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源农药专栏 水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总结报告集锦 水 ( 本刊编辑部) 木霉菌杀菌剂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陈捷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木霉菌杀菌剂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此项 目是以华东地区为木霉菌资源主要采集区,建立 5 0 0 株 以上的木霉菌资源库和信息数据库;创制出 1 种 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木霉菌杀菌剂新产品,进行大面积示范;在产品有效成分含量、防效、人畜安全性 和农田环境毒理等方面达到农药登记的水平。 考核的目标有: 1 研发出木霉菌杀菌剂新产品 1 个,达到农药登记水平;完成安全评价。 2 申请农药发 明专利 1 项 。 3 筛选出具有农药活性的微生物菌株 5 0 0 株,并整理编目,建立木霉菌资源信息数据库。 4 发表文章 2 3 篇。 5 培养研 究生 4 5名。 主要成果有:在中国南方地区十七省二市用五点一线法采取 2 1 5份土样 ,共分离得到 8 8 6株木霉 菌。形态特征依据 G a m s B i s s e t t 分类系统并结合I T S 1 5 8 S I T S 2 、T e f l Q分子特性来鉴定木霉菌 种 类 , 最终鉴定 为 2 1 种 , 其 中交 织木霉 ( T i n t r i c a t u m )和子座木霉 ( T s t r o m a t i c u m )为我国新记录种 。 木霉菌剂在玉米和果蔬中大面积推广示范,四年累示范蔬菜 5 0 0 亩,玉米 7 0 0亩,木霉菌肥对茎腐 病防效最高达 7 8 7 2 ,对黄瓜枯萎病防效最高达 7 0 。 生物源农药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会上,来自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袁善奎老师向大家报告了关于生物源农药产品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的 研究 。 此次专项的总体目标: 通过对相关生物源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及杂质 ( 菌)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质量稳定性、主要理化参 数等质量控制指标的调查和研究,完成和建立生物源农药产品的行业标准 2 3个,并初步建立起生物源 农药的质量评价体系。 7 7 Z 5 I 晨化市踢1 00农 化 行 业 资 深 媒 体 0 坊 童 l 暑 制 0 辰 M 仰 - 】 纺 l 蜘腓孙栏 考核指标: 1 完成、建立生物农药行业标准 2 3 个; 2 建立生物源农药的质量评价体系。 整体工作思路包括抓重点 ( 解决生产上的突出问题) ;“ 点 ( 木 霉、枯草芽孢 、蜡质芽孢 、荧光假单 胞、氨基寡糖 素 ) ”、 “ 面 ( 微生物农 药 )”结 合和调研 与试验 研 究结合 。 项目实施情况: 1 国内外微生物农药产品质量标准化控制关键技术及指标调研。收集了W H O 、F A O 、美国、欧盟、 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在农药登记过程中对微生物农药产品质量控制要求 ( 杂菌、代谢产物等提出要 求 );收集了国内近 5 0 个产品的微生物农药及氨基寡糖素产 品的企业标准 ( 定量指标、检测方法、 杂菌等差异较大)。 2 生物农药样品检测:根据研究工作需要,从国内生产规模相对较大、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生物 农药生产企业收集了4 0 多个生物农药样品,主要涉及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木霉菌、白僵菌、氨基寡糖素等 7 个有效成分,并进行了部分药剂 的定性定量及理化实验研究 。 3 生物农药样品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形态学、生理生化、生化、分子生物学。 4 微生物农药样品贮存稳定性研究。样品收集:收集 8 1 0个样品进行贮存稳定性试验,其中可 湿性粉剂 5个,悬浮剂 1 个,母药 4个。有效成分真菌 2 种,细菌 3种。 项 目主要研究成果: 8 项微生物农药产品质量标准颁布实施;四项生物农药产品标准制定获得 2 0 1 3 年农业行业标准项 目立项;建立了生物农药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编写规范;发表论文 3篇,获得授权专利 1项;项 目研究成果为生物农药登记管理规定的修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 本项 目执行期间所关注和研究的生物农药品种有限, 未对病毒微生物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的产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指标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建议争取获得本项 目 的滚 动支 持,持续研究 。 防治农作物土传病害的生物农药研发及推广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高聪芬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防治农作物土传病害的生物农药研 发及推广 。 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农药活菌制剂的中试和示范推广;枯草芽孢 杆菌 N J 一 1 8生防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构建降解植物病原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产酶溶杆菌 O H I 1 标记和无标记工程 菌株及 温室防效验证 ;研发 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等抗生素类农药与其他化 学农 0 f 炭化市埸I o 0 0农 化 行 业 资 深 媒 体 7 7 2 5 生物 源农药专栏 埸 药 的 “ 生物 一化学 ”协 同组合增效配方及 制剂等 。 研究亮点之一:防治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生物制剂一一蔬得康的研发;以 1 2 0 0 株生防菌菌株库为 基础,进行 了多种土传病害防治的生防菌株筛选。得到一种可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农药活菌制 剂 A T 3 1 ( 蔬得康)。