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古代史部分考纲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第二、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 第三、汉武帝时,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实现了思想大一统; 第四、宋明时期,出现了“理学”和“心学”,都是儒学的发展; 第五、明清之际,对儒学进行了批判。(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精华照九洲先师功德垂青史、“礼” 2、知识点评: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 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 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中 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 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 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 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重点知识: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针对 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 孝道。汉武帝时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2、知识点评: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权利,使 君主实行“仁政”。儒家经典:“四 书”二班大学孟子中庸论语(3)宋明理学程 朱 理 学程颐程颢朱熹陆 王 心 学陆九渊王阳明 2、知识点评: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 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 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 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 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 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心学的出现既反映了理 学在明代的发展,也预示着新的理论即将出现。(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重点知识: 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1)挑战孔子及其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程朱理学,反对 绝对的思想权威,批判道学家“阳为道学, 行若猪狗”。(2)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 ,痛恨男尊女卑现象,赞颂改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1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2)经济 上:工商皆本(黄宗羲);减轻下层人民的 负担(顾炎武);整顿吏治,减免赋役(王 夫之)。(3)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 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批判继承传统儒 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李贽对程朱理学的鞭笞我们每个人都有 权作出自己的判 断!天理是不存在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对君主专制 进行了严厉地批判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知识点评: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反映士人强烈追求 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倡导经世致用 ,“工商皆本”,为后世提供重要思想源 泉,批判君主专制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 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 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