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0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5页 / 共70页
第6页 / 共70页
第7页 / 共70页
第8页 / 共70页
第9页 / 共7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羊传染病羊病的三大特点一、羊病病程短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1、病程短急 2、发病率高 3、死亡率高 二、羊喜干燥,怕湿冷,呼吸系统的免疫力 低于其它家畜 三、羊病治疗用药途径单一羊的品种波尔山羊 杜波绵羊 小尾寒羊 中国美利奴羊等波尔山羊 原产于南非 波尔山羊小尾寒羊产于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南部等地 阿勒泰羊是以哈萨克羊为基础经长期选育而成的一个地方品种 中国美利奴羊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吉林一些国营种 羊场,1985年培育成功。 澳洲美利奴细毛羊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细毛 羊品种夏洛来羊产于法国1984年培育成功,我国在80年代末 和90年代初引入 南江黄羊 主产于四川省南江县 湖羊产于浙江、江苏的部分地区 8湖 凉山半细毛羊 杂交羊 品 种:杜泊羊杜泊羊杜泊羊杜泊羊杜泊羊杜 泊 羊 杜泊羊马头羊湖南省产地:湖南省一组羊的梭菌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类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 由梭菌引起羊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主要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羊发病急,死得快,致死率高,经济损失大。 兽医临床习惯称之为绵羊猝死症。 这类疾病流行特点和病状相似,症状与中毒相接近,很容易误诊,对养羊业危害极大。发病原因 发病多在长期阴雨、气候剧变和低湿地区放牧的羊,特别是洪水泛滥后更易发生。必须在发病前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羊梭菌病的防疫措施主要是: 在放牧的羊群中发现梭菌病羊时,需立即 向高燥的牧地转场放牧,不再到低洼潮湿 的低地放牧,常会使病情终止。 放牧羊群,在一早出牧前,最好先补喂些 干草,并饮足加盐的清洁饮水,然后再出 牧。也可在出牧前,普遍喂服1%石灰水, 每头100毫升,可减少发病。在放牧时,应 避免放牧含水多的水草、露水草、雨水草 、霜露草和霜雪草,最好雨天不放牧,改 为舍饲。严禁饮死水、污水、地沟水,改 饮井水或流动的河水。加强放牧管理,防止羊吃入过量的 高蛋白质饲料,如苜蓿草和抢青、抢 放秋茬或一次性喂得过多的精料等。 放牧茬地时,可限定时间或先放次草 地,然后再放茬地,以消除发病诱因 。有病羊出现时,应停止抢放茬地, 喂服些健胃轻泻药或抗菌药物。出现 病死羊时,要立即选址高地深埋,防 止污染传播疫病。凡是洪水泛滥区发 生过梭菌病的地方,应及早一律注射“ 羊快疫、羊肠血症、羊黑疫、羔羊痢” 五联苗 绵羊梭菌病主要由腐败梭菌、魏氏梭 菌和诺维氏梭菌等感染所致。这些细 菌同属于梭状芽胞杆菌属,是一类革 兰氏阳性、严格厌氧的大杆菌;这类细 菌常以芽胞形式存在于土壤和污水中 ,是土壤常在菌。该类细菌芽胞抵抗 力很强,需用强力消毒药或相当高的 温度方可消灭;但繁殖体的抵抗力较弱 ,一般消毒药即可杀死。 病原流行 本病主要因绵羊采食了被病原菌污染的饲草 和饮水而感染乙在正常情况下,此类梭菌在 羊体消化道内繁殖比较缓慢,产生的毒素也 很少,对羊体健康不构成损害,可长期存在 于羊体消化道内,有的羊终生带菌而不发病 。但在不良外界诱因作用下,可导致此类细 菌快速增殖,产生大量毒素,可在较短时间 内使羊只发病,而引起突然死亡。这类疫病 多呈散发;常以个例出现;在低洼潮湿地区有 时也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春、秋气候骤 变之时和牧草青枯交替之际,死亡病例多见 于膘情较好的青壮年绵羊。 流行 此类疫病都有突然发作,病程急促的特点。最急 性型的往往看不到症状,就死于圈舍内或牧地上 。急性型的可见羊体痉挛、卧倒抽搐、四肢划动 、肌肉颤抖、眼球转动、口吐白沫或磨牙流涎, 多在24小时内死亡;病程稍长一些的有时可见 步态不稳、掉队离群、昏迷不食或者腹痛、腹胀 、腹泻等,且羊只体温变化表现不一,有的正常 ,有的可升至41.5,最后衰竭而静静地死掉; 死亡后的尸体腐败较快,可见腹部膨胀、被毛脱 落、皮下淤血,胃肠粘膜脱落、肝肿大、胆汁充 盈、胸腹腔有积液等。此类疫病的症状和剖检变 化非常类似,典型病例可见以下不同: 羊快疫 羊快疫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山羊少发。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 征为真胃里出血性、炎性损害。一.