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络培训计划 一、培训项目:经络理论知识学习,手法的培训。主要有十二经络和任督脉走向及常用穴位的认识。 刮痧、拔罐、走罐、拍打、艾灸的作用和常见反应。二、目的: 培训后可以按调理方案正确操作, 对中医经络诊治及反应有正确的认识。刮痧(Skin scraping)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 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 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 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 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治病原理1、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 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 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 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 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 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刮痧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第三是通过刮 痧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治疗原则 1、阴阳:是中医的基本理论核心,也 是八纲的总纲。 2、表里:是指一般疾病所在部位的深 浅而言。 3、寒热:是指冷疾病的性质而言。 4、虚实:是指人体正气的盛衰和病邪 的消长。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 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 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 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 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 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 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 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 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 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 ,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 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治疗作用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 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 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 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 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 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 平衡。 (三)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 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 人体刮痧经络图(6张) 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 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 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 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 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 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 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 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 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 病灶修复。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 理有: 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 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三是紧张或痉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 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的划分是以十二经循行分布为依 据的,即十二经脉都各有分支之络,这些络脉浮行于体表, 有各自的分布区域,因为经脉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为十二 ,手足六经相合则称为六经皮部。 经脉的分支为络脉,皮部又可说是络脉的分区,故素 问皮部论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经 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素问皮部论:“ 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 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府藏也。 ”指出病邪由外入内, 经皮呻络呻经呻腑挛的肌肉通过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 法作用下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 生物电等),当 刮痧工具(8张) 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 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 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 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 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 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 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 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 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 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 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 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 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 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 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 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 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 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 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 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 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 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 谢,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 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 ,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 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 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适应病症 内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 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 、中风后遗 症、泌尿系感染、遗尿症、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 、眩晕、糖尿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 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 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除慎用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 种病症,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均可用全息经络刮痧法治疗。 外科病症: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 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 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 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外科如痔疮、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 疹、脱发等病症。 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 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 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 聋、耳鸣等病症。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 后病等。 保健: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 从狭义来讲,痧证是特指一种疾病。古人认为,痧证主要是内风 、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 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外 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常发痧证。年四季都布发 生痧症的可能,但以夏秋季为多见。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 痧点,二是酸胀感。根据病情轻重,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表现 与急重表现:1)一般表现:多表现为头昏脑胀,心烦郁闷,全 身酸胀,倦意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邪入 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淤;遇食积痰火,结聚而不散 则皖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2)急重表现:起即心胸憋闷 烦躁,胸腔大痛,或吐或泻,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卒然 眩晕昏例,面唇青白,口噤不语,昏厥如尸,手足厥冷,或头额 冷汗如珠,或全身无汗,青筋外露,针放无血,痧点时现时隐, 唇舌青黑,均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刮拭方法 1、头部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涂 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 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太阳穴:太 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头部两侧:刮板竖放 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头顶 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 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 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 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全息穴区 :额顶带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刮拭。顶枕带及枕下旁带从上向下 刮拭。顶颈前斜带或顶颞后斜带及顶后斜带从上向下刮拭。额中 带、额旁带治疗呈上下刮拭,保健上下或左右方向刮拭均可。全 息穴区的刮拭采用厉刮法。 2、面部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瘀影响美观 ,因此手法须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口腔、耳、鼻病 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 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3、背部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 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 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 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4、胸部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 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 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 部从上向下刮拭。 5、腰部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3分之1边缘,自左 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6、四肢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 肢体未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 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 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 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 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 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 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民间刮痧法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选取刮拭部位,基本上采取哪疼刮哪的 “阿是”穴取穴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中暑、急性胃肠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