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课堂设问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造成什么后果?汉初在地方 上实行郡国并行 制度.刘邦分封 同姓王,以为依 仗刘氏“天下一 家” 的格局, 就能巩固皇权, 稳定天下。问题探究为什么会出现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后,汉武帝 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原因:同姓王实力增强、景帝“削藩”措施: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九 卿 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皇帝即位年龄( 岁)去世年龄(岁 )在位年数( 年)和帝102718 殇帝122 安帝133119 少帝111 顺帝113020 冲帝232 质帝892 桓帝153622 灵帝123423 少帝14141 献帝95446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 (负责执行)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封驳审议) 吏部户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凡国家大事,必先 由中书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复奏 然后始付尚书省 颁布执行 问题探究为什么唐末会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中叶后实行节度使制度,地方节度使 掌握行政权、兵权、财权,爆发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转衰,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宋太祖 黄袍加 身处, 及系马 的老槐 树。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 x,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大家看看想想,五代的建立者有何共性?如果 你是宋太祖,你会怎么想?度度 支支盐盐 铁铁户户 部部中中 书书 门门 下下枢枢密密院院(三衙三衙)侍侍 卫卫 马马 军军 司司殿殿前前司司侍侍 卫卫 步步 军军 司司皇帝皇帝财政财政行政行政军事军事(三司)宋 太 祖 加 强 皇 权中书省中书省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皇帝皇帝图四 元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皇帝殿阁大殿阁大 学士学士厂卫厂卫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全国 军队图五 明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都察院都察院都察院:明朝的监察机构,是跟六部平起平坐的 独立机构,其所负责的责 任比较多,除了监察百 官,与大理寺和刑部同理重大案件外,还 会同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都察院的负责长官为 左右都御史,与六部尚书并立,成为“七卿”, 权威极重。监察御史:都察院下属官员,共110人,官阶七品 ,但职责非常广泛,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当廷 弹劾,二是检查档案,三是外出巡查(“代天子 巡狩”,包括:司法业务、税收任务、公共事务 、接受“民告官”的诉讼)。中央:中央:六课给事中:主要职责:一是检查六部 疏奏的缺失和遗漏,如有缺失,则发还 重拟。二是有过去门下省封驳的职责, 还有可以给皇帝提意见,弹劾违法官员 。 六课与六部相对应,对应吏部的叫吏部 给事中,对应兵部的叫兵部给事中,依 此类推。一般每科管每科之事,但有时 也可以越过课的界限。地方: 按察使司:明朝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 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 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 一省军务”。三司最高长官分别相当于现在的 省长、省政法委书记、省军区司令。 皇帝皇帝图六 清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内内 阁阁议政王议政王 大臣会议大臣会议处理军务处理军务参与机要政务参与机要政务军军 机机 处处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 地方 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 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A B C D C1、 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 ) A.外朝和中朝 B.侍中和丞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2、北宋直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 ) A设立枢密院 B设置刺史 C州设通判 D皇帝亲自掌握禁军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A、 权 B、 兵 C 、民 D 、钱 CCC4、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 、冗费,形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 得出的教训是( ) 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数量 B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 C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5、北宋三司行使的权力是( ) A、管理军事 B、掌管财政 C、掌管行政 D、监察百官DB6、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 加身”建立北宋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 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 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 的一项的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官的地位,疏远将兵的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B 7、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 制是 A 尚书 中书 门下 B 中书 门下 尚书 C尚书 门下 中书 D 门下 中书 尚书B 8、唐、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 官制方面采取的措施的相同点是 A 分割宰相权力 B 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 C 设置“中书门下” D 以中书省掌管行政A 由明初废除丞相设内阁到清初设军机处, 其本质反映了 A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 B 官僚体制的创新 C 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加强 D 中央机构的精简C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趋势趋势秦朝两汉汉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课堂小结: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简表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唐中期设节度使设中书门下、 枢密院和三司设置通判只设中书省行省制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皇权不 断加强 ,相权 不断削 弱,中 央权力 不断加 强,地 方不断 削弱名称时时期标标准察举举制汉汉朝品行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门门第科举举制隋唐宋元才学单元复习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本单元共有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本单元共有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 索展开,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 争。争。合作探究(P18测评2): 试分析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的措施 有何异同?位于河南巩义 市的北宋皇陵相同: 目的相同: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 内容相似:在中央,削弱相权;对地方, 重视监督汉有刺史,宋有通判 结果相似:强化了集权,带来了弊端(有利 有弊)不同: 手段:汉武帝主要采取行政措施;宋太祖 从行政权、财政权、军权全方位采取措施; 影响:汉武帝的积极影响突出;宋太祖的 消极影响突出造成北宋后来 “三冗”的积 贫积弱局面的出现。 1、商代政治具有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的特点,最有力的 证明是 A 古代传说 B 甲骨文卜辞 C 商代宫殿遗址 D 史学家的结论2、下列符合西周宗法制度特点的是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主要是确立贵族家族 内部的关系,不涉及政治 A B C D BB3、秦始皇“海内为郡县”,最重要的政治前提是 A 三公九卿制的确立 B 空前统一局面的形成 C 分封制的废除 D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4、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皇权至上 B 权利的高度集中 C 皇位世袭 D 皇帝独断BB5、西汉王国问题与唐朝藩镇割据问题 都属于中央与地方矛盾的产物 都属于统一与分裂 矛盾的产物 都起因于地方势力膨胀 都在当朝得到 有效控制 A B C D B6、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 这反映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C7、元朝管理全国政务的机构是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内史省 D 门下省8、下列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 A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 B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 C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D 明朝的内阁制和北宋的枢密院BB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