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鼻的应用解剖生理 一、鼻的应用解剖 l l 鼻(nose)由外鼻、鼻腔和 鼻窦三部分构成。(一)外鼻l 外鼻突出于颜面中 央,形似一基底向下 的三棱锥体。l 鼻根位于两眶之 间,与鼻尖之间为鼻 梁,鼻梁两侧为鼻背 ,鼻尖两侧谓鼻翼, 鼻底上有两个前鼻孔 ,两前鼻孔间的软组 织分隔是鼻小柱。外鼻软骨支架外鼻软骨支架主要由鼻外侧软骨、鼻翼大、小软骨 、鼻中隔软骨和鼻副软骨构成。大翼软骨外侧脚构 成鼻翼支架,左右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构成鼻小柱 支架外鼻骨支架外鼻骨支架主要 由 鼻骨、额骨 鼻部和上颌骨额 突组成梨 状 孔梨状孔由鼻骨 、上颌骨额突 及腭骨突起共 同形成1 鼻部皮肤鼻尖、鼻翼及 鼻前庭皮肤较 厚,感觉敏感 ;鼻尖及鼻翼 处皮肤含有较 多汗腺和皮脂 腺,易生疖肿l 外鼻的静脉回流主 要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 (facial vein)汇人颈内静 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 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 连通。l 面部静脉无瓣膜, 血液可正逆向流进海绵 窦,所以当挤压鼻或上 唇疖肿时,则有引起海 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之危 险。l2 静脉回流3、神经 运动神经为面神经 ,感觉神经主要是 三叉神经第一支( 眼神经)和第二支 (上颌神经)的一 些分支,即筛前神 经、滑车神经、滑 车下神经和眶下神 经。4、淋巴回流l外鼻的淋巴主 要汇入下颌下淋 巴结和腮腺淋巴 结。(二)鼻腔 l鼻腔前起自前鼻孔,后止 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 鼻中隔将鼻腔分成两腔, 每侧鼻腔又分为鼻前庭和 固有鼻腔。鼻前庭前界为 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 其特征是长有鼻毛,并富 含皮脂腺和汗腺,易发生 疖肿。l1鼻前庭(nasal vestibule)位于鼻 腔前部,由皮肤覆盖到鼻阈 (limen nasi),皮肤上有鼻毛、皮 脂腺和汗腺,易患疖肿。由于缺 乏皮下组织,皮肤与软骨膜紧密 粘合,故发生疖肿时,疼痛较重 。 l2固有鼻腔(nasal fossa proper)简称 鼻腔,在鼻阈和后 鼻孔之间。鼻前庭 皮肤与固有鼻腔粘 膜移行处称鼻阈, 鼻腔分为内、外侧 和顶、底四壁。(1)固有鼻腔顶壁顶壁前段倾斜上升, 后段倾斜向下,中段 水平,即为筛骨水平 板,属颅前窝底的一 部分,板上多孔(筛孔 ),又名筛板,容嗅 丝通过达颅底。筛板 薄而脆,外伤或手术 时较易损伤。l即硬腭的鼻腔 面,与口腔相 隔。前3/4由上 颌骨腭突和后 1/4由腭骨水平 部构成。 (2)底壁:l即鼻中隔(nasal septum)主要由鼻 中隔软骨和筛骨正 中板和犁骨构成。 鼻中隔前下部的粘 膜内动脉血管组成 网丛,此处称为利 特尔区,又称易出 血区。(3)内侧壁:(4 4)后鼻孔)后鼻孔后鼻孔组要由蝶 骨体、蝶骨翼突 内侧板、腭骨水 平部后缘、梨骨 后缘围绕而成。l鼻腔外侧壁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 片,外覆粘膜,依次称为下、中、上鼻甲。各鼻甲 的外下方均有一裂隙样空间,对应地依次称为下、 中、上鼻道。(5)外侧壁l下鼻甲(inferior turbinate)是最大的鼻 甲,为一单独呈水平状卷 曲的薄骨,其前端接近鼻 阈,后端距咽鼓管咽口1 1.5cm。下鼻甲肿胀或 肥厚时引起鼻塞,也可影 响咽鼓管通气和引流,进 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而出现耳聋、耳鸣等耳部 症状。下鼻甲和下鼻道下鼻甲和下鼻道l下鼻甲上缘中部的泪 突与泪骨连接,形成 鼻泪管,其外侧面与 鼻腔外侧壁及下鼻甲 附着部共同形成下鼻 道。下鼻道顶端有鼻 泪管开口,下鼻道外 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 着处骨质较薄,是上 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 进针位置。l l中鼻甲为筛窦内侧壁的标志 ,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附着 于前颅底骨,后部向后延伸 ,并逐渐发生方位的改变。 