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研究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数学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采取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数学审题能力。一、强化默读,化解细小障碍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开始。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定要训练学生自觉通过默读来理解题意。因为通过不漏字、不添字的默读,可以培养学生细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敏锐捕捉到题目中故意设置的一些细小障碍并顺利化解,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材中出现如下一题:3.科技园上午有游客 852 人,中午有 265 人离去。下午又来了 403 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通过默读,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很容易理解,但对第二个问题就表现得力不从心。对此,一位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把这道题再默读两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第二个问题能否转换成一种更容易让人明白的说法?”经过同桌讨论,一位同学主动发言:“科技园上午来了 852 人,就卖出了2852 张门票;下午又来了 403 人,又卖出了 403 张门票,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就是求全天共卖出了多少张门票?”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转换,使学生从题目中准确抽取出有效信息,使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得以简化,题目中的障碍自然就化解了。同时,通过训练也让学生感受到转换的价值。在学生解题前,我总是要求学生先把题目默读三遍,然后标出一些关键词语,悟透题目内涵,最后列式解答。因为学生默读到位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二、 注重推敲,感悟数量关系数学是由一些术语、一些数量、一些文字及数量关系组成的,它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特殊关系。在小学阶段,文字题与应用题是典型的数学应用。因此,学生在解答文字题及应用题时一定要仔细推敲一些关键词语,通过对这些关键词语的感悟找出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这里的推敲,是指学生通过读题、思考后能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重述出来,这种“述”体现了学生的理性思考。当然, “述”既可以用文字形式再述,也可以通过用图表、式子、线段图等方式再述。当学生能把题意表述清楚了,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自然而然清楚了。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文字题”时,我出示了下面这道文字题:36 除以 12 的商,去除 24 与 18 的和,商是多少?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 ,一个是“除” ,根据题意其数量关系应该是“商除和” ,列式是:(2418)(3612) 。 “除”这个关键词决定着什么量作被除数,什么量作除数,稍不慎就会把数量关系弄错。对此,我为学生留出了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可见,平常所说的综合法与分析法是推敲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很好策略。3四、加强比较,理解数学术语数学术语是反映数学关系的专业用语,具有很强的学科性,比较枯燥,学生既难理解,又容易混淆。因此,在数学教学进行到某一阶段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采取分组的方式集中展示一些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数学术语,让学生通过比较、反思,达到对比分化、沟通辩析的目的,从而较好地理解这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术语,为今后的顺利解题做好准备。例如,在进行“文字题”的整理时,我准备了如下的一组题目:用式子表示下面的数学关系:a 除以 b;a 被 b 除;a 去除 b;a 除 b。通过上述题目的练习与反馈,学生对这些术语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以后在解答这些文字题时,正确率就会大大增强。又如,在进行“垂线”知识的整理时,我设计了以下三组题目:1.先画一条直线,然后通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一条和它垂直的直线。2.先画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外点一点,并通过这一点画一条和已知直线最近的线段。3.先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然后画出水平底边上的高。通过这三个比较练习,学生对“垂线” 、 “垂直的线段” 、 “高”这三个数学术语区分就比较清晰了,以后遇到同样的题目就不会画的模棱两可了。再如,在进行“行程应用题”的整理时,我先让学生集中体验下列词语的涵义:相遇;相向而行;同向行驶;相背而行;追及;速度和;速度差;相遇时间。如果学生对上述术语都能深刻理解,那么行程应用题的复习就有了基本的保障。4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相似的专业数学术语很多。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加以整理,通过比较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这些术语。当然,象上述这样的题组要经常展示,让学生多次接受刺激,到了一定程度,学生就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