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7课 短文两篇 1.背景介绍这篇文章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此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答谢中书书2.图解课文1.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 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 今义:休息答案:(1)季节 (2)消散2.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 )(2)夕日欲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1)辉映 (2)坠落3.名句默写(1)山川之美, 。高峰入云,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3)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案:(1)古来共谈 清流见底 (2)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4.走进文本(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景?共描写了哪些景物?答案:“美”。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游鱼。(2)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答案: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1.作者名片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苏轼 ,字子瞻,号东东坡居士,眉 山人评评价北宋著名文学家、书书画家。与 其父苏苏洵、其弟苏辙苏辙 合称“ 三苏苏”,均在“唐宋八大家” 之列作品苏东苏东 坡全集东东坡乐乐府等,代表作有 水调调歌头头赤壁赋赋后赤壁赋赋念 奴娇娇赤壁怀怀古2.图解课文1.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古义: 今义:想念;念头(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答案:(1)考虑,想到 (2)只是 (3)月色入户古义: 今义:主要指人家(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答案:(3)门 (4)清闲的人2.一词多义寻张怀民 ( )未果,寻病终 ( ) 遂至承天寺 ( )遂迷,不复得路 ( ) 念无与为乐者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答案:(1)寻找/随即,不久 (2)于是/终于 (3)和,跟/参与,这里指欣赏(1)寻(2)遂(3)与3.文言句式(1)解衣欲睡。(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余”)译文: (2)盖竹柏影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译文: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句,应为“但少如吾两人闲人者耳”)译文: 答案:(1)(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2)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4.名句默写(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_,。(2) , ,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答案:(1)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走进文本(1)贯串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请找出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答案: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文中描写的月光有何特点?答案:清澈透明。(3)如何理解文末“闲人”的含义?答案:“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