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6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5页 / 共66页
第6页 / 共66页
第7页 / 共66页
第8页 / 共66页
第9页 / 共66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获奖教初中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获奖教 案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掌握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教学重点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教学方法1.总括法。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可以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2.讲述法。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讲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3.图片示意法。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4.分析讲解法。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5.引导评价法。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教具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教学设计教师教学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复习导入导入语例示一: 投影显示同学们,在投影打出的两幅图中,含有两个故事,一个是青牛白马的故事,一个是黄袍加身的故事。那么,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传说?“黄袍加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在这一时期我国鼎峙并立的主要有三个政权,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导入语例示二:投影显示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同学们,这是 1127 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你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精忠报国” 、 “直捣黄龙” 、 “莫须有”等成语典故的来源吗?学习了这一课的内容,你就会全明白的。新课学习板书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 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板书教师讲述关于契丹族兴起的传说,在关于青牛白马的故事里已有体现。其实,契丹族的兴起远不像故事里讲的那样简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契丹族兴起的历史。到 10 世纪初,契丹族杰出的首领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教师过渡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南扩,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这段历史的内容。板书2.唐亡后的中原政局和契丹占领幽云十六州。学生经过课前准备,当老师的小助手用多种方式帮助大家复习。如:展示提纲、提问、竞赛等。记录员做记录。小组长向老师提供本组收集的资料。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快速记忆契丹政权建立的有关历史。记录员做好发言记录。教师可聘请若干名学生做老师的小助手,简称助教。有的负责检查学习用品;有的负责监督课堂纪律;有的负责记录课堂发言情况;有的负责检查作业;有的当小老师帮助同学复习、预习、学习、总结等。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每组成员均担任一定的职务。有小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发言人等。教师介绍由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灭亡后,中原地区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它们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幽云十六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儿皇帝”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讲一下。教师过渡幽云十六州的被割让,为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埋下了伏笔,那么,北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北宋建立后,又是怎样削除五代时期的割据势力的?这是我们将要学习到的内容。学生讲述后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教师巡视各组的讨论情况。教师根据各组的讨论结果做出评价和总结。条件好的学校,教师可动员学生来自制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演示。学生能够提前收集到有关历史资料。锻炼整合历史资料的能力。学生通过相互补充,能概括出基础知识。板书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分裂局面的结束。看完之后,请大家复述主要内容。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北宋建立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然后讨论赵匡胤的集权措施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小结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辽政权逐步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势力不断扩大。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北宋一代,虽然忧患不已,但其内部始终是统一的。学生看书学生复述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 。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学生讨论强化了基础知识,加强了互帮互组的合作。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个民族共同缔造的、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投影显示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的政权除了宋、辽以外,还有一个西夏政权。那么,这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应该如何来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下面将要讲到的内容。学生回答契丹族的兴起和壮大除了自身因素外,逐渐接触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开始由游牧文明转向农耕文明也是重要的原因。汉化在契丹族的壮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束了分裂局面。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生甲: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推行,削除了五代以来地方势力割据称雄的局面,使中原地区重归统一。生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丙: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生丁:财政开支过大,人民负担加重。生戊:军队战斗力削弱。学生认真读图。找出西夏政权的位置,以及课本相关基础知识,并快速掌握。板书二、辽、宋、夏的和战宋辽澶渊之盟宋朝建立后,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中国,宋朝先后两次对辽作战。第二次对辽战争。开始时,宋军进展顺利,节节得胜。形势的发展对宋军很有利。但是,由于东路曹彬贪功轻进,被辽军击败。宋军东路战场一败,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变化。农历五月,辽军在蔚州大败宋军中路,杀死宋军二万多人,迫于形势,西路潘美、杨业只好率师回到代州。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教师讲述有关杨家将的小说、戏剧和传说,就是根据这些历史事实演义加工而成的。杨家将多次转战于雁北,传说中的大战金沙滩,就在今怀仁县。怀仁县西还有两狼山,山腰有李陵碑,山上有存放杨业尸骨的“寄骨寺” 。穆桂英大战洪州,传说为浑源城。还有许多汉墓群,是杨家将迷惑辽军的“荒粮堆” 。至于六郎寨、穆桂英坡等就有多处。这些传说和地名并非真实,但它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杨家将的怀念和颂扬。教师引导宋攻辽失败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辽却大举攻宋。宋真宗时,辽又南下攻宋,双方形成对峙状态,澶渊之盟签订。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其过程、结果。并针对这个盟约进行讨论,谈谈认识。教师小结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教师过渡同学们,关于宋辽关系,我们只掌握澶渊之盟及其影响即可。下面,我们来学习北宋与其西北的西夏政权之间的关系。小组课前准备有关杨家将的故事讲述。宋军由于仓卒撤退,许多官员和人民都来不及迁移。于是,宋太宗下令,让潘美、杨业护送云、朔、寰、应四州官员和人民往内地转移。杨业主张避敌锋芒,声东击西。监军王侁不但不同意杨业的正确方案,反而污蔑杨业贪生怕死。杨业无法,只得带领部队从石碣口北进,辽军交战后,假装败逃,引诱宋军进入埋伏圈把宋军团团包围。杨业四面受敌,孤军奋战,因力量悬殊,惨遭失败。而潘美与王侁在陈家峪口按兵不动,观望等待。杨业最后转战到狼牙村被辽军俘虏。坚决拒绝了辽国的招降,绝食三天而死。为了表彰杨业的功绩,宋朝又提拔了杨业的儿子杨延朗。杨延朗又名杨延昭,曾多次跟随杨业出征打仗,辽军很怕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杨六郎(以南斗六星相比) 。但杨六郎不是排行第六。根据宋史排列顺序,杨六郎应为杨业的长子。杨延朗的儿子杨文广,曾在范仲淹帐下带兵,并跟随狄青南征。杨家将中的巾帼英雄也确有其人,杨业的妻子为折德(户衣)之女,云州(亦说云中)人,作战勇敢,善于骑射,曾帮助杨业立过战功。因折、佘同音,所以小说中称佘太君。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生甲:宋辽议和是在宋军败辽的情况下开始的,这表明北宋统治集团的软弱。生乙:宋每年送辽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恶化了北宋的财政,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促成因素之一。生丙: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长久的和平,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生丁: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课前布置预习,学生讲述。区别历史和传说,提高复述历史事件的能力。板书2.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完之后对主要内容复述。教师讲解元昊(10031048) ,也叫李元昊或赵元昊,银州(今陕西末脂)党项族拓跋部人。西夏的政治家。西夏国的建立者李继迁之孙。他的祖先在唐朝末年因帮助镇压黄巢起义军,唐封其为“夏绥银节度使” ,赐姓李。宋太宗时,赐李继迁姓赵。元昊于 1038 年称帝,国号大夏。元昊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字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对北宋多次进行战争,虽然经常取得胜利,但因士卒死伤很重,财政困难,人心厌战,境内人民传唱着怨恨元昊的歌谣。于 1004 年与宋订立和约,元昊表面取消帝号,实际上在国内仍然称帝。关于宋夏战争的具体情况,请看投影。投影显示教师过渡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逐渐强大。女真族建立的金成为北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之一。下面我们来学习女真族与辽、宋之间的关系。学生看书学生复述宋辽讲和后,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也开始壮大。11 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兴庆,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注意与北宋、辽政权的并立。也可以通过设计三国并立的示意图,解决教学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