中鼻甲的后附着部呈从前上 向后下倾斜的冠状位,称为 中鼻甲基板(将筛窦分为前 组筛窦和后组筛窦)。中鼻甲和中鼻道l在该水平以下,鼻 甲与鼻中隔之间的 不规则间隙称为总 鼻道,为呼吸区粘 膜覆盖,含有丰富 的腺体及杯状细胞 ,且毛细血管与小 静脉之间形成海绵 状血窦,具有重要 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l 以中鼻甲游离缘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 隙为嗅沟,此部位鼻腔粘膜为嗅区粘膜。 中鼻甲和中鼻道中鼻道外侧壁有两个 隆起前下者名钩突, 后上者名筛泡,属筛 窦结构。两者之间半 月形裂隙,名半月裂 孔,其向前下和外上 逐渐扩大的漏斗状空 间,名筛漏斗。以筛漏斗为中心的一 组解剖结构,包括中 鼻甲、钩突、筛泡、 筛漏斗、以及额窦、 前组筛窦和上颌窦自 然开口统称为窦口鼻 道复合体,内镜筛窦 手术亦以中鼻甲、钩 突和筛泡作为手术标 志和进路。l上鼻甲亦属筛骨结构 ,位于鼻腔外侧壁上 后部位,前鼻镜检查 一般窥不到上鼻甲。 上鼻甲后端的后上方 有蝶筛隐窝,蝶窦开 口在此。后组筛窦则 开口于上鼻道。l上鼻甲和上鼻道上鼻甲和上鼻道鼻鼻 腔腔 粘粘 膜膜鼻腔粘膜包括嗅区和呼吸区粘 膜。嗅区粘膜分布于上、中鼻 甲内侧面及相对应的鼻中隔的 表面,含有嗅细胞和嗅腺,其 分泌物能溶解含气味物质,刺 激嗅毛而产生嗅觉。呼吸区粘 膜分布于中鼻甲与之相对应的 鼻中隔平面以下,为假复层柱 状纤毛上皮。纤毛的运动方向 自前向鼻咽部。粘膜中含有丰 富的腺体及杯状细胞,能产生 大量分泌液。鼻鼻 腔腔 血血 管管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 、 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 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 动脉丛,称为利特尔丛,此区称 利特尔区。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 构成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老 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 有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称 为鼻咽静脉丛,是后部鼻出血的 重要来源。鼻窦l鼻窦(accessorynasalsinuses)是围绕鼻腔颅骨内的含 气空腔。一般左右成对,共有4对。依其所在颅骨 命名,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l按其解剖位置和窦口 所在部位,分成前后 两组:前组鼻窦包括 上颌窦、前组筛窦和 额窦,分别开口于中 鼻道;后组鼻窦包括 后组筛窦和蝶窦,前 者开口于上鼻道, 后者窦口位于蝶筛隐 窝l上颌窦为4个鼻窦 中最大者,平均 容积为13ml,有 5个壁:前壁、后 外壁、内侧壁、 上壁和底壁。上颌窦l前壁的中央最薄,称尖齿窝(canine fosss),是上颌窦手术(方式)的进 路。眶下缘下方有一眶下孔,为血管和神经通过处。 l后外壁与翼腭窝与颞下窝毗邻。l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下部,此壁后上部有窦口与中鼻道相通。 l上壁即眼眶的底壁,故上颌窦疾病和眶内疾病可相互影响。 l 底壁即上颌骨牙槽突,故牙根炎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l l因窦口位置较高, 不易引流,故易感 染成上颌窦炎。后 外壁与翼腭窝和颞 下窝毗邻近翼 内肌, 故上颌窦恶性肿瘤 破坏此壁累及此肌 可致张口受限。 l筛窦位于筛骨中,为 4组鼻窦中解剖关系 最复杂,自身变易最 多、与毗邻器官联系 最密切的解剖结构。 筛窦气房数目视其发 育程度不同而异。筛 窦被中鼻甲基板分为 前组筛窦(开口引流 于中鼻道)和后组筛 窦(开口引流于上鼻 道)。筛窦筛窦共有六壁:外侧壁、内侧 壁、顶壁、下壁、前壁、后 壁。 l外侧壁即眼眶内侧壁,菲薄 如纸,称纸样板(lamina papyracea),此板极易被鼻腔 肿瘤破坏侵犯眶内,筛窦手 术也易损伤此壁和眶内结构 。顶壁借一骨板与颅前窝相隔 。因此,筛窦病变、外伤及 手术可破坏此壁造成颅内并 发症。ll额窦位于额骨内 板和外板之间, 左右各一。额窦 开口经鼻额管引 流至额隐窝,而 额隐窝在中鼻道 的开口可因钩突 的解剖位置不同 而异。额窦l额窦有4 壁:前壁、后壁、底壁和内侧壁 。l前壁较坚厚,含骨髓,炎症或外伤可致 骨髓炎。