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1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一、 对立统一规律 二、 质量互变规律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四、矛盾分析方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矛盾的含义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既 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 斗争性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矛盾律:A与a命题必有一假,不 能同时肯定辩证矛盾:揭示的是事物的两面 性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相对 立又相同一的性质和倾向,即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矛与盾1.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 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 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2. 同一性的两种情形:(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互相转化。(二)矛盾的同一性NS矛盾双方相互依 存,互为条件,共处 于一个统一体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 后相随。 老子 老子(三)矛盾的斗争性1.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对 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以及互相分离的性 质和趋势。2.斗争性的多种形式:一切对立面之间 的互相否定、排斥、差别、限制、分离等。市场竞争学术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战场厮杀教学案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同一中有斗争,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中有同一,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2)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取有利于自 己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 物的发展。(3)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 基本趋势。(一)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植物和动物之间,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 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 气,呼出二氧化碳,它 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 相互促进的。正反双方相互依存构成了 矛盾的统一体,各自发挥自身 的优势,利用对方的劣势从而 使辩论激烈展开;辩论问题是 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规定着 辩论的性质和方向。 大学生辩论赛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推动事 物的量变。(2)推动事物的质变。 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共同推动事 物的发展推动天体演化 的动力,是吸引和 排斥既斗争又统一 的相互作用。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 展的。原始人狩猎人工插秧收割机(二)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内因与外因的含义(1)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诸要 素间的对立统一。(2)外因即外部矛盾,是一事物与它事 物间的对立统一。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 第一位的原因。(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 第二位的原因。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内因与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1)内因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和 发展趋向(2)外因对事物起加速或延缓作 用,有时候甚至能起重大的影响作 用。 搞活国有企业,一方面 要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创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更重 要的是企业自身要注重练“ 内功”,面向市场,完善内 部机制。3.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 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朱 鎔 基(一)矛盾普遍性的含义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中,即矛盾无处不在。2.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 自始至终,即矛盾无时不有。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自然界充满了矛盾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失业原始人狩猎1、一分为二的思考习惯2、宽容心,求同存异的合作精神3、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任何事,任何人都有 两面矛盾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二)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 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莱布尼茨矛盾的特殊性(区分3对概念)(1)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 根本矛盾之分。(2)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 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3)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而言,又 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地位的特殊性: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 定事物性质及其发展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则是不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基本 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 矛盾: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教学 提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矛盾地位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 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 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教学 提示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 居支配地位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矛 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 发展生产 改善生活物质与意识 物质 意识教学案例试分析:(1)为什么说农业是基础行业(2)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4)抗日时期“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错误在 于哪里3.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1)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例如:战争(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例如:阶级对立(3)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例如:国共合作(4)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例如:台海问题(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 盾问题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我 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为我们 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就在于:割裂了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肯定个性而否定个性(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 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和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 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四、矛盾分析方法坚持对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 法去解决,做到“因地制宜”、“因 时制宜”、“量体裁衣”、“对症下 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毛泽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 确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唯物辩证法这一 原理科学运用。 邓小平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反 对“一点论”与“均衡论”。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二、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质量互变规律(一)事物的质1.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直接规 定性2.质与属性:属性就是一事物与他事物 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3.对事物进行定性分析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1.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 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2.由质到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二)事物的量(三)事物的度1.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范围或幅度。2.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 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 限和最低界限。(一)量变的涵义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 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 排列组合上的变化。二、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二)质变的含义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 物,是对原有度的突破。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准是看事物的变化 :A/是否剧烈 B/是否显著 C/是否迅速D/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 以成江海。 荀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辩证法名言录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适度的原则3.改革与革命相结合的原则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定性分析与定 量分析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掌握适度原则掌握分寸和火候,物极必 反,过犹不及,乐极生悲改革与革命相 结合原则法律上定罪与量刑 事故的认定与剖析教学提示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辩证的否定二、否定之否定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一、肯定和否定的含义(一)肯定1、肯定因素: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 面2、肯定阶段:事物肯定方面占主要方 面的发展阶段3、肯定作用:一事物对它事物的支持 、赞同,继承等作用一、肯定和否定的含义(二)否定1、否定因素: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 面2、否定阶段:事物否定方面占主要方 面的发展阶段3、否定作用:一事物对它事物的反对 、批判、消灭等作用肯定和否定社会肯定因素:生产、建设、改革、 发展、调节、稳定、秩序 否定因素:动乱、腐败、污染、 战争、保守、倒退、分裂肌体肯定因素:生长、发育、成熟、 营养、代谢 否定因素:疾病、衰老、损伤、 老化、退化等(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否定观辩证的否定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时代 发展石器 时代牛耕 时代蒸汽机 时代电子 时代信息 时代生命 起源无 机 物有 机 物低 等 动 物高 等 动 物人人的 一生胚 胎童 年青 年老 年死 亡1.不承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不承认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3.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三)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局限性(一)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 过程与统一。1.事物发展的周期: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2.从内容上看: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 自我完善(1)是事物自身发展的中断和新发展过程的开始(2)是事物自身发展和完善的继续和必经的环节 二、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否 定否定之否定肯 定植物 生长秧 苗种 子种 子社会 发展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认识 发展实 践认 识实 践生产 生活消 费生 产生 产从表现形式上看,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 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 势是前进的、上升的。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 道路是曲折的和迂回的。(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2)事物发展中可能出现暂时的倒退。(二)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 发展原始 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共产主 义社会人的 一生幼 年童 年青 年壮 年老 年事物发展趋势: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道路:曲折的、迂回的思考:社会复辟与人类进步;人生挫折与逆境成才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1.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 前进与曲折。2.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错误观点。3.科学、合理地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本章思考题1.依据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思想谈和平与发展的国际 环境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意义。2.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