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小狗包弟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高一 课时:2课时 提供者:古又佳 单位: 天津市木斋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的讲读课。学习内容包括三个了解:了解文本叙述内容,了解文化大革命概况,了解作家巴金,明确其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体;还包括分析和探究 , 分析文本内容,分析文本思想, 探究人性,探究自省精神,教育学生勿忘历史,珍惜现在的人文环境, 最后提炼如何对叙事散文进行阅读。这节课的价值在于,一 认识历史事件及其对作者等心灵善良人民的创伤,珍惜当下社会的人文环境,把自己投身到中国改革和实现中国梦想的事业中,做一个真正的当代青年。二 在刘和珍那篇课文基础之上,进一步理解体会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从而分析鉴赏更加专业。三 对于两课的语言可以有一个较好的比较,从而提高分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这个学习内容的重要在于,在初中学习老王的篇目后又接触到文革相关的文本,但是,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会综合分析,尤其是作者的自我解剖精神,对学生来讲最具实际意义。二、教学目标预期目标基本实现。采用2个课时,学生第一节听,接受层面多些,第二节互动讨论更多。因为,第一节课已经铺垫恒到位,学生的热情心理准备,加上对三方面信息的了解是新鲜的,所以讨论起来比较有的可说。预设的几个内容已经圆满完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偏低一些,进校分大概400来分,这些学生的情商给学习语文创造了条件。学习者可以按老师布置的预习找到信息,对老师课堂上给出的知识点科学的尊重,加以记忆,所以准备顺畅。在整个教学过程里,师生渐渐形成一种说话的默契,互动的习惯,老师的眼神、语调、所用语句,学生基本习惯,所以启发的顺利。学生的分类老师心中有数,什么问题喊什么学生回答,重要之处会反复叮嘱,并变成课后训练内容。这样,在作业中设置堵漏的第二道关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设计理念非常简单,如教参所教要使得学生在情商智商两方面都有获得。他们才会有兴趣学我这讲的语文。一 从文本角度贯彻记事写人散文的会欣赏会阅读,教会方法,这也是高考会考查的部分。二是 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如何看待社会,如何做人,自省很重要,一个善良的人才会这样做。学生收到的是做人的自我如何的信息,这种无声地教育很有力度。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多处卖关子,做好问题的设计,把握好每一课和每一课时的主题方向,并做好衔接。五、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文本中出现的叙事,理解作者的感情,感情的变化的理解,发现并理解一直以来对他的精神折磨,这些重点。探究文革浩劫的本质,探究作者的自省行为,是人格的伟大,这些是难点。结合我们自身要学习解剖自己,善于进步;结合我们自身,珍惜当代中国的社会大环境,这些是升华。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课时 不离开文本给出幻灯片 文字和图片观看 回答 文本部分是朗读部分是默读 前文的三个了解不离开文本描述内容同时增添形象化的内容。补充 观看 回答问题大家考虑大家回答或大家考虑代表回答激活学生学习的探究的去发现的动力,为下节课做准备,2课时 不离开文本设计的问题会随着文本内容而出现 ,基本上都会回到设计的框架内。仍然有幻灯片可以补充和确认准确分析探究的知识点思想点等等。训练学生科学思维而不是随性思维的能力,做到规范。给学生留的课后训练能够使意犹未尽之力得到发挥。写一个200字及以上的分析。把课堂所思做出适当的整理,这样才有思考的力量。七、教学评价设计对每人有一个记录,回答问题次数和正答概率,做平时分。学生自己没有表格。八、板书设计小狗包弟巴金1980-1-4(板书这个时间是有作用的,便于查找几个时间段,便于连贯起来作者叙写的顺序,以及作者情绪的过程。这是幻灯片不适宜完成的,幻灯片适宜完成的不在此啰嗦。)一边结合文本,一边书写板书。“一个多月前” “那是1959年的事情” “包弟在我家待了七年”“1966年8月” “当时” “ 包弟送走后”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这些随着讲课需要而书写。在师生共同理清时间节点的同时,融进了叙事和抒情的解析,学生听着就自然舒服。其他,不用写板书,幻灯片里把知识点能力点等等书写足够。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我这里描述的是两节课。简单讲,第一课时学生在已经粗看文本的基础上,经由教师的引领,了解了文本内容,作者情绪,文章风格(只是感知,只是和前文本记念刘和珍君语言风格的对照),进一步了解了文革历史,较全面了解了巴金老人文革中的状况,及其老人的生平概况,学生也通过提问老师,解决了一些文本中的语句等问题,基本为探究奠定了基础。第二课时学生对文革期间人性缺失的价值观进行了探讨,学生还是很认真的,这一点使我很兴奋,因为我为选对探究的点而幸福。做人的问题,在高中时间正是会思考的问题,他们身上还有身边会发生各种困惑苦恼等等,另外他们也听得和看的文革的影片,对那个特殊时代欲说不能。于是学生很乐意借着这一课探究平时他们心中的“雾里看花”,因为他们亦曾产生想法,很想说出来。当课进行中,学生深信不疑的眼神,认同老师分析的点头,无不使我高兴。我对这节课打上90分,因为时间限制,否则不会留有遗憾。比如,学生对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已经全面的勾勒清楚了,建立了相应的知识树。但是,如果把写散文结合进来上一堂第三课时就更完美了。听课老师给出了很好的评价,遗憾的是由于讲课的投入,在一次用到“解剖”词语时发音失误了。很感谢同仁们。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