l后壁较薄,且有导静脉和骨裂隙,故额 窦炎亦可能引起脑膜炎或额叶脓肿。 l 底壁相当于眼眶内上角,此壁甚薄,炎 症时有明显压痛。底壁内下方有额窦开 口,经鼻额管引流到中鼻道前端。l内侧壁实为两侧额窦之中隔,多偏向一 侧。 l蝶窦居蝶骨体内, 左右两个窦腔的大 小形态多不对称。 Hammer将蝶窦分为 3型:甲介型、鞍前 型和鞍型。其窦腔 的气化及发育鞍型 最好,鞍前型次之 ,甲介型最差。蝶窦蝶窦各壁,尤其是外侧壁、上壁和后壁, 毗邻关系复杂,是常规鼻窦手术及鼻内 镜鼻窦手术最危险的区域。 外侧壁与颅中窝、海绵窦、颈内动脉和视 神经管毗邻,此壁为重要解剖部位,蝶 窦手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视神经管和颈内 动脉。 顶壁为蝶鞍底,经鼻一蝶窦脑下垂体瘤摘 除术即经顶壁施行。前壁有窦口,下壁 为后鼻孔上缘和鼻咽顶。 l鼻窦的血管、淋巴和神经l1.血管l(1)上颌窦由鼻后外侧动脉、上颌牙槽后动 脉和眶下动脉等供应;静脉回流入蝶腭静脉。l(2)筛窦由筛前、筛后、眶上和鼻后外侧等 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入筛前、筛后静脉、硬脑 膜的静脉和嗅球、额叶的静脉丛。l(3)额窦由筛前、眶下和鼻后外侧等动脉供 应,静脉回流入筛静脉和矢状窦。l(4)蝶窦由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上颌动脉 咽支和蝶腭动脉的小分支等供应,静脉回流入 蝶腭静脉,并有静脉与海绵窦相通。二、鼻的生理 l(一)鼻腔的生理功能l 1呼吸功能 l 2嗅觉功能 l 3共鸣作用 l 4 反射作用l鼻腔生理学l1.呼吸功能l(1)过滤、清洁作用:鼻毛对粉尘有过滤作 用;粘液毯粘附小的尘埃和微生物;粘液表面 的活性物质(溶菌酶、干扰素和抗体),对病 毒和细菌也有一定的作用。l(2)温度调节作用:依赖鼻腔粘膜血管(主 要是海绵窦)的舒缩作用,使吸入鼻腔的气流 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l(3)湿度调节作用:依赖鼻腔粘膜中分泌性 上皮和各种腺体的分泌物以及毛细血管的渗出 维持鼻腔的湿度。l鼻腔生理学l2.嗅觉功能l 嗅区粘膜含有嗅细胞和嗅腺, 其分泌物能溶解含气味物质,刺激 嗅毛,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 嗅球传至大脑嗅觉中枢产生嗅觉。 嗅觉起着识别、报警、增进食欲、 影响情绪等作用。l鼻腔生理学l3.共鸣功能l 依赖鼻腔和鼻窦的三维构筑产 生共鸣作用,使声音圆润而富有个 性特色。l鼻腔生理学l4.反射功能l(1)鼻粘膜神经分布极为丰富,可反 射性引起血管的舒张或收缩以调节吸入空 气的温度和湿度;l(2)当刺激性气体或异物接触鼻粘膜 后可导致喷嚏反射,以保护机体。l(3)鼻肺反射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 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l鼻窦生理学l 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连续,所 以鼻窦也具有鼻腔的某些生理功能 ,如细胞分泌、共鸣作用等。此外 ,还可减轻头颅重量,缓冲外来冲 击力,对重要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 用。l第二章第二章 鼻及鼻窦的检查法鼻及鼻窦的检查法l一.耳鼻咽喉检查所需的基本设备l 检查台、光源、额镜、头灯以及 常用的检查器械:耳镜、膝状镊、枪 状镊、后鼻镜、喷壶、间接喉镜、音 叉、压舌板、耵聍钩、前鼻镜、卷棉 子。l二.外鼻及鼻腔的检查法l(1)病史询问:主诉,鼻部症状,现 病史,过去史,家族史和个人生活史等 。l(2)外鼻检查法:观察外鼻的形态( 有无畸形、前鼻孔是否狭窄)、颜色、 活动(有无鼻翼塌陷及鼻唇沟变浅); 触诊(有无鼻骨下陷、移位,压痛点, 弹性感等);有无鼻音。l(3)鼻腔检查法:l鼻前庭检查法:l徒手检查法 以拇指将鼻尖抬起并左右 活动,利用反射的光线观察。l前鼻镜检查法 方法及注意事项(正常 鼻甲形态与鼻粘膜色泽;辅助检查;阳性 体征)l后鼻镜检查法:利用间接鼻咽镜、纤维 鼻咽镜分别经口及鼻腔,检查后鼻孔及鼻 甲和鼻道的形态、颜色、分泌物等。l(3)鼻腔检查法:l鼻前庭检查法:l徒手检查法 以拇指将鼻尖抬起并左右 活动,利用反射的光线观察。l前鼻镜检查法 方法及注意事项(正常 鼻甲形态与鼻粘膜色泽;辅助检查;阳性 体征)l后鼻镜检查法:利用间接鼻咽镜、纤维 鼻咽镜分别经口及鼻腔,检查后鼻孔及鼻 甲和鼻道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