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弘光科技大學教育職場行動研究之方法 與實務研習題目:中學教育職場行動問題界定 何金針壹、學校行政 l1.高職定位l2高職轉型l3.綜合高中優於高職:學校聲望提 升、權益保障滿意、轉型後適應 、課程改進等。l4.高職創新經營l5.學校特色l6.學年學分制與學生學習之關係l7.如何激發教師參與學校行政工作l8.社區學校對社區與學校之關係l9.如何結合社區人力資源營造社 區學校l10.十二年國民教育與高職之轉型l11.學校教師會組織、教學研究會 運作與功能l1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 高級職業學校轉型綜合高中之行動研 究 國立龍潭農工之個案分析l研究步驟: 拋出訊息蒐集資料,成立 辦理綜合高中工作小組(凝聚共 識、進行可行性問卷調查)l研究結果:在推動辦理的過程上:取 得大多數同仁的認同是透過先凝聚共 識再以校務會議正式通過的方式。開 辦綜合高中後所面臨的問題並研擬對 策,已獲得難得的經驗,如:l一、課程方面的問題與對策 (一)授課時數改變與排課問題:安 排專業科目教師教授相關科目,以排 滿基本鐘點,尋求新課程之融合。 (二)學生選課分組:注重學生輔導 ,提升自我瞭解,召開選課說明會、 施行性向測驗、進行生涯規劃輔導, 充分得到學生、家長、學校三贏的局 面。 l二、師資方面的問題與對策 (一)先行作教師退休意願調查,確切掌握 潮流,然後規劃。 (二)一般科目教師不足:增聘一般科目教 師,利用社區師資,聘請教師跨校授課。 (三)專業科目教師過剩:輔導專業科目教 師進修第二專長,停止聘任專業科目教師, 增聘代理教師以解決專業教師退休後的暫時 空缺問題。 l三、設備方面的問題與對策 (一)教學設備不齊全:改善教學設 備、增加語言、視聽與生物科技等教 室。 (二)經費受限:提出增建及硬體改 善計劃。 (三)主動參與社區化等相關任務或計 劃爭取經費、改善設備。 14.高職校長營造學校內部社區感之行 動研究l本研究之目的旨在將社區的核心概念社區感,嘗 試引入學校,期望營造一所有學校內部社區感特質 的學校。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一所職業學校的 全體學生為對象,參考文獻探討,設計適合學校條 件行動方案關懷行動方案、認同行動方案、參與 行動方案,使用行動策略在學校實施。行動歷經一 年九個月後,研究者利用觀察、文件分析、訪談及 問卷調查等方法,分析探討營造學校內部社區感在 校園產生的變化結果及實施效 。結論l一、實施行動的動機因素:包括認定學校內部社區 感是整個教育改革的核心,及基於關注學校現況、 實現個人承諾等因素。 二、實施學校現況因素:主要是校園出現情感疏離 、人際淡薄、學生缺乏認同感、參與不熱烈及感受 不到親和力等現象。 三、學校實施條件因素:包括班級數及學生數少、 師生住宿學校比率較高、學業升學壓力較低、校園 環境較封閉單純、族群融合及社經地位同質性較高 等有利因素;及青少年比較缺乏社區感、單親家庭 較多、社經地位較低、經費缺乏、社區資源不足、 未有效發揮團隊能力、教師專業及行政組織僵硬等 不利因素。15提昇中等學校教師資訊素養之行動研究l分段實施,依據認知行為改變技巧,採用 專家演講、問題解決訓練及示範觀 摩等行動以改變教師對資訊的認知態度, 第二階段依據行為改變技巧,採用行為塑 造、小天使輔助學習及觀摩模仿 等行動協助教師提昇資訊素養並養成使用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行為。貳、學科教學與學生學習l包括普通學科、職業類科類科l1.如何提升學生的英文、數學學習動 機l2.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信心l3.如何輔導進行學生專題研究l4.