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 【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 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 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 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 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参考答案】 (1)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 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 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 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 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 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全国新课标卷】(陕西、海南、河南 山西 新疆 宁夏 吉 林 黑龙江等8省市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 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 答: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 答: 【参考答案】 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 ,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 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 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 9.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 情。 【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 秬 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 ,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 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 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 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 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 了本诗的题旨。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 作简要分析。(4分)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 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 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 12.(3分)B (4分)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 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 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 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 ,均语浅而意深。 13.(10分) 第一问: 教育内容: 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 【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引领:伸颈远望。 14.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 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1分)古体 15.(3分)A. 16.(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 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 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 ,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 补充注释】 罗床帏:罗帐。 寐:入睡。 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裳衣:一作“衣裳”。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 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 好,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 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 声势之大。(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 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 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 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 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 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 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 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 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 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2.(6分)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 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 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 【江苏卷】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 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 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 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 【参考答案】 (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 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 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 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 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 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 声。”的妙处。 答: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 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 【参考答案】 14.(1)这两句从声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