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体质上读身体上的疾病“语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医提倡“治未病” ,就是未病先防。其实,随着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也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治病不如防病的道理,都开始关注自己的“龙体、凤体”了。但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该怎么保健,怎样做好自我保健。那么,怎样了解自己身体的“语言”呢?人的体质不同,所选择的养生方法也不相同,不同体质的养生法应因人而异。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类。除平和质被视为健康表现外,其余八种体质更容易发展为亚健康乃至疾病状态。一、气虚质1、主体质辨证: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2、症状表现: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容易头晕、健忘,也容易出汗。有的人大便正常,或大便稀烂,便后仍感觉“没拉完” 。小便则正常或者量、次数偏多。舌头呈淡红色,舌体显胖大,舌边缘有齿印痕,脉象虚缓。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再患上别的疾病则这些症状就会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3、见症辨证:心气虚:除上述基本的气虚症状外,还伴有心悸、气短、胸闷等。方可选独参汤加减。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4、症候原因:气虚是一种常见、多发症,原因多是先天不足、营养不良(或见饥一顿饱一顿) 、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养护原则: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 ,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5、饮食事项: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莜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6、药物调理:脾气虚者,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二、阳虚质1、主体质辨证: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证候。2、症状表现:平时怕冷,手足“热力不足” ,喜欢热饮热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头颜色偏淡,略显胖大,边缘有齿印痕,舌苔湿润。脉象沉迟微弱。有些人面色柔白,常带“熊猫眼” ,唇色淡,头发容易脱落,容易出汗。大便多稀烂,少量多次,尿则清长。由于怕冷,有些人睡觉常缩成虾状。3、见症辨证: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 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4、症候原因:多因素体阳气虚弱;或外感阴寒之邪,阳气受损;或年老阳衰;或性生活过度,损伤肾阳。5、饮食事项:阳气虚弱宜适当多吃一些温肾壮阳的食物。常用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 、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这些食物可补五脏,添髓,强壮体质。在饮食习惯上,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还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6、起居调理:阳虚之体,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较差,在严冬,应避寒就温,采取相应的一些保健措施。还可遵照“春夏养阳”的原则,在春夏季节,注意从饮食、药物等方面入手,借自然界阳气之助培补阳气,亦可坚持做空气浴或日光浴等。宜住坐北朝南房子,不要贪凉而室外露宿或在温差变化大的房子中睡眠。以免受风寒而患病。7、药物调理:补阳的中药很多,用于保健的常用中药,可选用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仙灵脾、丁香等。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以免误辨自己的体质反而加重病情。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脾阳虚弱者,可选用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选用济生肾气丸等。三、阴虚质(又称“燥红质” )1、主体质辨证:是由于体内的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亏耗,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表现,其状态为机体水液不足,导致机体降温功能不足的表现。2、症状表现:手足心热,鼻腔偏干,平时容易口燥热,咽喉干涩,口渴爱喝冷饮,大便干燥,舌头红,舌苔偏少。有些人还会面色潮红,心有烘热感,眼睛干涩、看物发花,皮肤偏干燥,因而更容易生皱纹。还有些人还会出现眩晕耳鸣,睡眠质量差,小便短而不畅,脉象细弦而数。3、见症辨证:肺阴虚: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心阴虚: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或有两颊发红,心烦怔忡,头晕目眩等虚火上炎之症。胃阴虚: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脾阴虚:纳少,口淡乏味,食后作胀,消瘦倦乏,涎少唇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短赤,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肝阴虚: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4、症候原因:阴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硕土,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多表现为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5、饮食事项:凡阴虚体质者,宜多吃些甘凉滋润、生津养阴、清补类食物。如:梨、鸭肉、猪肉皮、鸡蛋、牛奶、甲鱼、龟肉、干贝、海参、蛤蜊。忌吃温热香燥、煎炸炒爆、辛辣刺激性食品及一些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食物。6、药物调理: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女贞子、山茱萸、旱莲子、麦冬等亦可选用。四、痰湿质1、主体质辨证: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2、症状表现: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口中粘腻或便溏,或妇女白带过多。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若病在胸脘则胸闷,咳喘痰多,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病在四肢则为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3、症候原因:消化功能较差,或者饮食不规律造成消化机能紊乱,生成痰湿。4、饮食事项: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5、药物调理: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丸;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丸) ,或香砂六君子丸;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五、湿热质1、主体质辨证: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湿与热邪相合,消耗正气或阻碍人体气的运行。2、症状表现:平时面部常有油光,容易生痤疮粉刺,容易口粘苦,身体感沉重容易疲倦。有些人还会心烦意乱,做事无精神,眼屎多,大便显得比较粘,小便短而颜色发深,有些男性的阴囊显得比较潮湿,女性则白带增多。舌头颜色偏红,舌苔黄腻。脉象多滑数。3、症候原因: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所致。4、饮食事项:湿热体质者应该多食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胡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体质内热较盛者,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对于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品和饮品,宜少食和少饮。5、药物调理:湿热证相对较为复杂,比较缠绵难愈,建议去医院就诊进行中药调理。六、瘀血质1、主体质辨证:血液滞留或凝结于体内,包括血溢出于经脉外而瘀积,也包括血脉运行受阻而滞留经脉腔内。2、症状表现:面色灰暗,皮肤偏暗有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和疼痛。唇色暗淡或者发紫。舌头暗有点、片状瘀斑,舌头下静脉曲张,脉象则细涩。有些人眼眶暗黑,鼻子暗滞,头发容易脱落,肌肤发干。女性常常痛经、闭经,或者经血中有比较多凝结的血块,经血颜色紫黑有块状物,有些人甚至有出血倾向、吐血和崩漏。3、症候原因: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则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或寒邪客入血脉,使经脉挛缩拘急,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4、饮食事项: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亦颇相宜。5、药物调理: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红花、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三七、蒲黄、赤芍药、牡丹皮等。成药可以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或者血府逐瘀胶囊) 、复方丹参片(滴丸) 、复方川芎胶囊等。七、气郁质1、主体质辨证:由于本病始于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故以气机郁滞不畅为先。2、症状表现:最多见的是性格内向不稳定,抑郁脆弱,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差,平时带着苦瓜脸。有些人胸部有胀痛感或者有疼痛游走感,常叹气、打嗝,或者咽喉总觉得不舒服,有东西梗着。有些女性乳房胀痛。睡眠较差,食欲减退,健忘,痰多,大便多发干,小便正常。舌头颜色淡红,舌苔薄而白,脉象弦细。3、症候原因:七情过极,刺激过于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导致情志失调,尤以悲忧恼怒最易致病。若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化火,则为火郁;气滞血瘀则为血郁;谋虑不遂或忧思过度,久郁伤脾,脾失健运而蕴湿、生痰、化热等进而出现一系列各个脏器的不同症状。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所说:“诸郁,脏气病也,其源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六郁所生的病往往被扣上:乳腺增生、失眠、胃炎、便秘、植物神经紊乱、慢性咽炎等一系列的帽子,还要做相当多的检查。其实都是七情六欲所致。4、饮食事项: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橼等。5、情志调理:调摄情志: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内经 “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滑稽剧、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意义的电影、电视,勿看悲剧、苦剧。多听轻快、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志。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6、药物调理:宜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八、特禀质1、主体质辨证: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2、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