防治黄瓜、番茄、辣椒等果蔬根结线虫病,其防病效果可达 6 0 以上,增产效果约 3 0 ;无病果蔬亦能增产 5 以上。发酵液能与不同生境中的土壤菌群友好相处,并且对 A T 3 1 菌体及芽 孢的存活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亮点之二:枯草芽孢杆菌 N J 一 1 8生防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从油菜田病土中分离筛选到 一株生防菌 N J 一 1 8 ,经分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 B a c i 1 l u s s u b t i l i s )。室内测定结果显示 N J - 1 8具有 高活性广谱抗菌特点。基于微生物农药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旨在延长生物农药货架期和提高活性稳定性 的制 剂加工技术 。 研究亮点之三:降解植物病原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产酶溶杆菌 0 H l l 工程菌株的构建及温室防 效验证;以几丁质酶编码基因 c h i A为指示基因,经遗传筛选,确定了自杀质粒 p E X 1 8 G M可以有效地在 产酶溶杆菌 0 H l l中完成基因的定向插入失活和缺失敲除;利用来 自于大肠杆菌的组成型强启动子 P 1 3 , 实现了功能基因 c h i A的互补以及外源基因 g f P的高效表达;产酶溶杆菌 0 H l l的遗作操作系统,为后续 研究工程菌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研究亮点之四:B t 、多杀菌素、鲍曼菌素等农药与化学农药的 “ 生物 一 化学”协同组合增效配方及 制剂研究;防治西花蓟马的复配配方筛选及制剂研究;鲍曼菌素和嘧霉胺防治梨树病害复配配方筛选。 任务完成情况:完成了防治蔬菜土传病害的生物农药活菌制剂蔬得康的中试和示范推广;开发了生 防枯草芽孢杆菌 N J 一 1 8菌株,并完成了应用技术研究;建立了产酶溶杆菌工程菌株 0 H l l ,并进行了应用 研究;进行了 B t 、多杀菌素、鲍曼菌素与化学农药协同增效作用研究,筛选增效配方 7 个。 新型生物源杀菌剂帕克素和植物激活蛋白农药开发与应用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邱德文所长,就新型生物源杀菌剂帕克素和植物激活蛋白农 药开发与应用 向大家进行 了报 告。 项 目的总体目标:针对植物疫病 ( 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和辣椒疫病)和蔬菜病毒病等我国蔬 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优化发酵工程技术和制剂工艺,研制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帕克素生物新农药和植 物免疫蛋白新制剂;评价对靶标病害的防治效果,开展田间应用技术研究;为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生物农 药新品种。采集不同生境的微生物资源,筛选具有抗病或抗虫活性的微生物菌株 ,建立微生物资源信息 数据库,为生物农药的持续研发提供有效的微生物资源。 主要技术指标 : 研制成功生物农药新产品 1 个,并达到农药登记水平; 1 7 7 2 5 I 襄化市埸I o0农 化 行 业 资 深 媒 体 -j l 蜴 l 深 琅 药 专 栏 开发出生物农药新产品 1个,并取得农药临时登记证; 申请农药发明专利 1 项,获得农药发明专利 1 项; 完成上述生物源农药新产品的环境安全性评价; 建立生物源农药中试与产业化基地 1 个,应用示范基地 1 个,实现 1 个生物源农药新产品的规模化 生产,并示范推广 3万亩次; 筛选出具农药活性微生物菌株 5 0 0 株,并整理编目,建立微生物资源信息数据库; 发表文章 2 3篇; 培养研 究生 3 5 名 。 执行情况及主要研究结果: 基本完成 了课题任务书的总 目标。研制生物源农药新产 品 3 个,其 中 6 寡糖 链蛋 白可湿性粉 剂 ( L S 2 0 1 3 0 4 1 9 )和含腐殖酸水溶性肥料获得农药 临时登记证 ( 农肥 ( 2 0 1 0 )临字 5 0 2 5号)。3 帕 克素可湿性粉剂 已经进入农药登记程序,完成了帕克素原药和制剂 的毒理学,获得田间农药试验证 号 S Y 2 0 1 3 0 0 0 6 3 ,并完成第一年田间药效试验。获得 3 项授权专利 ( z L 2 0 l l 0 0 7 3 8 0 1 7 ;Z L 2 0 1 1 1 0 1 4 9 2 0 3 3 ; Z L 2 0 1 1 1 0 1 4 9 2 0 3 3 :Z L 2 0 1 1 1 0 3 2 8 2 5 4 2 ) 。 获得省部级奖 2 项。 发表本项 目标注论文 6 篇 ( 其中S C I 源2 篇) , 出版专著 1 部 。在武汉生物农 药研究中心建立 了植物免疫蛋 白中试和产业化 生产基地 ,通过生产工 艺的进 一步优化,免疫蛋白年生产能力达到6 0 0吨 年。实现了3 寡糖 链蛋白的规模化生产 。建立了植物免 疫蛋白生物农药研究技术平台,为我国蛋白质生物农药产业化研究提供 了技术支持。研究了免疫蛋白控制 病毒病实用技术研究。分别在北京、广西柳州建立了免疫蛋白试验示范基地。在番茄、草莓、茶叶,水稻 上使用免疫蛋白具有显著的抗病增产效果,得到地方政府部门和用户的认可。 标志性成果: 1 研制生物农药产品 3 个 ,其中 2 个获得农药登记证; 2 获奖三项:北京市科技发明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大北农科技二等奖; 3 获专利授权 4项; 4 发表本 项 目标注论 文 6篇 ( 其中 S C I源 2篇 ),出版专著 1 部 。 l术链 接 术 j 行业专项 “ 生物源农药创制与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开发项 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农林大学举行 2 0 0 9 年 1 2月 1日至 2日, 由西北 农 林 大 学 主 持的 2 0 0 9年度公益性行业 ( 农业)科研专项 “ 生物 源 农药创制 与技 术集成及 产业化 开发 ”项 目启动 暨 学术研讨 会在 西北农林 大学北校 区顺利举 行 。来 自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宄所、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 南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 学、重庆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部药检所、陕西省植保总站等 0 I 襄化市蜴I o耋 0农 化 行 业 资 深 媒 体 1 7 T Z S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