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 生 物 教 学 中 ,课 堂 提 问 是经 常 被采 用 的 一种 方 法 , 其 目的 是使 学 生产 生疑 问 ,积 极 思 维 。 一、课 堂 教 学 中要 善问 问题 具 有 启 动 学 生 思 维 和 引 导 学 生 思 维 方 向 的重 要 作 用 。教师提 出什么样 的问题 ,意 味着 学 生有选择地注意某一方面 的信 息,为 了 启动学生的思维 ,需要有效地运用提问。 二,对设计提问的思考 提 问本身 并没有 一套 必须遵 循 的、 严格 的和 固定的规 则,但在 提问时必须 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 1 问题 的设计 需结合 学 生的实 际。 每一个不同的问题 ,选择 哪些学生进行 回答 ,教 师应事 先有一个 大概 的意 向。 问题 的难 易程度和 学生的发展水平之 问 存在 一个适 宜度 的问题 。选 取思维发展 水平 高的学生回答 太容易的 问题与选取 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 的问题 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 良好效果 。另 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提 问时 问题 的辐射 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 ,不能总是提 问 难度过高或过低的 问题 ,也不能总是提 问少 数 的几 个学 生 ,对 于那 些 胆 小羞 怯 、反应不是很积极 的学 生,教师 尤其 需要注 意引导。 2 让 问题 的设计 具有可持 续性。有 价值 的问题应该达到 这样 的 目的:提 问 使 问题 能够持续地发 展下去,提 问成为 学 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 问的原动力。在 提 问所创设 的特定情境 中,学生的思维 要 “ 能够充分地从一 点到另一点作连续 的活动 ” ,只有 这样 的提 问,才能 带领 学 生进入真 正的、深 刻的、有效的思维 活动 中去。否则 ,如 果问题本身不具备 连 续性 和一定的深度 ,就会打断学生思 维的连续性,影响思维向深度发展。 3 对学 生应答 问题之 后作必要 的反 馈。教师的态度 直接 影响到整个课堂 的 气 氛。在课 堂提 问中,学生在大庭广众 之 下接 受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心情会 比 较 紧张,教师应 始终注意保护学生 的 自 尊心和 自信 心,对 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 的学生给予表扬 ,对 回答错误的学生给 予鼓励,一定要注意避免当众羞 辱、嘲 讽和挖苦学生。 三 、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设计与运用 1 就知 识本身展开提 问。就知识 本 身进 行提 问的方式 ,具有简 洁 、明了 、 直奔主题的特点 ,能够使学 生的思维一 步到位 ,适合于比较简单的知识 。 2 结合 实际展开提 问。探究性学 习 往往贯穿于新教材 的全部文字和 设置的 各个栏 目之中 ,因此教学过程 的组织 和 实施 ,需要教师根据 实际的情 况设计 问 题 ,引导学 生探究 。探究 问题 的提 出, 假设 的形成 ,计划 的制 订,结论的得 出 都是学生亲 自尝试和 实践的过程 。学生 由被动接受知识变 为主 动获取知识 ,易 于形成创新精神 。而探 究成 功后的快感 又将 内化 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进 一步激 发学 生探 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这样 学生 当然会兴趣浓厚地参 与整个学习过程 。 3 设置 问题 的 “ 四性”和 “ 四度 ” 。 如何 才能科学地设置 问题情境 ,正确地 运用 问题 材料 ,以利于学生 思维 活动的 积 极 开展 呢 ?这 应考 虑 到 设 置 问题 的 “ 四性”和 “ 四度 ” 。 设置问题的 “ 四性”即: 准确性 。教师提 出的 问题要用 词 准确 ,语 言清 楚,切忌颠三倒 四,含糊 其辞 ,不合逻 辑,使学生无法领会 教师 给 出的信 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 不必要 的障碍 。 具 体 性 。教 师 提 出 的 问题 要 具 体,不可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 例 如 , “ 鲫鱼 的身体 怎样 ? ”这 类 的提 问,使学 生不 知从何着 手 。应将 问题 具 体 化 ,可 提 问 “ 鲫鱼 的身 体 呈什 么 颜 色 ?分为几部分 ?体表有什么覆盖着 ? ” 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要 求学 生运用 已学过的知识分析 、判 断和 推理才 能回答的问题。通过对鲫鱼 的外 部 形 态 的 学 习 , 可 提 出 这 样 的 问题 : “ 鲫鱼在外部形态上有哪些与水 中生活相 适应的特 点? ”这样的设问符合学生从具 体到抽象 的认 识规律 ,不仅能使学生 认 识教材 内容组成 间的联系,并且通过 分 析和综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味性。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有 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 出的 问题产 生兴致 ;有 昧,才能使 学生 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 味。如按照以前课文中( 小实验) 的方法 步骤做实验,可提问学生: “ 剪掉每一 种鳍 的鲫鱼 ,它们在游 泳姿态和速度 上 有什 么变化 ? ”这样 寓意深刻 、 富有情 趣、耐人寻味的提问,最易激发学生对 知识 的探求欲 ,促进 学生思维活动的积 极开展。 设置 问题的 “ 四度 ”即: 难度 。教师设置 的问题应具有一 定的难度 ,即需要学生深 思熟虑 ,而又 是力所 能及 的问题 。这样才 有利于学生 自发地产生探索 问题 、寻求 答案的 内心 需要。 跨度。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集中, 能抓住关键 ,扣准重 点。问题 之间应有 内在 联系和 因果关 系 ,使 之环环相 扣 , 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 。 梯 度。教师设置 的问题要 由小到 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 步步 深入 。这样才 能使学 生进入 角色 , 去寻求知识的真谛 。如在讲述单 子叶植 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 的主要 区别时 ,我 先采 用 复 习提 问 的方 法 ,让 学 生对 种 子、根、茎、叶、花各章里 已学 过的相 关知识进行回忆 ,这就是把大 问题分解 为小 问题 :然后通过对这些 知识的重新 综合,可 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 子叶植 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 的主要 区别。这样 层层设 问,环环相扣 ,极大地 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而培养 了学 生的思 维能力。 密度。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疏密有 间,在紧张的高潮之后要继以小的停 顿 ,让 学生 对输 入 的信 息 有 时 间去 梳 理,以利于大脑皮层 的有效储存。 ( 作者单位 :河南省修武县教育局 电教馆) 编辑 牛萌 E ma i l :j d j x _ 1 0 0 1 2 6 c o m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