如何提高學生職業類科檢定率l5.網路教學同步教室的教學模式探討l6.提升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自我效能 感之行動研究l7.建構我國高職生命教育e-learning環 境之研究l8. 高職國文實施多元評量之行動研究l9.生命教育融入高職國文科教學行動 研究l10.高中性愛與婚姻倫理 課程融入 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高中為例 參、學生問題與輔導 l1.學生網路成癮l2. 性別教育、生命教育l3.服務學習融入學生社團活動 4.建構高中服務-學習課程之行動研究 :融入公民課程實施 l本研究是將服務-學習的理念融入高二 公民課程中的行動研究,參與的學生有二年 級140位同學、七個校外機構、八位老師, 為期一學年。研究架構分為公民課程教學與 假日服務實踐兩方面。公民課程教學方面, 以服務-學習內容融入公民第一冊社會 與文化、第二冊道德與法律;假日服務實踐 方面,分為九個組進行課餘社區服務活動。 l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1)建構服務 -學習方案教學模式融入高中公民課 程的模式合適性;(2)探究服務- 學習方案導入公民課程之後,是否 能增進參與學生之社會責任感與社會 關懷態度;最後(3)影響學生服務 -學習最大的因素是什麼。 l針對研究目的,研究者運用教學日誌、學生 回饋表、問卷調查、訪談紀錄、觀察札記、 上下學期學生分組分析、具體事件描述與公 開發表等方式。研究結果發現服務-學習 方案融入高中公民課程不但具有合適性, 同時是一項有意義的教學模式;服務-學 習方案導入,確實能增進學生社會責任與 社會關懷;在研究中也發現直接服務模式中 的服務老人方案、間接服務模式中的辦理園 遊會、募集發票活動,是本行動研究學生承 諾性最高的方案。第三節 行動策略的設計l壹、行動策略是什麼?l行動研究希望改變教學情境,以改進教師 與學生的教學及學習條件獲得他們的知識 教師為改進教學實踐,在實踐中發展行動策 略,並不只是將研究結果運用在教學裡,行 動策略本身就是行動研究歷程的一部份,藉 著發展行動策略的方法來研究結果、改善實 務,是行動研究的精義。 l研究結果最重要是研究與行動的緊密 結合。藉由不斷行動中做反思,或修 正行動以符合反思,從反思中發展出 的理論及不斷產生行動策略,將拓展 、分析,更為改善進步。 l二、行動策略的特色l1.計畫放入實際教學中幫助教師-研究者改善 教學情境或教學內容l2.行動策略與教學目標有關l3.行動策略作為教學情境的行動研究結果l4.行動策略可視為研究者所研究問題的解決 方案或是預設的解答l三、正確理解行動策略l1.複雜社會環境並不是單一行動所改變,通 常,一個行動策略由基於研究分析後而來的 一連串計畫行動所組成l2.不要期望立即問題解決,改變需長時間過 程l3.在任何社會情境中,行動通常會有行 動者無法預見的副作用,在無法與其後果, 一旦產生時,須以教育的目的加以判斷,我 們不只問:我們達到了我們設定的目標嗎 ?更要問:我們喜歡我們所得到的嗎? 貳、如何找到適用的行動策略l一、重要的靈感來自我們對教學情境分析後 獲得的理解,藉由人際關係對情境有新的覺 察。l二、來自蒐集資料的過程。l三、思考教師該做什麼。認識教師在課程重 組或進行問題分析及資料收集,老師必須對 教學情境有更好的認識,認清教師的目的終 極目標價值,教師-研究者的目的就越來越 實際、真實。l四、合宜行動策略建議或創意來自同僚的討 論、書本或文獻建議;由實務工作老師所寫 的報告或個案研究。 但是 1.不要只滿意一個構想 2.不要過度擔心執行問題 3.別忘了將現在力量一起考慮進去l謝謝各位的聆聽!l 開始分組活動l 擬定研究題目l 提出行動策略l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