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XXXX 年高招计划简章年高招计划简章 重重 点专业设置食宿就业情况介绍点专业设置食宿就业情况介绍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学校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 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自 1955 年建校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民族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体育部等 15 个教学单位,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感知技术与产业 3 个研究院,并设有研究生院。目前,学科专业已经涵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 10 个学科门类,涉及 23 个一级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共约2XX 名,正式注册的非全日制学生约 30000 名。近几年来,北京邮电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制定了“两翼齐飞,四轮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启动了学校的全面改革。秉承“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通信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突出信息特色,在行业引领中服务现代社会,在信念执着中传承大学文化”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党员、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的思想,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工程” ,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实现了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XX 年 3 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我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踏上了新的台阶。近三年,我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成果奖等各级各类评选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长期以来,我校学生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保持在 8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为100%,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 99%以上。在以英语、电子、数学和物理竞赛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生重大赛事中成绩优异,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人才工程”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校拥有着一支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科技新星、省部级“青年学科带头人” 、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 2184 人,其中专任教师 1420 人,院士 9 人, “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3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2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具有正、副高职称的教师 720 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26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85%,外籍教师123 人。以“211 工程”建设和两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7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19 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 7 个)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2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4 个,有 5 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 36 个本科专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5 个。学科涵盖了理、工、文、法、哲、经济、管理、军事、教育、艺术等 10 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管文理相互支撑的多科性学科架构。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我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2 个(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排名第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 、北京市重点学科 7 个、部级重点学科 8 个。XX 年以来启动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10 个,北京市特色专业 9 个。加强基地建设,科研工作良性发展。我校建有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代表的若干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个(含国家工程实验室 2 个)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 个、教育部“111 创新引智基地”2 个、各类部级重点实验室 9 个。以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为基础,我校科研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科研经费增长迅速,科学研究成果频出,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及社会力量奖近五十项。同时,我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XX 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开始实施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了国际学院。近年来,国际学院以其严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好评。我校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已获正式批复并开始招生。我校与 70 余所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签署合作协议约 160 份,已启动的校际交流项目 50 余个,涉及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 余个国外知名大学。我校成功申报和建设了“通信与网络核心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和“高等智能与网络服务创新引智基地”两个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引进了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若列斯.阿尔费罗夫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和科研学者,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国际化研究阵容。积极主办高层次、高规格国际会议,搭建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了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北京邮电大学在“团结 勤奋 严谨 创新”的校风、 “厚德 博学 敬业 乐群”的校训和“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的引领下,正朝着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阔步前进。.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学校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 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自 1955 年建校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民族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体育部等 15 个教学单位,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感知技术与产业 3 个研究院,并设有研究生院。目前,学科专业已经涵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 10 个学科门类,涉及 23 个一级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共约2XX 名,正式注册的非全日制学生约 30000 名。近几年来,北京邮电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制定了“两翼齐飞,四轮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启动了学校的全面改革。秉承“在素质教育中培养通信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突出信息特色,在行业引领中服务现代社会,在信念执着中传承大学文化”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党员、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的思想,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工程” ,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实现了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XX 年 3 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我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踏上了新的台阶。近三年,我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成果奖等各级各类评选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长期以来,我校学生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保持在 8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为100%,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 99%以上。在以英语、电子、数学和物理竞赛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生重大赛事中成绩优异,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人才工程”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校拥有着一支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科技新星、省部级“青年学科带头人” 、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 2184 人,其中专任教师 1420 人,院士 9 人, “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3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2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具有正、副高职称的教师 720 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26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85%,外籍教师123 人。以“211 工程”建设和两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7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19 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 7 个)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2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4 个,有 5 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 36 个本科专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5 个。学科涵盖了理、工、文、法、哲、经济、管理、军事、教育、艺术等 10 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管文理相互支撑的多科性学科架构。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我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2 个(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排名第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 、北京市重点学科 7 个、部级重点学科 8 个。XX 年以来启动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10 个,北京市特色专业 9 个。加强基地建设,科研工作良性发展。我校建有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代表的若干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个(含国家工程实验室 2 个)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 个、教育部“111 创新引智基地”2 个、各类部级重点实验室 9 个。以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为基础,我校科研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科研经费增长迅速,科学研究成果频出,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及社会力量奖近五十项。同时,我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XX 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开始实施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了国际学院。近年来,国际学院以其严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好评。我校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已获正式批复并开始招生。我校与 70 余所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签署合作协议约 160 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