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6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5页 / 共66页
第6页 / 共66页
第7页 / 共66页
第8页 / 共66页
第9页 / 共66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2,考点内容解读,考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_,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传统文化,爱国主义,2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_之中。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团结统一、_、勤劳勇敢、_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好和平,自强不息,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_,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_这个主题。 (2)爱国主义的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_。,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支柱,(3)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_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_,拥护_,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具体,社会主义,祖国统一,深化拓展1.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B C D,【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对联体现了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点拨】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的典故、诗词、格言。 (1)团结统一: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同胞共气,家国所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爱好和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不畏强御。,(4)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5)爱国主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感 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A B C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特殊的音乐形式”。正确,选B。【答案】B,【点拨】爱国主义具有时代内涵。爱国主义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切实的内涵。古人云,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它更多地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和聪明才智推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考点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_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_的过程。,历史积淀,丰富,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_、鲜明的_和_。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2)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_,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时代内容,深化拓展 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表现及内容,“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精神至今深入人心。可见雷锋精神() A仍有现实意义 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C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解析】雷锋精神至今深入人心说明雷锋精神对当今社会仍有很大影响,因而可以说仍有现实意义,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因而不选B、D;雷锋精神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因而C是正确的。故选A、C。【答案】AC【点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时代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注意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考点3,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_”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主心骨,理论体系,(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_。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_。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优良传统,思想文化,(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_相结合。以_的民族精神和以_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5)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_、弘扬者和_,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传播者,建设者,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1)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2)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_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综合素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_的需要。 (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拓展克服对民族精神认识的几个误区 (1)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不但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渗透的图谋。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材料2: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材料3: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解析】本题为文化生活部分有关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考查题。要求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原因,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继承性、与时俱进及包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2)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点拨】中华民族精神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来把握。“是什么”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为什么”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意义;“怎么办”把握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本课知识归纳,社会生活链接,多难兴邦,灾难彰显民族本色【背景材料】(链接生活实例!) 材料1:2010年来重大自然灾害清单 干旱:入春以来,全国有25个省份遭受重旱,江河干涸、土地龟裂。 洪涝: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险情出现之多、受灾损失之重,都创下了本世纪以来的极值。 地震: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遭受地震灾害,其中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台风:“狮子山”等5场台风先后在我国登陆,横扫东南沿海地区。 泥石流:8月7日23时20分,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吞噬1000多个鲜活的生命。 冻雨:2011年年初,我国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区遭受了低温冻雨天气,给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带来重大损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