流行特点 绵羊对羊快疫最易感染,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 广泛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之中,羊只 采食污染的水后,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一年四季 均能发生,特别是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 连绵之际发病较多。羊只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18 个月之间。临床症状 病羊突然发病,没有任何症状倒地死亡,有的死 在牧场有的死在牧场有的死在羊舍内,有的病羊 离群独处,食欲废绝卧地不愿走动,有的腹部膨 胀,有腹痛症状,口内流出带血色的泡沫,排粪 困难,粪便杂有粘液或粘膜间带血丝,病羊最后 极度衰竭昏迷数分钟或几小时死亡。部检病变 呈急性经过死亡的病尸,腹内膨胀,口腔 、鼻腔和肛门粘膜呈蓝紫色并常有出血斑 点,真胃出血性炎症变化显著粘膜尤其是 胃底部及幽门附近粘膜常有大小不等出血 斑块和坏死灶。粘膜下组织水肿,胸腔、 腹腔、心包有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中易 凝固。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肺脏淤血、水 肿,全身淋巴结,特别是咽部淋巴肿大, 充血、出血。诊断 实验室检查:1涂片检查,用肝脏等实质器 官涂片2动物接种,血液接种小白鼠预防 由于病程极短,往往发病来不及治疗,必 须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及隔离消毒工作, 每年的春秋季定期注射四联苗(羊快疫、 猝狙、肠毒、羔痢)或五联苗。 对病程较长的病例,可试行对症疗法。如 可给予强心剂、镇静剂和大量的抗生素、 也可灌服10%石灰水,大羊200毫升,小羊 5080毫升。 在本病多发地区应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狙 、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一黑疫”五联 苗。在发病羊群中亦可紧急接种。 对病死羊只不要随便剥皮剖检。应深埋或 焚烧处理,特别是胃肠内容物,以防污染 草场和圈舍场地。要把所有未发病的羊只 转移到高燥草地放牧,有条件的可以换圈 。对原有羊舍建筑物、用具、场地等用20% 漂白粉或35%氢氧化钠进行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羊只受寒感冒, 避免采食冰冻饲料和饮水。不能突然 更换饲料,尤其在春秋牧草青黄交替 之际。春天要少“抢青“,尽量让羊群 多在青草萌发较迟的地方放牧;秋天要 少“抢茬“,少喂精料和菜根、菜叶等 多汁饲料,饲料转换要逐渐过度。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 ,山羊较少发生,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魏 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流行特点 魏氏梭菌广泛生存在于土壤、污水和人畜 粪便、羊只饮食带有病菌污水或饲草经消 化道感染,多为散发,常发生于春末夏初 多雨季节,212月龄的羊最易发病,尤以 312周的幼龄羊和肥胖羊较为严重。临床症状 羊只突然不安,四肢步态不移,四处奔走,眼神 失灵,严重的高高跳起后坠地死亡。体温一般不 高,食欲废绝,腹胀、腹痛、全身颤抖、头颈向 后弯曲、转圈、口鼻流沫,排出黄褐色或血红色 水样粪便,病程极短的气喘,常发出呻吟声数分 钟后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病变:尸体膨胀,胃肠充满气体和液体物, 肠粘膜充血,严重的整个肠壁呈红色,肾肿大, 充血变软,犹如脑髓样,肝肿大,质脆胆囊充盈 诊断 实验室检查,病羊回肠结内容物作毒素检 查。 治疗:病羊注射羊肠毒血症高免血清30毫 升,或肌肉氯霉素,每次1。0G,1日2次, 连用3-5天。预防与治疗 定期注射(每年春、秋)羊肠毒血症菌苗或四 联苗。 病羊注射羊肠毒血症高免血清30毫升,或肌肉氯霉 素,每次1.0G,1日2次,连用3-5天。羊猝狙 羊猝狙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绵羊一种毒 血症,山羊较少发生,腹膜炎溃疡性炎和 急性死亡为特征。流行特点 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绵羊发病较多 ,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生于冬春 季节,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 临床症状:病程极短,往往未见到症状即 死亡,有的仅见掉群,不安、卧地、抽搐 、迅速死亡。 剖检病变 主要为十二指肠和空肠严重充血,糜烂, 有的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胸腔,腹腔和 心包大量积液,暴露空气中可形成纤维素 絮块 诊断:实验室检查:1涂片镜检:用体腔渗 出液涂片2动物接种:用体腔渗出液接种豚 鼠。