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培训资料: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建议一、总体分析:第二单元由 3 篇课文、作文 2、练习 2 组成。 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两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教给孩子创造的方法。 人类的“老师” 则是告诉孩子动物在各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启示,激发学生观察创造的欲望。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似乎都在围绕着“创造”这个点。不同的是,首篇是从小处说,创造就是把苹果换一种切法,告诉我们要打破常规。第二篇文章,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告诉我们创造的条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第三篇文章,告诉我们创造需要模仿,但是不能仅停留在模仿的基础上,文章举了很多鲜活的事例,这也让创造更具体,更有趣了。二、教学重点、难点: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说理性的记叙文。文章很好理解,班级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通过本节课的预习,知道怎样找到苹果里的五角星。全文的难点是最后一句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 最佳路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难点是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人类的“老师” 重点是能说出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难点是理解生物与发现的。三、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讲求实效。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几种连句成段的方法,有的可在学完课后总结,如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让学生多运用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人类的“老师”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的知识,及其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说出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4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地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说出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难点:理解生物与发现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仿生学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7、人类的“老师”说说引号的作用。2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二、检查预习: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2读词语:破碎 教训 新式 坦克 机毁人亡 超过 均匀 坚固 机翼 轻而易举3课文中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指生说三、理清课文条理: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这个问题?指名朗读 1、2 自然段概括:自然界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2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名朗读 3、4、5 自然段在学生朗读每节后,做总结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3集体朗读最后一段(与开头联系起来,首尾呼应)4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体会课文先总后分的结构。5说说每个段写了什么内容:指生讨论:四、作业:1. 在练习册上练字2. 读课文,争取读出感情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2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呢?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指生交流二、学习第三段:1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行设计2提出问题:人类为什么要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出示有关句子:“人类自古就想象终于在 1903 年发明了飞机。 ”指读句子3. 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 (读题)430 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蜻蜓的图片:生观察蜻蜓翅膀末端的后斑点指生读:“原来关键所在”5师启发引导: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 。出示:“要是早知道这一点新式飞机”指导读:第一句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指生读6谁能起来总结一下这一段讲的主要内容?7师小结:课文第三自然段从人类遇到困难,到向小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写的方法就是具体描述三、 学习四、五段1. 总结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四、五段方法:(1)细读课文(2)提出问题 (3)重点词语解决问题 (4)再读体会内容,说说本段的主要内容。2.自学四、五段3.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学情况,全班讨论有关问题4.提问:(1)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指生说(3)师:可见鲸是人类的(读课题)(4)对这个例子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来赌一赌(5)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指生说,师随机板书:轮船设计5.第五段:(1)做一个实验:师出示一个鸡蛋,请几个同学来捏一捏(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呢?出示:薄薄的鸡蛋壳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指生读一读这句话(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5)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板书:建筑设计)6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1)出示第六段,一起读读。(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7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2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五、作业超市1.课外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2. 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人类的“老师”鸟儿、蜻蜓 :飞机设计鲸 : 轮船设计 鸡蛋 :建筑设计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三维目标: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生字新词。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实践操作理解、运用文中词句。3、感悟创造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五自然段,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中获得的深刻感受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2、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3、制作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导入上课前,想请大家认识两样东西。1、看五角星。你觉得这些五角星怎么样?在哪儿见过?板书:五角星2、拿苹果交流:吃过吗?感觉如何?知道苹果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预习了课文的同学都知道,在苹果里还有什么?书:苹果里的3、过渡:看样子,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好了,能说说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吗?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1映示生字:练读2映示新词:练读3通过预习,你认为这些生字新词中,哪些字的哪些地方在写的时要注意?4大家生字新词的预习能力很强,课文朗读预习的怎么样呢?指定五位同学,并对其他学生提出听读要求:如果谁能听出他们朗读中的错误,那就说明你的水平更高。请每位同学手中拿一支笔,准备记下他们读错的地方,等一位同学读完了再指出他读错的地方。5通过预习,和刚才听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点拨:(1)常客。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2)苹果有两种切法。6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学习,你现在最想干什引出切苹果,看苹果里的五角星。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1引导讨论:小男孩是如何切的?学生比划动作,理解“拦腰”和“切下去” ,映示图片。2我们平时一般是怎么切的?映示图片。大家都是这样一种切法,那么这种切法就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通常)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这种通常的方法来切,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来切,这种切法还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循规蹈矩的切法),这种切法我们都很熟悉,那么这种切法又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不生疏)3小男孩的切法可以说成是一种什么样的切法?4我们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不一样,谁能用连贯的话来描述一下这种情况?如果能用上“却”这个字就更好了。指导不同的说法,如:通常、循规蹈矩等5弄清楚了这两种不同的切法,现在我们请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合作,一只苹果按通常的方法切,一只苹果按小男孩的方法切,切后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6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上“却” 、 “横切面” 、“清晰”,并在观察中理解“横切面” “清晰”等词。指导造句:你平时清晰地看到过哪些东西?出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读后比较: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 。7刚才我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从未见过“拦腰”切的方法,所以也从未见过苹果里的五角星。不同常规的方法带来了不同常规的结果。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我们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 。引导不同的说法。映示文中的一段话,读。8小结: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切法切开了苹果,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也描述了我们亲自体验后的感受,并且用上了文中的新词。现在能不能把这个过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要注意说清楚怎么切的,说清楚看到了什么,说清楚自己的感想,尽量学用上文中的词句。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说。小组内练习,推选代表。指名代表发言。9讨论:你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喜欢这种切法?自读第五自然段,看能不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一些词句来回答:我喜欢小男孩的切法,是因为。(1)自读思考(2)交流:指导用上“魅力” “创造力”随机指导理解“魅力”:你为什么要用上“魅力”这个词来表达你对小男孩切法的喜欢?板书:魅力映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引导:句中的“魅力”说得是什么东西?理解“图案”和“鲜为人知” 。五角星有这么大的魅力,以前有没有想到?没有想到这个意思,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表明了,是哪个字?(竟)指导朗读这句话。第五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说明五角星有很大的魅力,看出来是哪一句话吗?指导造句:平时见过哪些有魅力的东西?小结:这样有魅力的五角星,谁不喜欢呢?随机指导理解“创造力”:你为什么要用上“创造力”这个词来表达你的喜欢?板书:创造力联系课文内容点拨:创造力创造的能力不同的切法。板书: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映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