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嬰兒室與新生兒加護病房 之院內感染管制林秀真 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小兒感染科 主任 實驗診斷科 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講師Neonates Healthy neonates 產房感染管制 母嬰同室感染管制 嬰兒室感染管制 Sick neonates (NBC, NICU) Prenatal infection-mothers disease Perinatal infection- mothers disease, mothers colonization, Postnatal infec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Neonates Immunocompromised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from Mother Environment Hospital personnel Visitors Colonization microorganism may be potential invasive infection From Mother Immunization Rubella HBV Varicella Good prenatal screening GBS colonization Enterovirus HIV Herpes Simplex Virus Early therapy GBS桃縣壢新醫院嬰兒室爆發腸病毒群 聚感染 2005/6/3家長們注意囉!桃園縣壢新醫院嬰兒室爆發疑似新生兒腸病毒群聚感染事件,有3名新生兒遭克沙奇B群病毒感染,已轉送長庚醫院加護病房觀察中。桃園縣衛生局據報後在昨天緊急前往該院協助感染控制。據衛生局林雪蓉指出,幼童及成人若感染克沙奇B群病毒,幾乎不會有什麼症狀,但新生兒感染克沙奇B3腸病毒時,有些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部分卻可能會出現包括發燒、無菌性腦膜炎等重症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敗血症、黃疸,甚至死亡;由於新生兒感染腸病毒重症時並不會像一般幼童有手足口紅疹等病狀,提醒民眾只要新生兒有發燒症狀時就應立即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年份 報告病例數 確定病例數 死亡病例數 致死率 87 405 405 78 19% 88 107 35 9 26% 89 457 291 41 14% 90 633 391 58 15% 91 315 162 30 18% 92 139 70 8 11.5% 93 148 50 5 10.0% 87至93年臺灣地區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 例數,新生兒垂直傳染 在自然產的過程中接觸到母親的分泌物( 但是剖腹產的新生兒也仍有可能感染) 接觸到母親的血液及呼吸道的分泌物 少數在子宮內就感染到腸病毒的個案報告 出生後的感染源則可能來自母親及其他人 新生兒感染後的表現可以是沒有症狀,或 者出現發燒,無菌性腦膜炎,嚴重者則出 現敗血症、嚴重肝功能異常及心肌炎,甚 至死亡 產房檢疫內容 最近十天內,是否有以下症狀 發燒38C 感冒症狀:咳嗽、咽峽炎、口腔潰瘍、喉嚨 痛、鼻塞 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瀉 皮膚出現疹子 接觸史:最近十天內曾與診斷患有或疑似腸 病毒之個案接觸或共同居住,尤其是幼童孕婦個案之處理-1 住院個案安排於DR6單人房,並採取接觸、飛沫 、腸胃道隔離措施 採全責護理並集中護理,盡量減少進出隔離病室 醫療物品單獨使用。限制訪客並加強感染管制 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糞便以0.6 漂白水浸泡 20分鐘後,再沖入馬桶, 病歷勿攜至病人單位 使用個人專用體溫計一支,血壓計、聽診器則固 定使用一副,個案轉出或出院後,以0.6%之漂白 水(1:10)施行終期消毒孕婦個案之處理-2 須採檢的檢體-throat、rectal、endocervix virus culture各1套 產婦生產後應入住單人房隔離,且不至嬰兒室 餵奶及不採母嬰同室 觀察產婦有無發燒(體溫38C)或腸病毒感 染症狀,若產後情況良好,建議儘早出院 醫護人員自主健康管理,若有發燒及腹瀉情形 ,須通報單位主管及管染管制室From Environment 嬰兒室空間及設備 Milk 之消毒醫療院所嬰兒室感染預防參考 措施-CDC-1 嬰兒室須增設隔離床位,以便收容有疑似症狀 (如發燒、腹瀉)之新生兒或母親曾於待(生 )產期間出現疑似症狀(如發燒、腹瀉)之新 生兒,床與床間應有適度間隔 每一嬰兒床需定期消毒。新生兒出院後,嬰兒 床必須經終期消毒後,才能提供其他新生兒使 用 奶瓶、奶嘴均應充分清洗,避免奶垢殘留,玻 璃奶瓶應以高壓蒸汽消毒,塑膠奶瓶、奶嘴( 含安撫奶嘴)需煮沸消毒後,才可使用 醫療院所嬰兒室感染預防參考 措施-CDC-2 非嬰兒室當班及有症狀(如發燒、腹瀉)之工 作人員禁止進入嬰兒室。照護新生兒之醫護人 員於進入嬰兒室前,應注意手部消毒及更換隔 離衣(乾洗手液無效,需使用消毒液洗手), 並於照護每一新生兒前、後,應確實正確洗手 ,降低交互感染之機會。對於可能接觸之工作 平檯,應定期以稀釋之漂白水加強清潔消毒 嬰兒室之護理人員的安排,請依嬰兒數適當調 整,以避免負荷過重,影響照護品質醫療院所嬰兒室感染預防參考 措施-CDC-3 嬰兒室內使用之消毒器具、敷料罐應定期清洗 更換 嬰兒室飲水設備之冷水與熱水系統間,不得互 相交流。新生兒飲用水,務必使用煮沸過的水 加強母親衛教,母親進入嬰兒室餵奶前應確實 洗淨雙手,注意個人衛生,並有適當的餵乳室 回診之嬰兒,嚴禁再送入嬰兒室 若醫院採行母嬰同室措施,在接觸或哺育新生 兒前,務必更衣洗手 改善前改善後改善前改善後Milk 之消毒 Pasteuried (巴士德滅菌法) 62.5 OC for 30 min Routine microbiologic monitoring is not recommendedFrom colonization Colonization of healthy neonates 2nd or 3rd day after birth Nose & umbilicus- S epidermidis, - hemolytic Streptococci GI tract- E. coli, lactobacilli, anaerobes Colonization of neonates in NICU Nose, throat, umbilicus Klebsiella, Enterobacter, Citrobacter減少有害菌之移生 儘早開始母嬰同室 最好24小時母嬰同室 餵食母乳From Visitors- 母嬰同室之感染管制-1 進入病房前應先洗手。母親餵食前及訪客在接 觸嬰兒前後皆應洗手至少20秒,可減少交互 感染 工作人員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咽喉炎) 、發燒、腸胃炎、皮膚有化膿性感染或傳染性 疾病,於發病期間,不宜在母嬰病房工作 。盡量安排固定健康的護理人員照顧 母嬰應避免與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觸,如訪客有 呼吸道感染者不宜拜訪母嬰,若必要須戴口罩母嬰同室之感染管制-2 限制訪客一、二位,訪客時間不超過二十 分鐘,以減少感染機率 病房室溫度保持於25至27度,保持環境 的整齊清潔 出院後以0.6%漂白水清潔及紫外線燈消毒 注意嬰兒是否有不明原因的發燒、精神活 力變差From Hospital Personnel Hand washing 特殊單位醫護人員(嬰兒室或新生兒加護 病房) , 水痘抗體監測為陰性者應給疫 苗注射 HSVInvasive device Infection control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s, ET tube, Foley tube are not different Umbilical catheters, devitalized cord tissue, increase colonization Goal of Infection Control of Newborn Prevention rather than treatment Mother- Good prenatal screening Immunization Early therapy Neonates Hand washing Adequate staffing- employee health program Adequate space Isolation facilities Minimize invasive support & monitoring eqipement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