治疗 预防:定期(每年春、秋季)注射四联苗 ,可控制本病的发生。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 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常 致羔羊大批死亡。 治疗 给患病羔羊灌服0.20.3克土霉素和0.2 0.3克胃蛋白酶,每天灌服两次。也可用 磺胺脒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 0.2克、小苏打0.2克,用适量水将其混合 后一次灌服,每天服3次。还可将敌菌净灌 服病羔,每公斤体重用药30毫克。对腹泻 脱水的羔羊,每天补液12次,每次口服 补液盐20100毫升。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是由B型巍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 的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 疡为其特征。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 龄的发病较多,7日龄以上的羔羊很少患病。 魏氏梭菌通过羔羊吮乳,饲养人员的手和羊的粪 便进入羔羊消化道,在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下, 羔羊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在小肠特别是回肠里大 量繁殖产生霉素,引起发病。 促进羔痢发生的不良诱因,主要是母羊怀孕期营 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气候寒冷,羔养饥饱不 匀。因此羔痢的发生也表现一定的规律性,草质 差、气候寒冷或变化较大的月份发病最为严重。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12天,病初精神萎靡,不想吃 奶,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呼吸快,体温降 至常温以下,不久发生腹泻粪便稀薄如水 、恶臭,到了后期,带有血液,直至血便 ,羔羊逐渐消瘦,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 疗,常在12天内死亡。剖检病变 最显著的病理变化在消化道,第四胃内往 往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 )粘膜充血,常可见多数直径12MM的溃 疡,有的肠内容为红色。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防治 预防 1 加强母羊饲养管理。羔羊出生后,应合理哺乳 ,避免饥饱不均。 2.加强脐带消毒和圈舍的消毒工作。 3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每只灌服土霉素0.150.2克, 或加胃酶0.2-0.3克,加水灌服,每日两次。也可用磺胺 脒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小苏打0.2克 ,用适量水将其混合后一次灌服,每天服3次。还可将敌 菌净与磺胺类药物按15的比例混合后灌服病羔,每公斤 体重用药30毫克。对腹泻脱水的羔羊,每天补液12次, 每次口服补液盐20100毫升。防治4.搞好预防接种。在该病易发地区,每年对羔羊用“羊快疫、肠毒血、 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预防接种,剂量和用法参照说明书 ,免疫期一般为9个月。在母羊分娩前30天和20天,给其分别皮下注 射羔羊痢疾甲醛灭活菌苗2毫升和3毫升,羔羊可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 免疫。 5. 1%的高锰酸钾水10-20ML灌服,每日两次。 6.对症治疗。羊黑疫 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 维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坏死、高度致 死性毒血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在春夏发生于肝吸虫流行的低洼 潮湿地区。当年采食被此菌芽胞感染的饲 料、饲草后,由肠道壁进入肝脏获得适宜 条件,迅速繁殖,产生霉素进入血液,发 生毒血症,24岁羊发病最多。临床症状 病程急促,绝大多数未见症状,即突然死亡。少 数病例病程可拖延12天,病羊掉群、呼吸困难 、体温在1。5摄氏度左右呈睡俯卧。 剖检病变: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致使羊的皮 肤呈暗黑色,胸腹腔大量积液,肝脏充血,肿胀 ,表面可见到或摸到多个坏死灶。 诊断:实验室检查:1涂片镜检:取肝脏边缘物2 动物接种:取肝脏坏死组织悬浮液、肌注豚鼠治疗 肌肉注射血清50毫升 预防:本病预防首先在于控制肝呼吸虫的 感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