而氧能以较快的速度进入 分子筛孔隙被吸附,氮的速率则相对较慢,两组分得到 分离。 微孔中的凝聚:多孔固体周围的可凝气体在与其孔径对 应压力下在附近吸附剂微孔中凝聚,利用活性炭吸附工 业中工业废气中有机物属于微孔凝聚。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吸附剂及其性能在吸附分离中起关键作用: 吸附剂条件: 多孔,比表面积大,对吸附质有较高的吸附能 力,在这主要指内表面,外表面一般没有吸附能 力 有高的选择性,对不同吸附质要有选择性的 吸附作用 能再生和使用次数多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化学性质稳定 价格合理吸附原理和吸附剂表1 吸附剂种类碳吸附剂 矿物吸附剂 其他吸附剂活性炭 多孔性SiO2 合成聚合物活性炭纤维 活性氧化铝 微生物菌体碳分子筛 金属氧化物 高分子絮凝剂含碳纳米材料 有机粘土 无机纳米材料金属的氢氧化物 微孔和中孔性金属有机材料沸石 混合型吸附剂膨润土 螯合纤维硅藻土 离子交换纤维海泡石 壳聚糖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工业用主要吸附剂: 活性炭 硅胶 活性氧化铝 沸石分子筛 碳分子筛 活性碳纤维 聚酰胺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原理和吸附剂活性炭:一种多孔含碳物质的颗粒粉末,非极性的,疏水性 和亲有机物的吸附剂,具有高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 500-1000m2/g,孔径分布宽。生产主要原料:含碳物质如木材,泥炭,煤,石油焦,果壳,其中 烟煤,无烟煤和果壳是主要原料。制备过程:原料处理,炭化和活化等步骤组成,不同原料制备 过程略有差别。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纤维(ACF)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吸附剂。 它是以粘胶基纤维为原料,经高温碳化活化后制成的纤维状 新型吸附材料。ACF具有优异的结构与性能特征,与社会上公 认的比较好的吸附材料颗粒状活性炭(GAC)相比,ACF 具有以下显著的的特点。 1、ACF具有微孔结构,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狭窄而均匀,且 孔呈多分散型分布。 2、ACF具有一定量的表面官能团,对各种无机和有机气体、有 机物及重金属离子等具有较大的吸附量,且吸附脱附快。 3、滤阻小 ,是GAC的 1/3; 4、对低浓度吸附质的吸附能力特别优良,。 5、ACF可制成纤维束、布、毡等各种形状。 6、ACF强度高,耐破损和撕裂,不会象GAC一样在操作中形 成沟槽和沉降。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吸附原理和吸附剂活性炭及活性炭纤维是非极性吸附剂,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吸附规律:芳香族化合物吸附力脂肪族化合物;分子量大的化合物吸附力分子量小;水中对溶质的吸附力有机溶剂中对溶质的吸附力。吸附原理和吸附剂硅胶: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和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 物颗粒,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孔径2-20nm, 主要用于吸附水和甲醇。工业上主要用于干燥 脱水,最大吸水量可达30%左右,但脱水深度不 够,主要用于初脱水。 制备方法:水玻璃为原料,与无机酸作用,中 和沉淀出H2SiO3,经老化缩水,成型,洗涤,干 燥,焙烧法制备。图1 沉淀法制备硅胶工艺流程示意图配置溶液中和沉淀老化缩水成 型洗 涤焙 烧过筛包装成品H2SO4水玻璃水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吸附原理和吸附剂活性氧化铝:化学式Al2O3.nH2O,极性吸附剂,主 要用于气体、液体的干燥脱水和碳氢化合物和 石油气的脱硫,用于脱水时,脱水深度高(几 个PPm),吸附水容量不及活性硅胶。 制备采用沉淀法,工艺流程和硅胶制备类似。沉淀分为酸沉淀和碱沉淀,以酸沉淀为主( 对原料要求低,成本低)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 吸附原理: 硅醇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 硅醇基与水形成氢键 硅胶吸附的水分愈多,吸附其他化合物的能力愈弱。 吸水量超过17,不能作为吸附剂了。 加热到100110时即可除去水,恢复吸附活力,这一过程 称为硅胶的活化。 吸附特点: 对极性物质的亲和力强于弱极性物质。 溶剂极性弱,吸附剂对溶质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增强,吸附 剂对溶质吸附力弱。 溶质被硅胶、氧化铝吸附,当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 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吸附原理和吸附剂避免化学吸附,分离酸性物质,如分离醌类宜用硅胶,分离碱性物分离酸性物质,如分离醌类宜用硅胶,分离碱性物 质宜用氧化铝。质宜用氧化铝。缓解化学吸附:如在薄层层析分离酸性(碱性)物质时,往往要如在薄层层析分离酸性(碱性)物质时,往往要 加入适量的醋酸(氨、乙二胺)以克服拖尾现象。加入适量的醋酸(氨、乙二胺)以克服拖尾现象。判断物质极性方法: 各官能团的极性顺序;各官能团的极性顺序; 化合物的极性由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 列方式等综合因素决定; 溶剂的极性可根据介电常数()的大小判断。吸附原理和吸附剂沸石分子筛:一种水合结晶硅酸盐或硅铝酸盐,具有均匀微孔 ,孔径与分子大小相当,由于其孔径可用来筛分 大小不同的分子,称为沸石分子筛、分子筛沸石 或分子筛。分子筛有多种类型,但均具有独特的 规整晶体结构,具有发达的微孔和较大的比表面 积;它表面具有较强的酸中心(部分具有碱中心 )种类:A,X,Y,ZSM-5,丝光沸石等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吸附原理和吸附剂原料混合搅拌成胶成核晶化洗涤分离干燥脱水除模板剂白色粉末离子交换干燥焙烧图 2 水热法制备沸石分子筛过程影响因素: 化学组成硅铝比碱度水量模板剂量种类 晶化条件温度时间吸附原理和吸附剂沸石分子筛性能:吸附物性:具有很高的吸附量和独特的择形吸附性能干燥剂和吸附剂。离子交换性:沸石骨架带电荷,平衡阳离子可以交换并产生酸中心或碱中心催化剂。孔道择形性:孔结构可裁剪和调变择形催化剂。再生性能:吸附剂或催化剂失活后可重现。吸附原理和吸附剂沸石分子筛的应用:主要用于分离和催化,分离领域主要是 干燥脱水(干燥剂)和吸附分离(吸附剂) 。在催化领域,其本身做催化剂或作为催化 剂的载体,主要应用与石油炼制与加工、芳 烃择型转化与合成、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吸附原理和吸附剂碳分子筛:一种兼具有活性炭和分子筛特性的碳质吸附剂, 非极性吸附剂,孔径分布均一,和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